极端灾害性天气城市安全运行应急预案
为做好建德市范围内发生的暴雨、暴雪、台风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防范与处置工作,确保极端灾害性天气下各项应急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组织,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防灾、减灾、抗灾”的一系列指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防为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坚持协同联动、处置高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杭州市和建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防指的指挥、协调下,明确各条线的职责和应急工作程序,组织各应急队伍开展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杭州市抗雪防冻应急预案》、《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建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德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建德市范围内发生的极端灾害性天气及其所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发布、城市安全运行应急响应及灾后处置。
二、组织领导及任务分工
(一)组织领导
设立局应急抢险指挥中心,指挥长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由局各分管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局属各科室、中心负责人,直属执法队、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人组成。
指挥中心下设三组一队,分别承担相应的保障任务。
1.综合协调组
组长:陈飞
成员:郑宇刚(设施巡查监管中心)、陈俊强(信息指挥中心)、廖明星(城市管理科)、张献群(装备保障中心)、方银海(政工监察科)、陈斌(市容环卫保障中心)
主要职责:负责本局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指导工作;根据市防指应急响应情况或气象预警信息,启动、调整或解除局应急响应等级;负责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协调相关条线落实各项处置工作;负责指挥局属各单位和第三方养护单位对辖区范围内的积水、广告、工地、隧道等隐患点开展巡查和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负责做好各单位的物资调配工作。
2.应急处置组
组长:陈飞
设施保障小队:郑宇刚、李晨冉、周妙丽、第三方养护单位人员
人员保障小队:陈斌、施俊、王建华、诸葛斌、方懿、李双明、杨建文、周焰文、吴鑫、程双、蒋小荣、唐胜强、崔其涛
主要职责:负责责任区块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新安物业一线环卫调度;启动应急响应时,组成应急处置队伍,及时将情况上报至综合协调组;各处置队伍听从综合协调组的统一调配。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吴志兵
组员:许淼(办公室)、张献群(装备保障中心)、叶峰(政工监察科)、方银海(政工监察科)
主要职责:负责宣传报道和媒体的接待、沟通、协调工作。负责应对媒体有关处置情况的询问,适时向公众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落实会场安排、后勤供应等方面的保障,负责对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情况、应急保障处置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对因履职不到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开展问责工作。
4.应急保障队
全局共设四个中队,20只小队,由机关各科室(中心)、直属执法队、专班、属地中队等单位组成。
一中队:陈飞(队长),机关1队、机关2队、新安江队、城东队、城南队
二中队:徐晓刚(队长),更楼队、洋溪队、杨村桥队、下涯队、莲花队
三中队:吴志兵(队长),寿昌队、大同队、大慈岩队、航头队、李家队
四中队:陈秋鸿(队长),梅城队、乾潭队、三都队、大洋队、钦堂队
主要职责:日常作为问题发现和巡查上报组,应急响应期间一中队由指挥长领导,信息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按照就近原则15分钟内到达任务地点进行各类支援保障,其余队伍配合属地乡镇街道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当主城区或周边城区力量不足时,需要支援,按照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奔赴相应区域进行支援。
(二)日常职责
非应急响应期间,各科室、中心平时按照三定方案履行各自职责,根据应急响应工作中前期摸排和现场处置工作要求,现将相关重点科室任务再做如下明确:
1.信息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指挥调度,同时对城区(集镇)事部件开展清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城市基本功能正常运行,出现险情立即通知网络成员单位处置;负责对讲机网络日常维护及使用情况检查。
2.设施监管中心:负责应急仓库物资及其他排涝设备的具体保障,每季进行检查库存,针对当年应急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范的要求,及时采购补充到位,确保时时拉得动,处处有保障;指导全市城市化管理区易涝点、易涝区域开展排查,做好管道涵道的疏通、设备运行检查、告示警示;对梅城、寿昌垃圾填埋场进行检查,要加强对场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注意渗滤液水位预警和处理工作;牵头组织第三方单位及市容环卫保障中心相关人员开展日常拉练。
3.城市管理科:负责对高空防坠落的检查,加固或拆除高空易落物,及时联动各辖区中队通知所辖区域内各大型户外广告业主对其设置的户外广告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落实执法队员巡查监督,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4.市容环卫保障中心:对主城区主次道路、易产生道路积水点位、公厕及垃圾箱房进行巡回检查、整改。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工作
1.修订专项预案。结合实际修订极端灾害性天气应急专项预案,每年修订一次,并组织实施。
2.隐患排查整改。每年汛期、冬季前各业务科室按照职责划分对市政、市容、环卫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按照风险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闭环管理”的要求,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3.组织培训演练。建立健全应急实战演练制度,结合汛期和冬季前等时间节点,每年应急演练不得少于2次,一般在4月、11月举行,由应急处置组参与演练,其余人员由指挥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参与演练,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演练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处置效率,提高城管系统应急工作水平。
(二)预警信息
1.信息来源。办公室、信息指挥中心加强与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采集公司等有关部门沟通和配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强化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风情、雨情、水情、雪情预测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以便快速做出应对反应。同时各中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隐患点、易涝点应及时上报信息指挥中心。应急响应期间,信息指挥中心直接与市防指对接,及时更新发布各项预警信息。
2.响应级别。按台风、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四、应急响应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局应急抢险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2.按照市防办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3.根据台风、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区域分级响应。根据市防指的通知和辖区影响情况做好应急对应响应并落实处置。
4.接收到市防指启动应急响应预警信息后,值守人员应按要求到岗到位,进驻信息指挥中心,并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开展隐患排查,联系处置单位及时处理。
5.启动应急响应指令后,相关科室应按照本文件要求安排值班人员,于15分钟内到达信息指挥中心并签到,按各自职责展开值班工作。
五、应急值班及主要工作
1.值班时间:应急响应期间,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实行12至24小时值班制。
2.值班领导:负责全局的总体工作安排,根据需要调动全局值班力量,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紧急事务;
3.值班人员:值班组长负责协助值班领导做好工作安排,值班人员负责报表报送、信息传递等相关业务,局机关其他人员在家待命,保持通讯畅通;
4.值班纪律:值班期间,严禁饮酒,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六、应急处置程序
(一)响应前期工作
当收到市防指相关预警信息后,各条线按照职责做好准备工作,并检查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应急物资、装设备的落实及养护情况;
1.设施条线:落实条线巡查,停止一切管网施工工程,及时清理管道,确保地下排水管网畅通。做好积水隐患点的“一点一方案”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对城管区域地下官网的管理。
2.市容条线:加大巡查力度,巡查广告牌等有坠落隐患的高空设施并及时加固和查处;
3.环卫条线:加大巡查力度,做好雨水篦子(周边)的清扫工作,防止堵塞;
4.执法条线:加大机动巡查力度,做好执法相关各类隐患的巡查和上报工作,并支撑各条线做好各类执法保障。
(二)启动响应
根据实际情况,市防指启动应急响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抢险指挥中心全力投入应急处置工作,并启动城管系统应急响应。
(三)应急处置
1.Ⅳ级应急响应时,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各指派1人入驻信息指挥中心,当日值班副指挥长进驻统筹指挥协调,如遇紧急情况,指挥长进驻指挥中心坐镇指挥;
综合协调组迅速安排各成员单位到岗就位,信息指挥中心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对于辖区内隐患点位及时派处处置。视情况调用储备物资,确保人员安全,应急处置迅速到位。
应急处置组组织各条线力量每12小时对辖区区域进行巡查。设施条线对辖区养护道路的积水点开展强排处置;环卫条线:利用清扫设备对枯枝败叶堵塞等情况开展清障紧急处置,做好应急时环卫一线工作人员身份的转换,及时打开雨水篦子,并做好警示标志;市容条线:督促街道、业主对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进行移除;执法条线:发现、排查街面秩序各类隐患,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快速处置;对职责范围外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协助开展善后事宜,并做好战时身份转换,加强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做好各条线的执法支撑。
2.Ⅲ级应急响应时,由指挥长进驻局信息指挥中心坐镇指挥,综合协调组全员入驻信息指挥中心;
综合协调组迅速安排各成员单位到岗就位,并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对于辖区内积水点及时派处处置。视情况调用储备物资,确保人员安全,应急处置迅速到位。
应急处置组组织各条线力量每8小时对辖区区域进行巡查,应急处置队伍:设施条线:对辖区养护道路的积水点开展强排处置;环卫条线:利用清扫设备对枯枝败叶堵塞等情况开展清障紧急处置,做好应急时环卫一线工作人员身份的转换,及时打开雨水篦子,并做好警示标志;市容条线:督促街道、业主对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进行移除;执法条线:发现、排查街面秩序各类隐患,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快速处置;对职责范围外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协助开展善后事宜,加强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做好各条线的执法支撑。
3.Ⅱ级响应时,指挥长若入驻市防指,副指挥长入驻局信息指挥中心。
综合协同组安排各条线负责人至信息指挥中心大厅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并协调交警,公安部门共享道路时时信息,并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对于辖区内积水点及时派处养护单位处置。视情况调用储备物资,确保人员安全,应急处置迅速到位。
应急处置组组织各条线力量每6小时对辖区区域进行巡查,应急处置队伍:设施条线:对辖区养护道路的积水点开展强排处置;环卫条线:利用清扫设备对枯枝败叶堵塞等情况开展清障紧急处置,做好应急时环卫一线工作人员身份的转换,及时打开雨水篦子,并做好警示标志;市容条线:督促街道、业主对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进行移除;执法条线:发现、排查街面秩序各类隐患,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快速处置;对职责范围外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协助开展善后事宜,加强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做好各条线的执法支撑。
后勤保障组向社会公布有关气象灾害的处置情况,人员安置点,道路封障点等地点。并做好与媒体接待工作。
4.I级响应时,指挥长入驻市防指,副指挥长全部入驻局信息指挥中心。
综合协调组全员入驻信息指挥中心,同时安排各条线负责人至信息指挥中心大厅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并协调交警,公安部门共享道路时时信息,并及时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对于辖区内积水点及时派处养护单位处置。视情况调用储备物资,确保人员安全,应急处置迅速到位。
应急处置组组织各条线力量每3小时对辖区区域进行巡查。设施条线:对辖区养护道路的积水点开展强排处置;环卫条线:利用清扫设备对枯枝败叶堵塞等情况开展清障紧急处置,做好应急时环卫一线工作人员身份的转换,及时打开雨水篦子,并做好警示标志;市容条线:督促街道、业主对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进行移除;执法条线:发现、排查街面秩序各类隐患,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快速处置;对职责范围外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协助开展善后事宜,加强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做好各条线的执法支撑。
宣传报道组向社会公布有关气象灾害的处置情况,人员安置点,道路封障点等地点。并做好与媒体接待工作。
(四)应急响应等级变更和结束
当应急响应条件变化或消失时,根据市防指的通知视情调整或结束城管系统应急响应级别。
七、灾后处置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职责分工和有关专项预案,做好相关灾后重建工作。设施条线:组织力量抢修局属受损的市政及附属设施,重点保障城市道路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对低洼段、施工工地周边等区域重点巡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问题;环卫条线: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环卫、固废等设施,及时清理因灾害天气造成的树木残枝等恢复工作,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对低洼段、施工工地周边等区域的积水泥浆进行重点清除,确保路面清洁;市容条线:牵头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市容景观等设施,重点保障城市照明等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清理因灾害天气造成的破损横幅、广告牌等恢复工作,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执法条线:及时整治因灾害天气造成的街面秩序乱象,加强对在建工地巡查,督促工地做好应急安全工作。
综合协调组应尽快核定受灾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同解决,同时认真总结抗灾救灾经验教训,向市政府、市防指和局党组报告。
八、相关措施
(一)重点隐患排查
每年梅雨季节、台风汛期前期,全面排查灾害性天气所能造成一定影响的重点部位,坚持每季隐患销号制,新增隐患登记制,逐项排查、逐项销号、逐项登记。重点部位包括:局职能管辖的隧道、建筑工地、低洼积水处、广告牌等。
(二)情况处置及上报
辖区内出现险情时,辖区管理人员或第一时间发现的部门应当及时上报,能够进行处置的应当及时处置,可以先处置再上报或是边处置边上报;对于自身不能够处置的情况在上报的同时,维护好现场安全,等待专业部门进行处理,专业部门在进行处置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险情情况及险情处置的情况。
辖区内出现较大险情时,值班领导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开展险情排除工作,出现重大险情或有重大伤亡时,要第一时间向局主要领导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