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852/2025-025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31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建德市下涯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2月18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建德市下涯镇行政管辖范围,规划总面积161.78平方千米,包含11个行政村,分别为下涯村、乌驹市村、春秋村、施家埠村、丰和村、马目村、之江村、江湾村、联和村、金洲村和大洲村。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二、定位与目标
下涯镇总体定位为以新材料研发生产为动力,以半岛康养旅游为特色,综合产业服务、品质生活、乡村休闲等功能的工业特色样板镇、农旅融合风情镇。
到2035年,全面形成安全韧性、集约高效、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长三角的特色价值和地位全面实现,建成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六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心”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一带”指新安江发展带。
“六区”包括城镇生活片区、黄饶康养休闲旅游片区、马目工业片区、中策橡胶工业片区、南部生态农业片区、北部生态农业片区。
四、空间控制线落实
细化落实上位规划传导的三条基本控制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952.02公顷;落实生态保护红线2729.42公顷;落实城镇开发边界682.78公顷。
同时,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粮食安全控制线、生态环境控制线、基础设施控制线、风景文化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城乡风貌控制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五、用途分区规划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下涯镇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将城镇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合理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5-15-30分钟生活服务圈体系,加强社区、村庄治理的效能,配置形成“镇域级—镇区级—村社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七、历史文化保护
遵循真实性、可持续性、整体性原则,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构建由“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古树名木、地下文物埋藏区”等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保护历史建筑10处、传统村落1个、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0处、古树名木126棵。
八、综合交通规划
保留高速铁路2条,分别为杭黄铁路和杭建衢铁路;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重要公路线网,包括杭长高速、320国道、330国道、311省道、X601下北线和X630下施线。规划形成“三横两纵一拐”的干路网系统,“三横”分别为新安江大道、和美路、白章线,“两纵”分别为钟谭路、下北路-黄饶路,“一拐”为北滨江路。新建3处公交首末站,设置5处社会停车场,保留建德服务区内2个加油站。
九、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确保重点公益林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5327.28公顷,落实天然林保护范围397.77公顷。
严格实施湿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湿地面积保有量不下降。重点对下涯湿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和修复,推进湿地环境治理,提升下涯湿地水质净化能力。
重点保护河道6条,其中省级河道1条,为新安江(下涯段);县级河道1条,为大洲溪;乡镇级河道4条,分别为马目溪、施家溪、芳山溪和北坞溪。
十、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下涯镇共划分3个单元,其中城镇单元2个,为下涯镇城镇单元和下涯镇马目单元;乡村单元1个,为下涯镇大洲单元。详细规划应以单元划分方案为基础开展编制工作,允许单元范围按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落实上位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和工程,谋划本镇的主要项目和工程。推进“以存量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保障规划稳定实施。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
附图1.下涯镇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三条基本控制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