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6641/2024-31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 成文日期: 2024-05-27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2023年工作及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5-27 16:26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3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紧扣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严格执法监管,坚守环境安全底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擦亮生态宜居品牌。

一、主要成效

建德始终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县域样板这一目标,为“美丽杭州”建设加分添彩,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以及水气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走在杭州县市区前列。连续九年获省水环境断面考核优秀,“五水共治”三获“大禹银鼎”;连续三年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美丽杭州连续六年优秀,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五次获省市考核优秀。2023年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无废城市”公众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二,获浙江省“清源杯”三星级“无废城市”。

2023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5.3微克/立方米,绝对值杭州市排名第二;优良率为97%,绝对值杭州市排名第二。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严陵坞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山青、水净、天蓝”。

主要工作

(一)污染防治交出“高分卷”,生态满意度再创新高

一是精准化治气,保持高位优良水平。持续提升水泥、化工等行业治理,重点行业绩效AB级数量全省第一。累计淘汰国四车1870辆、国二及以下老旧柴油叉车263台,暂排杭州市第四和第五。全市41套高空瞭望烟感报警系统和各乡镇(街道)综治监控全方位监管露天焚烧,压实属地责任,多管齐下推进秸秆焚烧闭环管控,目前我市巡查发现晴天火点数由高峰期每天40余处下降至个位数以下。二是示范化治水,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经济开发区省级“零直排”星级园区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分级处理分级利用”治理模式,实现“趋零排放”,该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案例。建立“制度防”+“人防”+“技防”的防人为干扰干预监测工作机制,对全市38个自动监测站及7个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实现岗位普法教育全覆盖、人员责任签订全覆盖、三方运维监管全覆盖,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三是标杆化减污,领跑扩绿增长赛道。打造“3510”(三大示范、五大场景、十大项目)减污降碳试点模式,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市、区),大同秸秆综合处置、VOCs绿岛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标杆项目目前已累计成功申报全省低(零)碳镇街试点2个、低(零)碳村社试点7个。

(二)生态建设画出“同心圆”,美丽建德再上台阶

一是美丽建德建设。实施美丽建德行动方案,全面开展美丽建德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摸底调查记录生物4259种,其中建德市县域新记录物种986种,强化中华水韭、浙江安息香、细果秤锤树和瑾叶紫金牛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的保护。打造寿昌镇绿影仙谷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功通过省级评定。三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体系,完善生态监测装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手段,每月开展自然保护地内生态遥感监测,做好问题图斑核查与整改。四是加快“两山”转化。创新性提出核算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编制《建德市有机食品发展蓝皮书》,通过专家评审验收,为国内首个核算县域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县(市)。

(三)两场硬仗打出“组合拳”,护航亚运再添亮点

一是统筹协调环境保障和经济发展。积极做好政企协商减排,高水平落实环境质量保障措施,保障期间空气优良率100%,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以“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好效果”。二是以战促训提升处突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建德化工园区特色环境风险多级防控体系成功举办全省综合性化工园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以实战促实训,获生态环境部、华东地区120余名观摩人员一致认可,充分彰显出杭州地区应对复杂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及体系防控、系统调度、协同处置水平,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来信致谢。三是坚守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夜间“零点行动”,累计出动812人次,夜间排查各环境风险点位270余次,柴油车夜间路检路查 125车次。

(四)服务企业当好“娘家人”,绿色发展再蓄动能

一是助企服务贴心暖心。主动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一对一”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从法规、政策、技术、意识等层面分析研判,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走访调研服务企业528家次,解决问题118个。二是环境执法刚柔并济。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精准打击环境违法问题,有效减少信访投诉。同时寓监管于服务,2023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2件,其中行政处罚42件,罚款金额340.62万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10件,免罚金额79.91万元。生态环境领域信访89件,仅占去年同期总量59%,同比下降幅度最大,排在杭州首位。三是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自2023年5月1日“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实施以来,园区内已有41个工业项目通过报告表降级为登记表简化环评手续,2个生物医药相关产业项目通过豁免环评,改革受益率72%。同时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多方协调等方式,对25个重点或环境敏感类项目开展集体审议,严格把控涉上审批项目环评质量,确保项目安全高效落地。

、下步思路

下一步,建德分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的远景目标,对照“重要窗口”要求和“头雁”标准,以更高站位,推进美丽经济发展,做精城乡美丽单元,持续厚植“宜居建德”特色优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城市。

(一)勇夺金鼎再出发

一是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提质扩面。在完成9个镇街任务基础上再完成7个镇街提质扩面任务。结合“污水满溢反复治、治反复”“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污水零直排”样板镇街创建、农污零直排村项目建设等工作,解决乡镇未覆盖区域的“污水零直排”建设问题,严防黑臭水体反弹。二是不断深化“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结合省级和杭州市级区县市“找寻查挖”专项交叉检查工作,突出数字化引领,推进问题闭环整改,同时强化“找寻查挖”系统应用,积极向杭州地区乃至全省推广。三是加快完成入河排口问题整改。结合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情况,梳理问题排污口清单,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排污口。2024年完成县级以上河道问题排污口整治工作。

(二)双城同创再突破

一是重振旗鼓,生态示范创建再冲刺。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全市创建动员推进会为抓手,开展疑难和新增指标分析研判,集中攻坚短板弱项。推进“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2023-2027年)各项指标任务稳步开展。二是统筹谋划“两山”创建再争先。依托建德生态资源优势,全方面梳理“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存在短板和深化方向,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全面启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编制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方案,争取纳入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库。三是突出重点,美丽建德再蝶变。“美丽杭州”考核为总抓手,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制定完善生态文明“美丽建德”建设目标任务及考评规则,制定新一轮“美丽建德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强化全链条防控和系统治理,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协同防治。加大宣传科普,加快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的保护。

(三)三大战役再攻坚

一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严守饮用水源安全,持续推进8个“千吨万人”及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和系统治理,全力做好蓝藻水华防控工作。深化河湖空间保护,持续开展水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编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融合清单,推进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积极推进水泥等高能耗行业燃料替代。持续推进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低(零)碳乡镇和村社创建,不断擦亮建德高质量发展金名片。持续推进各类炉窑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碳酸钙行业废气治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依托化工园区有毒有害预警系统、VOCs走航监测等智能手段精准溯源、精准治污。积极开展省级清新园区创建试点,推进臭气异味治理,进一步提升园区精细化管控。推进高位监控建设,提升露天焚烧等问题发现能力,以“无冒烟乡镇”创建为载体,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属地责任,坚决遏制露天焚烧现象。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针对污染地块全周期监管、固废收集处置利用全环节监控、“无废城市”创建等重点内容,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深入推进土壤调查与风险管控“一件事”改革,落实土壤调查全流程线上监管,实现调查评估信息共享。

(四)四大重点再发力

一是全力做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加快督察迎检工作部署,明确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营造全面动员的督察迎检工作氛围。强化经验总结与成果运用,结合《建德市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发现和整改闭环机制》落细落实生态环境隐患排查工作,不断提升面上广度和领域深度,力争将环境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里。开展历次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历次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二是强化生态优势转化。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把推进生态运营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促进绿影仙谷体验地与文旅项目融合,进一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推进有机示范建设,创新两山转化新途径,通过“企业+农户”,农旅融合、有机村建设等模式,增加农产品价值,带动周边农户就地解决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三是助推环评改革提质增效。继续推进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应用,做好通过规划环评的各类园区不在负面清单内的项目降级审批指导、简化环评手续,高效服务项目环评审批落地,推进“多评合一”改革进一步深化。四是提升环境要素保障。推进新化化工新华基地、梅城南峰五星化工和澳赛诺及福斯特区块、梅城农药厂等污染地块场地调查修复与风险管控,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安全可用土地指标。加快推进大洋区块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项目,保障新项目落地加大环境执法检查、项目服务等力度,进一步守牢环境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