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退出老年版
  • 2021年度建德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8-23 10:17 来源:市教育局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开展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通知》(杭政教督办〔2022〕5号)精神,我市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山清水秀,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全市地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0.75万人,常住人口44.4万人,下辖3个街道、12个镇、1个乡。2021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430.60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总收入66.6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50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2.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183元和33807元,增幅达9.5%和9.9%。

    2021学年我市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1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所,初级中学1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0所,幼儿园41所(含公办23所、集体办2所、民办16所),电大分校(教师进修学校、社区学院)、培智学校各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所。在园幼儿13667人,小学生23135人,初中生10392人,普高学生7249人,职高学生2865人(含建德市工业技校1364人),培智学校学生82人。全市专任教师4457人,其中公办专任教师3810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2389人。全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5611人,留守儿童人数1542人。 

    (二)自查情况

    7月19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自查工作。研读《杭州市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分解到各职能处室,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整改。自查认为我市在“政府重视”、“立德树人”、“保障到位”、“管理规范”、“人民满意”等方面能认真履行教育工作的各项职责,确保教育公平,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委市政府落实市委常委议教制度和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2021年市委常委会研究教育工作4次,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教育工作2次,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1次。中共建德市委 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德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市委发〔2021〕39号),提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和“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目标,稳步实施《建德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美好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市委书记富永伟、市长王新锋多次调研教育工作,深入现场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诸多困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履职情况纳入政府对部门的年度综合考评。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全覆盖,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各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从办学章程、党组织与行政组织班子成员的交叉任职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党史宣讲“五团六进”活动300余场,编撰印发红色乡土教材《红旗飘飘》14000余册,播出《百名书记述百年故事》116期,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活动100余场。实施“清廉学校”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创成杭州市清廉学校2所。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快完善。调整充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任总督学、副总督学各1名,专兼职督学80名。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举办督学培训2次。各责任督学每月深入责任区学校开展以“双减”、“五项管理”、“疫情防控”等内容为主的经常性督导。评出2021年度优秀责任督学12名、优秀督导报告12个、优秀督导小故事15个。教育督导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健全教育督导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等制度,教育督导结果纳入中小学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二)紧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德育工作进一步夯实。深化“最美一平米”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新安江第一小学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校园。创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试点学校2所。认定本市研学基地(营地)32家。体育特色进一步凸显。我市2021年杭州市体能素质检测成绩列杭州市第一,实验小学获全国少儿小排球比赛冠军,寿昌二小获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冠军并入围参加“省长杯”。网络课堂教学变革效应进一步彰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善用互联网课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全市义务教育段互联网学校共同体参与率为100%。深化“专递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建设网络同步课程140门,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城乡同步课堂693节,微课视频1830个,访问人次达180万,学习时长4800万分钟。2021年在省市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89项,技能比赛中获奖134项。教育生态营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教育改革评价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学校发展、师生成长进步的评价办法,牢牢把握住教育宣传的正能量。浙江省2021年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我市得分为86.72分,高于省平均分6.61 分,在全省 90个县(市、区)中处于 A等(全省A等13个)。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引进新教师125人,其中研究生23人。实施“四名工程”,建立中小幼互助共同体,形成人才梯度培养模式。推动杭师大“杭派新安名师”合作项目,培养名师261人。教师网络研修237次,线下教研64次,基本实现城乡学生“名师共享”“课堂共享”,农村教师和青年教师拥有多样丰富的研修机会。完善交流机制,扩大交流力度。着力资源共享,释放名校效应。通过县管校聘、共同体建设等途径引导城乡教师资源双向流动,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将风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职、晋优重要的前置条件。开展普通高中校长优质课评比、高三教师及高一高二青年教师、初三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比武与竞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

    (三)突出依法保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断优化

    依法保障教育财政投入。2021年我市财政投入教育总支出 14027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2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01%,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7.02%,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为11901.97元、17845.14元、29767.84元、31462.12元、20861.8元,均比上年增长。年生均公用经费: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为1332.70元、1533.13元、2029.35元、1851.20元、3398.99元,均比上年增长。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比达11.55%。教育财政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严格经费收支管理。认真落实财政经费支出预、决算制度和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对重大教育基建项目建立法人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工程项目情况严格按程序进行审计并开展绩效评价,加强内部审计管控。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管理与使用。市委编办、人社局、教育局联合深入各学校开展实地调研,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城乡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编制管理。生师比达:小学16.7:1、初中9.7:1、普高9.6:1、职高13.2:1。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2020年全市公务员年平均工资176852元,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176868元。2021年我市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予以保障。依法保障幼儿园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和培训等权益。“两个创建”有序推进。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浙江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督导评估细则》找差距,制定整改方案补短板,严格督查促提升。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一年一自评,督查有重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小学为0.238,初中为0.234。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实施《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年)的通知(建政函〔2021〕166号),《义务教育及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学前教育布局规划(2021-2025)》,构建“315”学校建设项目比拼体系,完成投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1590个。2021年教育系统维修改造和零星工程涉及农村39所学校46个项目,推进“美优精”农村学校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100%。“美好教育”建设成效明显。推进美丽城镇(梅城)“美好教育”样本区建设,助力于共同富裕。发挥名校集团化引擎作用,建成名校集团9个,其中7个加入跨区域新名校集团,与杭州主城区优质学校合作办学,促进城区优质资源下沉。以城区学校为龙头,建立“1+5”模式城乡互助共同体,全市新增“共建型”教育共同体30所,开设现场教学研讨257场,听课评课433节。数字赋能“新安护学”。围绕学生上下学服务,开展校园安全数字化改革,建设“智安校园”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场景(新安护学)。全市99所学校植入“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完成“智校车”“智防疫”“智护学”等模块,建立教育、交通、公安、综合执法、卫健等多部门协同共管机制,实现学生上下学全过程动态管理。

    (四)深化依法治理,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改革全方位展开。“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被列入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建成“智安校园”99所,智能“阳光厨房”88家。新型教学空间农村优先建设,寿昌一小为新型教学空间试点学校,已建人工智能实验室、面塑工坊等10个新型教学空间。获评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2所。推进数字化精准资助,全年资助学生11138人次。“双减”政策全覆盖落实。制订《建德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落实“双减”要求。坚持以“内优化、外治理”工作思路,第一时间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义务段在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84.70%,全市教师课后服务参与92.89%。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现有非学历文化教育类民办培训机构16家,其中成人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家。阳光招生全范围实施。市招生委员会专题召开招生工作会议,研究完善招生政策,制定各学段招生工作意见,公开招生信息,实施义务段学校划片招生,网上统一报名,公民同招,电脑派位,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正、透明,确保每一位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民办义务教育全过程规范。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合执法、属地管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民办义务教育,规范清理公办教师带编到民办学校工作,新世纪实验学校“公参民”治理成效明显,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达2.6%。民办义务教育校外培训机构100%进入网络监管平台。

    (五)坚持人民满意,教育工作业绩令人欣喜。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上升。2020年我市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得分为74.73分,位居全省90个单位的第53名,B等。2021年我市创建成第二批浙江省现代化学校3所,累计6所。教育满意度位列杭州市第一。2021年我市教育公众满意度为8.716分,位于杭州市13个区、县(市)第一名,已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三优”。喜获2021年度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建德市综合考评优秀单位,这是建德教育首次在同一年份获省、市、县“三优”,极大鼓舞了全体教育人的斗志和投身教育的信心。社会助教氛围浓厚。成立美好教育基金会,接受爱心企业捐款1100万元。2021年10月2日,成功举办严州中学120周年校庆,接受捐款2424.32万元,近162万人次观看同步直播,更大程度集聚校友资源为家乡崛起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布局资源亟待优化。新安江主城区的学校、幼儿园学位供给还比较紧张,以城区小学为例,2022年起新安江城区小学入学平均每年缺口5个班级,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新安江一小、新安江三小扩建。“十四五”期间,我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同时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省政府对县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查都对学校建设、学校规模、教学设备等方面有诸多刚性标准。如全市小班化比例(班额小学不超过40人,初中不超过45人)要求达到90%等,新安江主城区中小学校班额均饱和,小班化90%的要求难以达到。

    2.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还不够强,优秀教育人才安于从教、乐于从教的磁力还不够大。一是班主任、中层干部、校长三支队伍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奖励作用不够明显。目前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学质量奖每年20万元;班主任津贴初中350元/月,小学270元/月;中层干部年终考核初中4500-5000元/年,小学3500-4000元/年;校长考核奖为9000-14000元/年。二是非编教职工的待遇保障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我市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在编率还不到50%,非编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较低(含五险一金共7.9万元/年),未达到上年度社平工资标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更低。2023年我市将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按照督导要求,需强力整改。

    3.教育经费的保障未完全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我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为B等,与省均值相差约1839万,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达标,需补齐历年来教育装备投入的不足;针对目前我市中小学实验室设备的陈旧与落后,全市统计需要改造的实验室计152间,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要求,需要改造资金预算达3600万。

    (二)改进措施

    1.加强领导,加快建设,着重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一是成立市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专班”,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乡镇街道成立以副书记为组长教育项目建设专班,定期分析研判,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教育重点项目制度。二是保障教育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十四五”期间,估算投资32.9亿元,其中2022年实施类项目投资5.85亿元。三是保障教育项目用地优先满足,新建项目大多涉及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十四五”期间教育项目需新增用地600余亩,规资、林业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应大力支持。

    2.加大投入,激发活力,凝心聚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奖金。提高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学质量奖;提高班主任、中层干部、校长、班主任津贴标准;适当提高校长考核奖。二是保障幼儿园非编教师待遇。保障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在编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9.3万元)。三是提高高中教育发展资金。高中教育发展资金(1400万元/年)实行单列,不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奖总量,真正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

    3.强化保障,改善条件,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强劲动力。加大投入,升级教育教学装备现代化水平。一是逐年提高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值,力争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目标值的要求,分批次重点打造学校实验室,以满足现代化教育之所需。二是提升职业教育实训设备水平。市财政采用一年采购,五年分期付款方式进行改造提升;每年投入50-1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学校实训设施设备提升,并形成长效机制,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建德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