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7580/2025-0048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杨村桥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1-24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杨村桥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1-24 14:37 来源:综合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杨村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稳进提质、争先创优,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2024年工作特色亮点

1.项目引建聚力攻坚。镇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对接洽谈项目9个,引入外资21万美元,引回家纺外贸订单4000万元。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及存量厂房,签约奥立达电梯二期制造项目,引入“享小榧”生产线项目。30天完成翠沁斋预制菜项目投产,60天完成奥立达电梯二期项目土地摘牌,90天完成杭交投制砂项目基建,180天完成杭颂茶叶项目结顶。推动隅田川咖啡生产线落地朝美产业园并投产,确保新增规上企业1家。

2.草莓产业补链强链。实施“草莓产业四大工程”。推进草莓农创中心功能完善,招引臻果缘企业入驻分拣中心;完成草莓科创大楼内部装修,招引安徽恒进农业入驻,开启草莓优质种苗繁育示范项目,预计首年培育组培苗5万株。扩建桥下空间育苗基地30亩,新建草莓标准地110亩。与杭州市农投公司、平安集团合作,搭建杭州市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持续实施草莓“地瓜经济”战略,相关做法获杭州市领导批示肯定。

3.共富产业多元探索。以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发展共富产业项目,拓宽村级增收渠道。绪塘村通过与叶氏兄弟村企共建,实施草莓立体栽培项目;岭源村实施桥下空间育苗项目;黄盛、龙溪桥、长宁等村开展草莓育苗、水果玉米、圣女果、丝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徐坑、龙源等村开展水稻种植及稻鸭共养。此外,长宁村联合龙源、徐坑等5个村,成立互助长宁共富带联合党委,推出“土嬉戏”乡村游,11月接团以来,已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带动农产品及小吃销售5万余元。截至目前,13个村均已完成“8050”,其中4个村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4.镇村面貌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江村芳甸”风貌样板区创建,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持续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通过省、市级评审方案。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立镇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广“人人都是保洁员”“劳动一小时”做法,节省保洁开支40余万元。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统一回收利用,建章立制实现农房审批和建房巡查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5.基层治理落细落实。累计投资500余万元,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成11个村老年食堂提升、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建,新建清溪家园中心食堂。做好杨村桥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化工作。持续开展“掌勺少女”模特秀等品牌文化活动。妥善处置杨村桥村王谢8幢房屋资产、西源下山移民安置、杨村桥木材厂土地收回等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百马悦府分房。深化“大脚板”巡调会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多渠道排查化解。

6.基层党建强基固本。扎实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长宁村获评全市“三争三比”擂台赛优胜单位。全面开展“精分严管·六比一争”行动,摸清家底、明晰赛道,谋划“一村一策”促发展。实施村干部队伍“过筛调优”,储备素质好、能力强、结构优的后备干部84名。实施青年干部成长计划、干部“履职清单”“红黑榜”晾晒机制,营造互学互比氛围。打造“莓好集市”共富工坊,入选全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案例集。实施“莓好菁英”创业实习项目,扶持优质青年“农创客”“莓二代”成长,草莓种植面积从50亩增至300亩,销售额从120万元增至1360余万元。推进“乡村梦想家”工作,落地项目13个。绪塘村获评杭州市技能型乡村示范点。

二、2025年工作思路举措

1.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建立10亩以上闲置用地招商准入清单,侧重装备制造、医用卫生材料、绿色能源、水产业等领域招商,加快推介朝美医疗产业园、站前广场、十里埠橘子山等地块。全力推进杭颂精制茶、奥立达二期、杭交投制砂等项目投产,重点推动力玛实业新建厂房、永兴混凝土、广泰建材、秸秆利用中心等后续投资项目,加快杭交投制砂、华昇食品、杭颂精制茶等企业培育力度。

2.创新发展草莓全产业。做强草莓产业链党建,推动草莓全产业链提质,深化草莓产业“四大工程”。在种苗种业上,推进桥下空间育苗扩面、育苗标准化基地建设及试点轮作模式创新;在种植模式上,推广草莓标准地建设、高品质栽培及四季草莓模式;在品牌建设上,打造草莓深加工综合基地,进一步提升建德草莓品牌形象;在农旅融合上,持续推广星级农户评定,用好农旅E平台,开发草莓延伸产品。

3.激发党建领富新动能。结合“精分严管、六比一争”工作,谋划村级产业发展项目,探索村集体从事经营性增收活动。发挥互助长宁共富带联合党委作用,探索常态化运行模式,整合各村资源抱团发展。在原有实践基础上,尝试推广“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的村级增收运作模式,实现“一村一产业”,从而总结推广可复制借鉴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持续探索草莓小镇及沿江区块开发运营、桥下空间利用新模式,实现桥下空间从“边角料”到“金角银边”的转变。

4.促进风貌民生双提升。加快推进“江村芳甸”风貌样板区创建和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紧盯创建指标,抓好岭下新村基础设施提升、绪塘外头蓬绿道、草莓共富集市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一次性创建成功。加快推进官路村燃气进村工作。逐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抓实民生实事项目,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清溪家园老年食堂有效运营,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抓源促治、强基固本”,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5.建强“三支队伍”聚合力。加强镇干部队伍建设,用好履职清单、红黑榜、干部纪律画像等举措。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抓住重点群体,建立人选清单,紧盯问题短板,确保换届平稳有序。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培训。探索“莓好菁英”2.0版,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依托草莓科创大楼,提升草莓师傅学院能级,建设“浙农英才”工作站,打造创业陪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