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改革办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2024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 案例,我市“草莓产业服务一类事”成功入选。
近年来,我市聚焦草莓产业面临的发展空间受限、种苗制约严重、综合效益下降等难题,持续深化草莓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草莓产业提能升级。目前,草莓种植面积9万余亩,莓农5570余户、15160余人,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草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
在具体实践中,我市强化要素支撑,推动产业发展降本增效。聚焦发展空间受限,本地实施全国首创草莓“标准地”建设模式,建成草莓“标准地”5090亩,莓农可直接入驻,降低莓农创业成本。鼓励“走出去”发展,建成8家建德草莓分会和6家农资配送中心,建立异地风险救助机制和“大脚板巡调会”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农资、法律等增值化服务;聚焦人才培育,建立草莓学院,推进建德草莓师傅培训和草莓种植专项能力培训,系统培训了草莓师傅7000余人;聚焦金融保险服务,累计支持莓农特色保险1512户,累计发放“莓农贷”21.18亿元。
同时,注重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聚焦种苗制约,构建三级育苗体系和建德市草莓产业研究院,为莓农提供健康种苗和优新品种,选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建德红”“建德白露”种苗,亩产值突破6万元;聚焦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主体购买冷链车13辆,建设冷库超2000立方米,打通草莓销售“最后一公里”;聚焦产销一体化发展,升级草莓“标准地”,促进种植生产标准化、产品高品质化、销售多元化发展,建成草莓交易市场,深化与新零售、新平台合作,实现优质优价。
此外,深化赋能增值,推动产业发展融合提效。聚焦数字化应用,打造“数智草莓”平台,实现草莓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聚焦品牌打造,连续举办16届建德新安江(中国)草莓节,宣传推介建德草莓品牌;聚焦三产融合,建成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为核心的“一镇多园”草莓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平台,拓展社区团购、基地采摘等多种形式直营直销空间,探索文化创意和旅游领域的融合发展,做深“草莓农旅”文章,提升草莓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