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行业乱象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规范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营造网络订餐放心消费环境,保障公众网络订餐消费安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特制定整治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以创新线上线下数字化、一体化监管为手段,压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打击网络餐饮服务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线上阳光,线下规范”为主线,大力推进“网上阳光厨房”建设,将后厨从封闭化、隐蔽化变成公开化、透明化,让消费者“看得清楚、点得放心、吃得安心”,2021年,全市建成订餐平台“阳光厨房”数不少于25家。
二、整治重点
(一)第三方平台。重点整治不按规定执行入网资质审核登记、未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未及时下线违法违规单位、未按要求公示许可证和量化分级信息、公示的信息不清晰或不准确等行为。
(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重点整治无证经营、证照过期、超出许可经营项目、加工环境“脏乱差”、餐饮具消毒不落实、使用过期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网上阳光厨房”建设重点。一是在我市美团、饿了么两大网络订餐平台上,销量排名前100-300名的入网餐饮单位;二是品牌连锁、美食街、综合体等外卖订单量大入网餐饮单位;三是日常监管中发现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多、风险大以及有违法违规记录的餐饮单位。
三、时间安排
(一)压实主体责任阶段(4月30日前)
组织开展对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责任约谈,通报《2020年度建德市网络餐饮消费投诉问题清单》,要求平台方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全面自查自纠,主动下架违法违规店铺,主动出台措施支持入网餐饮单位建设“网上阳光厨房”,推广使用“外卖封签”,主动配合监管部门提供相关单位名单。
(二)集中排查整治阶段(5月1日-8月31日)
按照“细查、严管、重罚、实改”的要求组织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实地检查数量不得少于辖区入网餐饮单位的5%。重点查处无证、假证、套证以及环境“脏乱差”、餐饮具未消毒、使用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同时督促第三方平台采取下线等措施。对涉嫌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无证照等违法行为“一案双查”,既查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又查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查处的案件及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三)全面巩固提升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对前期整治过程中未清除的重点隐患进行建德市级挂牌督办,对需要在本市级层面进行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及时报告。
同时,重点督促前期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卫生状况较差、操作过程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弱的入网餐饮单位加大资金的投入,优化加工布局流程(附件1)。大力推进入网餐饮单位建设“网上阳光厨房”,并同步接入省局食品安全综合协同应用平台(附件2)。
10月中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消费者等随机选取提供入网餐饮单位的方式,组织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活动。对本次专项整治效果开展“回头看”,确保重大风险排查管控到位、重大隐患整改到位、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到位。同时要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落实责任。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落实监管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出实招、出硬招、出狠招,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有效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网上阳光厨房”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保障舌尖安全,将后厨展示给消费者,改变消费者对网络订餐单位脏乱差印象和消除订餐不放心的顾虑。
(二)加强指导,强化协同。各地要加强入网餐饮单位后厨改造提升的指导,对照标准要求并结合后厨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餐饮店改造方案,加强设备设施及经营行为的规范,进一步提升餐饮店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要监督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主动落实《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平台主动介入“网上阳光厨房”建设工作,在平台订餐平台有序展示商户“阳光厨房”。要将专项治理工作与“阳光餐饮街区”建设协同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三)广泛宣传,注重引导。一是广泛宣传“网上阳光厨房”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网上阳光厨房”建设有利于加强店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加客户群吸引力等积极因素,要求入网餐饮单位加大后厨改造力度,让厨房更整洁明亮,同时主动建设“网上阳光厨房”。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种载体,联合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有“网上阳光厨房”的餐饮单位进行订餐,让建设“网上阳光厨房”的商家享受,形成良币驱劣币的良性竞争机制,推动餐饮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入网餐饮单位“红黑榜”公示,通过曝光惩戒失信主体,倒逼餐饮单位积极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餐饮单位加强自律、诚信经营。
附件:1.餐饮单位后厨改造提升指导标准
2.“网上阳光厨房”建设指南
附件1
餐饮单位后厨改造提升指导标准
一、地面、墙面、顶面“三面”光
1.地面:烹饪、粗加工、餐用具清洗、专间等食品处理区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地面平整、无裂缝、无破损。
2.墙面:烹饪、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等食品处理区墙面至少铺设1.5m以上瓷砖,鼓励铺设瓷砖到顶;各类专间的墙裙应铺设到墙顶,且墙壁平滑、无裂缝、无破损。
3.顶面:天花板的涂覆或装修材料无毒、无异味、不吸水、易清洁,宜用防火、防霉、防潮材料进行吊顶。
二、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1.地面保持干燥,无垃圾、无积水积垢;墙面、顶面无霉斑、无积垢;炉灶、吸风罩保持干净,无积油垢。
2.食品、物品分类、分架存放,保持整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设置防鼠、防蝇设施,无鼠迹、蟑螂、苍蝇等。
三、设施设备不锈钢化
厨房操作台、保洁柜、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等设施设备应不锈钢化,防止交叉污染。
四、食材采购符合要求
1.到合法有资质的供货者采购食材;
2.根据餐饮单位不同规模按要求做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登记,并留存购货凭证等相关凭据。
五、配备餐饮具消毒设施
配置与规模相适应的餐饮具消毒设施,餐饮具按要求规范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存放在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保持清洁。
六、从业人员规范操作
1.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
2.从业人员应在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工作时,应穿清洁的工作服,不得披散头发,佩戴的手表、手镯、手链、手串、戒指、耳环等饰物不得外露;
4.专间的从业人员应佩戴清洁的口罩。
七、专间符合要求
1.制作供应生食类、冷食类的设置专间(小餐饮店可设置专区);
2.非专间加工制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3.不得在专间内从事非清洁操作区的加工制作活动。
附件2
“网上阳光厨房”建设指南
一、监控摄像要求
(一)采用标清以上(含标清)的监控摄像设备,能使大厅、系统应用等展示平台清晰显示相关操作场所和人员操作等情况。
(二)摄像头安装数量是根据后厨功能布局、面积大小安装相应数量的摄像头,能清晰监控到食品粗加工区域、烹调区域、专间、洗消间等。
(三)摄像头安装位置。
1.食品粗加工区域。要求可以看到食品粗加工的卫生状况和工作情景,原料洗涤水池的标识分类,岗位人员是否按照水池标识的用途分类使用等情况。
2.食品加工烹调区域,要求可以看到烹调区域的卫生状况和工作情景,员工是否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帽,员工工作期间是否有不良行为,生熟容器是否有明显的标示并分开存放,食品或盛装食品的容器是否直接置于地上。
3.专间区域。要求看到专间区域人员进出情况与工作情景,人员进入专间工作时是否洗手、更衣、佩戴工作帽与口罩,操作台、砧板、工用具是否干净卫生,员工工作期间是否有不良行为,是否在专间从事与之无关的活动。
4.洗消间区域。要求看到洗消区域的工作场景,包括餐饮具回收、清洗、消毒、保洁全过程,热力消毒设备的工作状态。
二、接入要求
1.视频信号接入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后厨网络直播,打造网上阳光厨房;
2.视频信号接入省局食品安全综合协同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