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844/2025-0045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5-01-24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投资,狠抓水利项目建设
2024年,共完成水利建设项目135处,完成年度投资任务7.3亿元。开源增收实现采砂收入4768万元。包括:1.扎实完成水利重大项目。包括“三江”治理提升工程。是寿昌江治理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90公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2024年投资1.41亿元。2.全面完成面上水利项目。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座,山塘综合整治29座,农村饮用水提升77个。完成生态共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个,治理面积9.99平方公里。3.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包括谋划新安江引配水工程、航头镇白岭坑水库等三座水库前期、昌江灌区、三江灌区建设工程。
(二)一以贯之,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1.超额完成民生实事。超额完成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中小河流50公里,农村河道整治84.7公里,水库除险加固9座,17座山塘、40处农村饮用水工程、23处农田灌溉设施更新。2.美丽河湖创建。完成大溪、胥溪和里叶溪河湖健康评价报告审查,开展劳村溪美丽河湖建设和大慈岩水系申报世界灌溉遗产。3.水文化遗产保护。完成梅城严州古城墙水利遗产碑制作和“醉美艾溪 香溢万里”为主题水旅融合精品路线申报。
(三)提高水平,夯实水利安全底线
1.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强化巡查检查监测预警。有效应对新安江大坝七孔泄洪,此次泄洪历时264.3小时,为新安江历次泄洪以来历时最长。2.夯实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水利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工作,会同综合执法局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6次,发现4起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予行政处罚,共处罚金1.2万元。3.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加强141座水库、744座山塘、68公里堤防、32座电站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三是实施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工程(国债资金)。投资3500万元。
(四)深化改革,不断健全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水务一体化改革。深化小型水库物业化县级统管。水利数字化迭代升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32座泵站机埠、29处堰坝水闸更新升级。
(五)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1.加强水资源管理。配合做好水资源费改税,完成各取水企业信息核对。2.开展水域图斑核查处置。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完成上级占用水域图斑核查销号119个,完成本级水域图斑审核处置162个,“四乱”问题整改销号93个。3.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前做好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减少“未批先建”等违法情况的发生,完成省级水土保持图斑核查共101个,认定违规并整改13个。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谋划水利重大项目
1.谋划“三江”治理提升工程(二期)。包括堤防加固、岸线整治、护脚加固、清淤疏浚、防汛道路、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管护设施修复等。估算总投资10亿元,正开展前期工作。2.推进中型灌区建设工程。寿昌江灌区、三江灌区建设工程已列入浙江省中型灌区储备项目。3.推进寿昌江EOD项目。
(二)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
2025年,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共69处,总投资57.33亿元,年度投资4.5亿元。1.推进重点项目。航头镇白岭坑水库加高扩容工程,李家镇杨家口水库加高扩容工程。三是寿昌江中型灌区建设工程。2.实施面上项目。包括:更楼街道甘溪(邓家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绿荷塘水库整治提升,29处山塘(池塘)综合整治,10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长度17.6公里;梅城等4个乡镇5处农村饮水工程及农田灌溉工程3处。3.完成续建任务。续建三江”治理提升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处,即大同镇洞山水库、石堂水库和航头镇红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三)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1.持续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快完成“一户一表”改造,取消总表收费;理顺水价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2.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62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级,实施石鼓水库和狮山水库干渠修复工程。3.深化小型水库县级统管。深入开展小型水库县级统管,继续开展“保险+运维”试点,确保取得新成效。
(四)不断提升治水能力
1.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发现的新问题,继续完善和健全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2.强化水旱灾害防御与河湖保护。贯彻早动、快动、小动指导思想,扎实做好防汛减灾风险防范。强化风险排查和预案修编,强化属地乡镇“三个责任人”履职和对水利工程巡查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加大“四乱”问题案件查办力度,强化源头管控,压实属地管理,明确水域监管分工。加强典型案件宣传与公开,切实提升水事法律震慑力。3.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成源口等水文站现代化改造,推进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提升水文站“四全”、“四预”等现代化能力水平。继续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和《节约用水条例》,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