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
时间:2025-04-10
16:24
来源:建德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单位名称 | 浙江省严州中学 | 法定代表人 | 夏安腊 |
住所 | 建德市梅城镇府西路50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12978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2446 | 期末数(万元) | 1279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82470482817X | 举办单位 | 建德市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建德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一)机构设置情况:浙江省严州中学内设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教科室、总务处六大部门。(二)职能情况:浙江省严州中学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和发展。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2.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浙江省严州中学包含两个校区,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和新安江校区。两校在编教职工实有人数310人。3.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浙江省严州中学两校区2024年财政拨款共计11953.9万元。4.党的建设。学校以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为指引,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凝聚党员初心与教师匠心,以“红心所向,严实以往”为主题,依托“睦新馆”这一育人阵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严实”党建品牌。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学校获得省清廉学校示范校典型案例、建德市直机关“三强”示范党支部、建德市“党建双强单位”.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学校严格执行《浙江省严州中学章程》,开展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具体情况如下:一、教学改革铿锵迈步,追求实效以严实教育为核心,实施策略按照“务本求实,创新求真”的理念,围绕培养目标,紧扣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夯实教学评一体化环节,打造生态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丰富的校内外教研活动和师徒结对培养计划,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整体提升。二、教育科研启航未来,勇攀高峰学校教科研成果显著,多项课题成功立项,其中包括杭州市级和建德市级的重点项目。在教学竞赛和学术论文领域,教师们屡创佳绩,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于核心期刊,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夏安腊校长成功评上正高级教师职称,这是我们学校师资队伍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老师能够迈上这一荣誉之巅。三、师资发展步步赋能,厚植根基以学术节为领航,教务处结合“双新”背景,进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施展才华,打造高效课堂。一是聚焦课堂锤炼功底。紧握课堂教学主抓手,推行“推门课”策略,校领导分组深入课堂,从课前筹备、课堂秩序、师生互动,到备课作业细节,全方位审视教学成效。同步组织好组内“研讨课”与骨干教师“示范课”,搭建切磋共进平台。二是业务竞赛激发活力。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校内举办教学基本功、解题能力竞赛,为教师冲刺市级赛事预热,营造比学赶超热烈氛围,加速青年教师蜕变。三是师徒结对携手共进。深挖“师徒结对”潜力,盘活校内资源,创新结对形式,安排师徒携手外出听课,拓宽视野格局。积极拓展骨干教师对外展示窗口,抬升骨干专业海拔。四、德育润心融贯五育,启智育人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的“五育并举”思想,倡导“五育融合”课程观,努力追求育人的高质量。我们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养成教育,通过“五星班级”评比、主题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棋类、游泳、乒乓球等体育类及艺术类团体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劳动教育有创新突破,通过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机构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积极筹建申报建德市研学基地,为学生开展多样态劳动课程创造有利条件。五、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成就卓越2024年,我校高考成绩喜人,最高分701分,690以上5人,680以上13人,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大幅增加。高二学生郑博仁被清华大学2025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招生考试录取,系我校校史首例。还有高三学生毛韬搏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浙江省一等奖。高三学生杨宇淏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全国金牌,且获得北京大学强基破格最优政策。高一学生孙梓航获得NOIP省一等奖,且是高一学生全省唯一满分。六、合作办学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一是拓深新名校集团合作办学。深化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杭州学军中学合作办学,在多年的合作中逐渐形成适合学校校情的合作路径,实现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精准帮扶合作模式,为学校发展打开全新局面。二是社会资助办学持续扩大。为吸收接纳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建立“六睦教育基金”,该基金隶属于严州中学教育基金会,旨在助学、助教、改善教学设施、资助教学研究、支持人才发展等,全面支持和促进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七、后勤保障坚实稳固,匠心守护学校不断提升校园基础设施的质量,完成了80%左右的维修和升级任务,包括智慧校园建设、新建综合楼工程、风雨球场改造、高一、高二热水系统改造、食堂硬件升级改造、教师办公椅子翻新、教室多媒体设备等一系列项目。后勤服务保修流程得到优化,通过建立报修群,与原来相比至少减少了维修响应时间平均20%。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实施了新的供应商审查机制,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人数比往年翻了4倍左右,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资产管理效率方面,通过采用资产管理软件,提高了资产登记和盘点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生活与工作条件。八、校友助力凝聚力量,注入动力多年来,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校友始终关心与支持母校发展。他们在经济资助、教育资源引入、社会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贡献卓越力量。学校也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积极举办校友会,搭建起了校友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校友与母校的紧密合作。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校友的归属感,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九、结对帮扶共促共富,教育共赢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共富行动,与周边及边远地区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依托优质资源优势,共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通过联合教研、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24年,我校分别与四川省甘孜县高级中学、常山县紫港中学进行结对帮扶工作,以促进加快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十、品牌影响与日俱增,扬帆致远近几年,我校借力“县中崛起”行动,与学军中学“联姻”,不断加强与周边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师资力量更强、教育品牌更响,跑出县中崛起“加速度”,全力推进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已成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名校优质生源基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师发展不均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有优化空间,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相对短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适应度不高。2.教育科研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在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方面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3.学生个性化培养待完善。虽然已有多样化的学科竞赛和特色课程,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路径还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需完善一体化培养体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需进一步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仍有较大拓展空间。4.教学设施和智慧校园建设有待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等仍需升级。5.校友资源利用不足。校友资源虽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助学、助教、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仍有待提升,尚未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支持体系。6.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高水平大学录取率的关键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一直在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但困难重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提前谋划、及早部署、系统组织,目前存在优质生源不够尖、师资力量不够强、教育资源不够多等问题。 | ||
四、下一步打算 | 1.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优化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强化“双新”背景下的教学培训,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机制,提高新教师的教学适应能力。继续引入高水平教师,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学科和科研方向上,积极打造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加大科研激励力度,鼓励教师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加强教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2.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新高考要求,继续完善选科指导和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增强跨学科教学探索,推广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借助高校资源,为学科竞赛、科研训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3.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升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教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教学监测和学业诊断能力,助力精准教学。加强校友资源整合,拓展合作办学模式。4.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强化与高校的合作,打造更多优质生源基地,提升学校整体影响力。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9月10日,办理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赖忠林变更为夏安腊。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浙江省清廉学校示范校典型案例、建德市直机关“三强”示范党支部、建德市“党建双强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工之家也获得杭州市“和美驿家”、杭州市“职工书屋”荣誉称号。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接受到新安学子及君悦学子捐赠款29.7万元,章键个人捐赠款3万元,全部用于学生资助及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