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465/2024-3134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市审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4-06-04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202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财政加力提效和规范全力运行开展审计,全年实施审计项目19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88205万元,非金额计量问题97个;本年度移送的案件线索16条中已有判处刑罚1人,党纪政务及效能问责等6人;推动建章立制45个,提交信息、专报79篇次,获领导批示53篇次。
一、政治建设方面
1.强化思想引领,有声有色推进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局党组聚焦主责主业、精心谋划组织,主题教育有声有色,进一步引导全局审计干部把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上取得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的强大动能。一方面,立即行动强部署。局党组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做到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全局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另一方面,整体推动强落实。依托本局“红审+”党建品牌,构建“专班化运作、清单化管理、精细化落实”的落实机制,围绕“循迹溯源学思想、创新举措强领悟”两大专题,编制任务清单,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流动堡垒”一线学、党课宣讲引领学、青年交流共享学”等6个专项学习活动,确保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强化政治领航,有力有序推进学习贯彻。一是循迹溯源学思想。召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新安夜学等,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各级党委审计委员历次会议精神。局党组成员结合审计调研、审计项目实施、主题党日活动等,在不同场合进行党课宣讲,实现班子成员讲党课全覆盖。11月8日,局主要领导围绕“学思践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全局干部上专题党课。二是创新举措强领悟。结合审计项目实施,与审计单位联动学、审计间隙集中学、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就近学等方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深化我局“活力宣讲队”“审计青年说”等交流宣讲平台,10名审计青年干部围绕主题教育,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和自身的成长经历,从不同角度交流体会、分享心得。积极结合审计调研、审计项目实施、主题党日活动、新安夜学等,全年共开展集中学习5次、专题研讨3次,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5次,实现党员学习交流全覆盖,必读书目完成率达100%。
3.强化党的领导,有为有效发挥审计办职责。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分别专题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浙江省审计条例;以审计办名义出台了审计办会议制度和重要文稿报送机制;全年共召开2次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扩大范围至所有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首次将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领导讲话精神形成年度工作任务清单,进行分解细化,着力提升靶向施策“治病”能力。全年已累计向上级审计委员会报送重大事项3次,报备2次。市委党校分别3次将审计相关课程纳入市管领导干部中青班,以及宣传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培训班课程中。
二、担当尽责方面
1.高起点构建“大监督”体系。积极深度联合市人大、巡察、财政三方力量,探索形成人大+“巡财审”的计划共拟、线索共通、问题共查、成果共享多跨监督机制。今年以来,已有近一半的项目采取“巡财审”或人大+“巡财审”的联动模式,有效地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移送案例10起。在建德市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项目中,联合巡察组同时进点监督,既解决了双方监督力量困难,又相互借助了审计查账能力和巡察谈话技巧等各自专长,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关专报获市委主要领导实质性批示。推动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检查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撰写的涉矿工程资源处置平台运作情况专题报告获建德市常务副市长批示。我市关于部门联动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成效做法获《浙江信息》录用刊发。
2.高要求严守审计质量“生命线”。紧扣“审计质量为要”精神,以流程再造提升审计质量。建立“五年一规划、一年一方案、一季一比拼、一月一督办、一周一报告”的工作机制,在立项阶段,针对省市县党委政府重点改革项目反复研讨,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上门指导,参与到立项研讨中来,进一步强化审计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在现场审计阶段,采取限时制、周报制的方式,狠抓审计项目进度和全员全流程质量控制。在审理阶段,选派优秀业务尖兵到审理岗位参与项目审理,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3.高标准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以“七张清单”为抓手,市委书记每季研究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指数情况,不断提升审计整改工作地位。今年以来,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10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81个,已完成阶段性整改目标23个,3项整改成效纳入市级典型案例库,直管公房、中介问题的2项整改成效被《杭州政务信息》录用,其中直管公房整改成效还获得杭州市副市长丁狄刚肯定性批示,推动出台《建德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实施办法》,获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肯定性批示。
三、作风建设方面
1.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认真履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各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责任落实,按季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研究会,研究分析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做到月有报告、季有分析、半年有评估,全年有评议,形成齐头并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政治生态。针对审计工作特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通过纪律规定和警示案例学习,增强审计干部党风廉政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提升拒腐防变免疫力。
2.抓紧“清廉机关”建设。全面开展谈心谈话,签订干部八小时外廉政承诺书,重温审计“八不准”“四严禁”工作纪律,对巡察情况进行回头看。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开展2轮“政治家访”,上半年由局主要领导到班子成员家、班子成员到分管干部家中家访,下班年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4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家中家访,深入了解全局干部“八小时”外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将廉政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家风建设的同时,也让关心关爱一起到“家”,绘就审计干部队伍清廉底色,强化审计监督的震慑力度,相关工作成效获得了建德纪委监委的高度肯定,全市获评“清廉机关”工作先进集体。
四、2024年工作思路
1.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以“讲政治”促进“好发展”。把强化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好审计办工作职责,持续深化“红审+”“善作善成·红审争先‘五个一’”等富有建德味、审计味的品牌建设,以党建带队伍为抓手,加强审计干部全方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将主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新一年各项工作任务创新创优的强大动能。
2.谋求争先进位,做到以“高质量立项”保障“高质量审计”。深入研究分析本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进机关、进科室授课,围绕高价值问题、高风险领域,谋划如国企改革推进情况专项审计、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等契合实际、有影响力、领导关心的大项目、好项目,提升立项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主动与上级审计机关统筹联动,积极参与上审下项目,为构建“上下一盘棋”的审计大监督格局贡献力量。
3.强化德才配位,做到以“审计作为”适应“审计地位”。一是筑牢机制“底线”。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浙江省审计条例》为契机,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修订完善本地本单位审计相关制度规章。二是坚守质量“生命线”。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深化“五年一规划、一年一方案、一季一比拼、一月一督办、一周一报告”的工作格局,同时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精品意识,探索以“强化机关党建链、提升审计业务链、扎牢干部队伍链”三链融合的新模式,切实做到党建、业务、队伍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提升。三是画好大数据审计“辅助线”。在今年建立“大数据分析室”的基础上,明年要加大投入使用的质效,加强非现场审计的大数据分析和利用,采取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方式,根据项目计划提前进行大数据分析,将疑点下发各审计组进行具体核实,使得审计视角由识别“单业务条线风险”向“全面识别关联风险”转变,审计方式由“现场+人工”向“非现场+智能化”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审计业务的前瞻性、及时性、准确性。
4.找准角色定位,做到以“经济卫士”跃升“特种部队”。在持续深化人大+“巡财审”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其他更多的监督力量共同构建多跨协同的“大监督”格局,对标优秀审计项目标准,一体推动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合力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切实做到逐项整改、系统整改、闭环整改,扩大审计成果,切实交出让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党政领导等各方都满意的“高分报表”。
5.提升工作段位,做到以“新精神”重塑“新方法”。要聚焦审计改革创新,按照打造变革型审计机关、做实做细研究型审计、审计监督现代化等工作要求,推动审计工作跃迁升级。在新机制方面,贯彻执行好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通过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案例经验分享活动,对标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挖掘提炼优秀做法,将新机制融合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去,切实提升审计质效;在跟踪审计方面,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项目,梳理审计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党委政府有号令,审计见行动”。在审计整改方面,学习杭州市局“短平快”的督导方式,着力优化审计整改路径。强化审计整改一体化的监督流程管理,实行临期逾期问题预警机制,每半月固定通报,督查室监督、业务科室督促,避免问题逾期;在审计宣传方面,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持续深化“活力宣讲队”成果转化,局领导积极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开展下访接访工作。同时,发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审协同,以“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内审指导“进机关、进企业、进镇街、进乡村、进工程”培训、上课、宣传及审计业务点对点服务专题活动,助力解决群众、企业、基层痛点难点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