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退出老年版
  • 建德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07-10 09:24 来源:市教育局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地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75万人,常住人口44.4万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37.89万人,下辖3个街道、12个镇、1个乡、232个行政村,24个城镇社区,15个农村居委会。

    全市共有学校96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1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所(含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初级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30所,幼儿园40所(含民办16所),培智学校1所。

    全市学生总数57690人,其中幼儿园13528人,小学23763人,初中10318人,高中7198人,职高2817人(含市工业技校1202人),特殊教育66人。全市公办专任教师3727人,其中义务教育专任教师2426人。

    2013年6月,我市创建成浙江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2015年6月,通过国家级实地复核认定。我市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认定后,每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11月,我市成功创建成第五批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2021年获评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杭州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建德市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22年建德市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平均得分为85.31分,连续2年在全省 90 个县(市、区)中位列前13名,处于 A等;教育工作总满意度为 8.594 分,2018-2022年连续5年高于省平均分,其中2021年为杭州地区第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坚定迈向教育现代化。现将创建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主动履职情况

    (一)规划政策引领保障。实施《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通知》《建德市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实施意见》《建德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8—2022年)》《建德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美好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共建德市委 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德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市委发〔2021〕39号“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化、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制定《建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工作摆到更高的位置去对待、谋划和推动。 (二)教育经费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占比达到法定要求,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到位,确保两个只增不减。2020年—2022年,我市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实现逐年递增,教师年平均收入稳定提高。(三)强化校园安全保卫与食品监管保障。建立了“部门联合、家校互动、全员参与”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体系。教育安全平台教学过程开展比例达到99.6%,学生参与率达97%。完善“爱心家长护学岗”工作机制,创新校园安全项目化建设管理机制,2018年投入460万元开展安全项目化建设,全市73 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等11类安全项目示范点110个。2021年推进“新安护学”建设,以校车数字化管理为切入口,为57辆专用校车安装智能监控终端,对接“新安护航”系统,保障16个乡镇(街道)27所学校(含分校)3809名学生乘坐校车安全。该应用被列入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2022年“新安护学”在浙里办App上线,为家长提供学生上放学信息,实现精准接送,大大提升了学生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四)实施“阳光招生”公平保障。制定实施《新世纪实验学校初一新生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和《新安江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民办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同城同待遇”。2020年首次实施公民同招,零投诉。2022年全市优质普通高中64.6%以上的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五)共建共享“美好教育”。2021年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成立美好教育基金会,创设良好的社会助教氛围,接受爱心企业捐款1100万元。10月2日,举办严州中学120周年校庆,20余家省级媒体进行了报道转载,校友捐款2400余万元,捐物近400件,推动集聚校友资源为家乡服务。深入推进新名校集团化,全市5所高中,梅城镇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与杭州优质学校结对,加盟名校集团,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推动城乡学校均衡和谐发展,共建共享“美好教育”。(六)依法保障弱势群体。一是加快资源教室建设,保障弱智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班随班就读需求。加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公平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建德模式:区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行动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九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建德市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六四三三”管理教育模式》得到副省长熊建平的批示肯定,先后被《浙江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报道。

    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情况

    (一)教师交流有序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实施意见》,2020年全市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365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65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7.8%;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17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6.2%。2021年全市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272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80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29.4%;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18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2.5%;2022年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305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86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28.2%;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22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5.6%。(二)教师权益切实保障。制定并实施《建德市推进“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建德市教育局开展“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认定工作的通知》自2018学年起,每年安排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资金250万元,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综合改革。2020-2022年建德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奖励经费共计金额776.9 万元。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2015年1月起发放特岗教师津贴,每月分别为300元,500元,800元。2016年,农村教师实施乡镇工作补贴,每月分别200元、300元、400元,2022年涉及教师人数1990余人,经费总额1872多万元,教师年平均收入逐年提高,农村教师明显提高。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三)“双减”成果不断巩固。,制定并实施《建德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建立“双减”工作专班,坚持以“内优化、外治理”工作思路,重点突出专班联动、教学变革、课后服务、校外机构治理“四重保障”。因地制宜创设“1+D+X”“长短X”等课后服务形式,开设课程637门(包括来自校外公益类机构的71名教师和非遗传承者开设的课程),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全市48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义务段在校学生总数33205人(不含民办寄宿制学校),参加课后服务30783人,参与率92.70%;全市教师2610人,参与课后服务2446人,参与率93.7%。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累计压减义务教育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9家。(四)加快完善助学体系。实施义务教育段学生享受爱心营养餐助学项目,建立了广覆盖的教育助学体系,做到了应助尽助。2020-2022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2685.75万元,享受人数达31623人次。我市被评为浙江省、杭州市学生资助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高标准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情况

    (一)项目建设农村优先。新增的中小学建设项目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近几年新建扩建项目较多,资金投入较大。梅城初级中学迁建、寿昌第一小学教学楼、航头中心小学综艺楼、新建新安江第二小学、明镜小学的改扩建、新建洋溪小学、培智学校、梅城南峰小学改建、大同第一小学综合楼、李家小学综合楼、明珠小学综合楼、寿昌初中改建、乾潭初中改建、乾潭一小新建、新安江第一初中教学楼等,有效缓解学生“入学难”。其中2020年总投资3.53亿元,2021年总投资3.75亿元,2022年总投资2.59亿元。另2020-2022年校舍维修改造和零星工程项目共投入6545万元。2020-2022年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20年2301.58万元,2021年2340.36万元,3276.44万元。建设美好教育提升工程,对全市义务段学校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2020-2022年完成智能阳光厨房改造137家、建设新型教学空间65个,改造灯光智能化控制教室1000个,实施阳光晴天行动为中小学配备除颤仪57套、放松椅和宣泄沙袋57套,培养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教师283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省标准化学校48所,占比100%,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实现全覆盖。浙江省现代化学校11所学校中,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占比达54.5%。(二)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统一城乡师资配备标准。按五年教师培训规划对现有教师开展一次全面轮训,提升教师素质。通过校招、社招、定向培养等方式招引新教师,补充新鲜血液,并向义务教育段倾斜。。2020年招聘新教师11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新教师新增60名。2021年招聘新教师125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新教师新增88名。2022年新招聘教师7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新教师新增50名。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名师培养品牌。2019年打造名师工作室(含特级教师工作室)20个,招收学员165人。2022年持续推进建德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设有建德市名师工作室37个,招收学员教师320人,引进杭州市乡村名师工作室30个,招收学员教师350人,实现名师培养学科全覆盖目标,促进名师对全市乡村教师的引领与培养。每一个工作室分别安排5万元、3万元(杭州乡村工作室配套2万元)。2022年名师工作室经费共计金额175万元。培育杭派新安名师,2022年市教育局和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为期三年“杭派新安名师”培养项目,每年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培养省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为目标的“新安名师”12名;培养理念先进、科学施策的主要学科骨干教师为目标的新安强校学科培养对象60名。培养“新安名校长提升班”培养对象15名。(三)教育信息化全面升级。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千兆网络覆盖全市中小学。2019年投入290.7万元,“互联网+义务教育”首批结对学校18所,2020年建德市新增结对帮扶学校28所,共计结对学校46所,其中受援校为乡村学校16所。近三年,设立农村计算机教室30个,配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便携式计算机2430台,配送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411套,班配比已达1:1。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21所。

    四、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情况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初中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计划》,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批次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满足多样化选择,培育中小学生个性特长。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98.4%,初升高比例达99.7%。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成立义务段城乡教育共同体9个,参与学校48所。依托共同体实施薄弱学校诊断帮扶工程,推进课程改革,推荐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试点学校2所。建设精准教学试点学校8所(初中7所,小学1所)。(二)高度重视道德成长。坚持党建统领,夯实学校意识形态阵地。深入开展中小学育人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打造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和幸福校园,美化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以德为先抓好抓实德育工作,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实现中小学100%全覆盖。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最美1m2”活动品牌为载体,扎实开展“浙江有礼.德润建德”教育,实现全市学校文明礼仪教育100%覆盖。先后建成全国数字家长示范学校、省文明校园、省心理健康示范校等国家、省市级德育工作优秀学校30余家次,选树省市优秀班主任、思政教师等德育工作者20余名,培育省市“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火炬金奖”等优秀学子10余名,评选、表彰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40余名。修订乡土教材《新安江水文化》。航头中心小学《农耕德育:躬耕乡村,乐中养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三)强力推进校园体育。近三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及格及以上比例分别为97.4%、97.36%、97.18%。全市33所中小学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年进校健身锻炼人数累计达40余万人次,《建德市“三全三细三保障”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显成效》在全省受表彰并推广。2021年,杭州市体能素质检测中建德市列八县市第一,实验小学获全国少儿小排球比赛冠军,建德市获评“杭州市2021年度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市”。全市有杭州市级及以上足球特色学校(园)38所,其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园)10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园)9所。2022年寿昌第二小学获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甲级队冠军,省赛第四名。实验小学和新安江第三初级中学在2022年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比赛中获2个冠军(初中男子组、小学女子组)、1个亚军(小学男子组)。新安江第二初级中学在浙江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波段测向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新安江第一初中和明珠小学分获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跆拳道比赛初中组、小学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赛夺得10金4银5铜。(四)抓紧抓实心理健康。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证教师达3209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09人),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达86.2%,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全市学校、幼儿园均建立心理辅导合格站,其中12所为杭州市级优秀站、5所为浙江省一级站。航头中心小学成为全国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对象。(五)着力打造校园特色。全市各中小学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文化品牌建设率达100% ,获评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省“美丽学校”等省、杭州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类荣誉60余家次。“婺剧进校园”、“足球进校园”是我市“体、艺”教育两张金名片。寿昌二小男女足球队踢进杭州市长杯的冠亚军,新安江三小的婺剧唱到中央电视。大慈岩中心小学成为杭州市首家拥有“浙江省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考核”培训资格的单位。新安江二中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大同一小被评为浙江省婺剧进校园示范学校,实验小学获浙江省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寿昌二小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航头中心小学、航头初中、大慈岩初中被评为浙江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新安江第三小学(婺剧)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我市被命名为杭州市2019年度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市。

    五、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1.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发展不均衡;2.课程改革推进的力度不强。3.少数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存在数量不够和面积不足问题

    (二)对策:一是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品质。加强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项层设计,全面推进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建设,树立“特色兴校”和“品牌立校”的理念,积极培育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努力打造高品质教育。二是提升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大力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实现“选修课程多样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对音乐、美术教室进行新建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