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457/2024-317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市司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4-06-26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民革建德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民营企业的司法保障力度,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围绕提案,我局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法治环境专项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公平公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统筹协调,凝聚助企法治合力
一是加大《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宣传力度。自《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以来,我市多主体同频、多渠道推进、多维度开展《条例》学习宣贯工作,利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安夜学”等载体,市领导带头传达学习并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宣贯工作。构建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分中心为纽带、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为重点的“1+4+12+N”的宣传阵地,统一制作《条例》单行本1.8万余份、海报760余张。二是完善护企制度协同。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法治服务专窗,整合法律咨询、公证、仲裁、法律援助、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努力实现涉企法律问题“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解决”。三是开展涉及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扎实开展涉营商环境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及时对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有悖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废止、修订,确保与法律规定和国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规定、新要求保持一致,累计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24件。
二、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
一是依法严惩各类侵害企业犯罪。纵深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涉黑恶犯罪。严厉惩治盗窃、诈骗等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犯罪,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的敲诈勒索、损害商誉、强迫交易等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犯罪,依法保护企业合法财产。二是优化涉企案件执行机制。持续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与各级工商联全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通过“总对总”集中查控,全力拓宽查找财产线索途径。强化执行信用惩戒措施,运用数字赋能以最快时间、最大力度为企业追回应收账款,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稳抓“执转破”工作,盘活有效资产,在执行程序中对暂时无法清偿所有债务但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引导进入破产程序,盘活企业资产。
三、加强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是加强行执法监督。全面落实“三项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涉企案件行政检察监督,注重对涉企行政争议的化解,稳妥开展涉企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今年以来共化解涉企行政争议6件。二是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加强行政执法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2024年以来,共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务培训7场次,专业法律知识培训3场次。开展以案促改质效提升活动,收集整理镇街执法案例的汇编,为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依法处置的“良方”,从而高效应对各类执法问题。三是抓好市场主体数据质量建设。针对平台企业,进一步提升登记注册数据质量,强化经营主体虚数清理与营商环境优化、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融合,杜绝“20户以上经营主体“联系电话”填写同一号码的”、“同一自然人作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企业唯一投资人,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累计设立10户经营主体,或者在同一登记机关设立5户经营主体”等虚数情况。积极开展清理有效制止和防范经营主体数量虚增,坚决制止和防范各类虚增经营主体数量的行为。
四、强化举措,降低企业纠纷化解成本
一是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成立共享法庭工商联服务站,进一步健全法院与工商联的协商对接,加强商事纠纷诉源治理,畅通沟通反馈、信息互通渠道。探索联动调解模式,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开展市场化解纷试点,法官参与指导调解,不断完善商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用好司法建议助力精准助力商事纠纷化解,聚焦预付式消费、信用卡纠纷、房地产管理等案件多发、高发领域及时发出司法建议,解构原因、预见风险、指导实践,促进诉源治理整体成效持续向好。二是打通劳资纠纷维权通道。在乡镇(街道)设立“劳动纠纷调解室”,配备劳动纠纷专职调解员,按照企业属地进行案前调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在梅城镇设立基层仲裁派出庭,构建以基层单元+派出庭为终端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三是开展涉企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深入企业集聚区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并梳理生产过程中的多发性法律风险和苗头性、趋势性法律问题,为法律服务机构更精准服务企业提供更科学的意见建议。
五、加大供给,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一是部门联动协同普法进园区。市普法办联动市级相关部门构建“微信普法矩阵”,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普法的便捷优势,深入开展“云端普法”进园入企专项行动,以洋溪街道逸龙文创园为试点,积极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中的先行作用,依托园区基础建设成果,构筑集学法需求收集、普法宣传教育、法治素养调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指导等职能于一体的“微信普法矩阵”,整合优质云端普法资源进园入企,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素养,为我市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法律服务团队精准问需献策。开展服务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服务团聚焦民营企业法律需求,为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据统计,律师走访民营企业297家,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400余次,审查合同375件,解决企业法律问题248个,共计为企业减少损失960余万元。三是深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市共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97名,为强化律师、法工队伍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市司法局加强思想引领,将党支部建在所上,以党建促所建,增强律师、法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培训,号召并引领全市律师、法工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建德市司法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