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705/2024-3196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4-07-10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钟凯委员:
你在十五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德家纺行业创新发展重铸优势的建议》(226号)已收悉,经研究,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建德市家纺行业是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市的富民草根型经济。为我市农村、农民增收和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支撑建德工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建德市家纺行业规上企业5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9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96%,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发展
1、聚焦“高新技术”引育产业引领企业。积极培育家纺企业“尖子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创新研发之路。到2023年底,我市已有21家家纺企业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23年度新认定5家。
2、聚焦“平台载体”加大创新要素集聚。紧扣家纺产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问题,鼓励企业建设科研平台,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2023年,我市21家家纺类高企,共计产生了6千万以上的研发费用。依托“科创菁英”品牌,积极开展家纺行业技术交流对接会,带领我市家纺行业企业赴上海、杭州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
3、聚焦“创新项目”提升产品开发力。持续落实我市“种子资金”和“重大创新”科技项目政策,市科技局每年分别统筹安排200万元和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传统产业也不乏突出者,杭州瑞圣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低成本防腐蚀合成纤维织带的研发”项目获得了2021年建德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种子资金支持,杭州圣玛特毛绒有限公司的“高品质羊毛仿羊绒面料的研发”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建德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
二、以产业链延伸打造新业态
家纺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为各类原料,主要包括植物纤维、化学纤维、染料及动物皮毛;中游为各类家用纺织品,包括床上用品类、厨房和餐厅用纺织品类、沐浴用纺织品类、客厅用纺织品类及地毯类;下游为销售渠道,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要积极招引和培育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探索利用圣玛特、云珍实业等存量企业往布料发展;发挥亿联产业园和置信小微园的集聚效应,侧重功能性纺织纤维新材料和运动服饰、日用纺织品等小微企业的培育,整体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协同发展新业态。
三、以品牌建设塑造新优势
围绕“标准强市”战略,积极联合家纺协会,深入开展入企调研,指导帮扶杭州圣玛特毛绒有限公司、浙江宏都寝具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并通过“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助力企业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累计指导4家家纺企业在纺织产品领域开展绿色认证,并成功取得4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下一步,将深入开展标准创新和提升工作,大力培育指导标准创新型企业、企业标准制修订、标准领跑者等工作,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研发、款式创新努力塑造品牌“内涵”;通过统一的形象设计以及规范的运营要求及其管理,确保销售终端的服务能力在高水准上保持一致,拓展品牌的“外延”。通过“内涵”与“外延”的有机结合向消费者传达以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品牌价值。
四、以数实融合迈向新能级
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按“一业一标杆”创建目标,围绕“N+X”建设思路,在块状行业打造一批示范标杆,积极举办数字赋能对接、标杆企业参观学习、数字人才培训等活动,加快推进成熟方案的复制推广。持续加大对家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自动铺布机、自动裁剪机等自动化设备在家纺产业的普及和推广,尝试引进智能吊装线实施整线升级,稳步夯实产线自动化水平。以宏都寝具,耀欣镇纺等龙头企业为重点,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家纺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家纺设计、制造、仓储、电商等环节,逐步推进ERP、MES、WMS等软件系统的应用,实施分环节数字化攻关,打造若干示范型的数字化车间,全面提升管控效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库存。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