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6553/2024-306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建德市发改局 成文日期: 2024-04-25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建德市发改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4-25 14:56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十项重大工程”、以“1+4+6”重大部署为总目标,以“五大会战”为抓手,较好地履行发改各项职责,奋力交出“克难而进、逆势而上”的年度答卷。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各项指标,经济稳中有进。一是专班化运作。以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为总牵引,制定《建德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总体方案》,建立“1+10”专班工作体系,负责统一话语体系、明确规定工作、晾晒督评情况、协调重大问题。二是清单化推进。以“任务清单、指标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为载体,梳理99项工作总任务、54项主要指标任务,30项问题并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深做实。三个“一号工程”晾晒获2次绿榜,“十项重大工程”星级评定累计获“五星”评定4次。三是任务化晾晒。建立“周监测、月晾晒、季分析”经济调度机制,每月通报晾晒,及时提示提醒,专题研究后位指标、困难指标等。

(二)聚力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在项目谋划上创新挖潜。坚持有保有压原则,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查力度,谋划好2024年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的良好势头。二是在项目审查上靠前服务。发挥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作用,审批流程整合优化,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用。强化指挥集成,形成市政府“一线决策”、行业主管部门“一线指挥”、业主单位“一线作战”的闭环体系。三是在项目推进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三级协调闭环工作机制作用。今年以来,三个督查组共赴相关项目现场督查116次,下发督办单30件,协调问题146次,解决130个问题;市级层面协调推进项目40次,明确问题事项160个,已完成154个。

(三)做优产业格局,积聚发展动能。一是聚焦政策供给,构建“1+4+X”服务业政策体系。编制实施《建德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建德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2023—2024年推进工作要点》。开展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探索建立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及与其相匹配的企业服务、资源要素配置、产业政策引导机制。二是聚焦能级提升,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平台。紧抓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建设,指导开发区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平台成功申报首批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推进航空小镇考核工作,获评2022年度命名小镇优秀序列。三都镇、杨村桥镇完成省级一、二、三产农业融合示范园验收,莲花镇申报创建第五批省级农业融合示范园。

(四)发力共同富裕,擦亮民生底色。一是聚焦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抓手,有序推进杭职院新安江校区项目、杭师大建德医院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积极承接好杭州市优质资源向西部地区流动、优质服务向西部地区延伸。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山区特色的“一老一小”工作,打造100个乡村聚集性服务设施的多功能的幸福民生共同体。二是聚焦“扩中”“提低”,全面缩小收入差距。依托“精准画像”大数据平台,借助建德师傅、农创客、建德阿姐等人才培训品牌,为乡土人才构建全生命周期成长体系。“乡村人才精准培育模式”被列入省共富第三批试点,培育农创客队伍3000余人,近三年总销售额超6亿元。针对低收入群体,通过打造“共富工坊”推动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合理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中低农户年均增收3.6万元。三是聚焦三地协作发展,探索区域共富先行。加强大慈岩与周边县市诸葛镇、横山镇跨区域紧密联动,制定《杭金衢三地结合部共富协作区发展规划》,实现旅游资源共享、特色品牌共兴、公共服务共用,为探索市县交界处乡镇协调发展提供了建德样本。

(五)凝聚工作合力,改革驱动发展。一是发挥示范引领,助力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谋划8个我市特色“一类事”项目落地,参加省市一类事试点案例评选,2个项目列入杭州试点,入选数量排名杭州第三。成功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梅城、寿昌省级千年古城试点年度考核均为优秀,为全省唯一双试点双优秀地区。二是开展价格认定,助力保价惠民。常态化开展民生商品价格信息采价和上报,完成涉案价格认定120件、涉税价格认定81件,调解纠纷4起,基本完成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改革项目一期建设。三是深化国动改革,促进体系建设。建成梅城镇总府社区国防教育体验点,该体验点为杭州首个社区国防体验点。依规开展人防工程审批。紧盯“物资在线”数字化平台系统库点盘盈盘亏动态情况,开展应急物资保障各项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统筹调度,抓好经济指标。一是加强统筹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效。聚焦省、杭州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主线,紧盯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围绕GDP支撑指标,进一步强化研判分析、精准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确保全市经济目标全面完成。优化主要经济指标调度模式,完善监测调度工作机制,日监测、周调度、月调度、季调度,动态精准统筹指标运行情况,为全市经济发展多作贡献。二是咬定攻坚目标,完善晾晒通报。优化完善《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经济攻坚”简报》晾晒机制,月度晾晒部门、乡镇(街道)指标攻坚目标完成情况,持续开展“红绿榜”考核晾晒,营造全市比拼赶超、争先进位氛围。三是抓牢重点企业,加强服务指导。持续开展172家工业企业季度运行监测,定期形成监测报告,研判全市企业发展情况,为经济形势分析较好地提供评估参谋作用。加大农夫山泉、中策橡胶、东翼新材料等重点企业服务指导,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和企业难题化解。

(二)聚焦放量提质,抓好项目推进。一是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力量。围绕目标导向,合理制定2024年投资计划。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政策工具用于保障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一季度“开门稳、开门好”提供强劲支撑。二是把优化投资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统筹发挥好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作用,努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趋优。围绕制造业拉长板,加大“415X”产业集群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民间投资占比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三是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强力抓手。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利用好督查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项目清单式、倒逼式推进。继续加快推进抽蓄项目、集中式光伏、电网侧储能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强化负荷调峰能力建设,推进一批用户侧储能项目。

(三)聚焦转型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是推进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谋划全年工作要点,落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实现首季“开门红”。着力提升平台能级,加快推进环三江口文旅集聚区、沿江养老产业带、城南物流集聚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航空小镇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创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二是擦亮品牌促进消费提质。谋划扩大后亚运体育消费和文旅消费,推进消费市场与农文旅融合,办好各类品牌赛事和节庆活动。推动建德豆腐包、建德草莓、建德鸡蛋等建德品牌走出去,促进建德农产品销售。优化升级主城区商圈环境,培育夜购、夜游、夜娱、夜宴等夜间经济,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三是加强项目招引落地。加大旅游、文化、文创项目扶优扶强力度,推进文化产品与建德历史文化融合。加快影视产业发展,形成“影视+旅游”“影视+文创”业态模式。加快物流业发展,推进物流中心、冷链物流等项目谋划与建设。突出重点,积极争列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四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综合运用服务业一揽子政策工具,引导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围绕服务业主体培育攻坚目标,有计划、有节奏地完成主体培育工作。

(四)聚焦共富跑道,抓好共同富裕。一是围绕“三大差距”聚焦省级试点,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深化农村“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改革,深化“五共”促全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企业助力共富模式,成立多元化的共富基金。招募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建立“运营公司+村集体+村民”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围绕“公共服务”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公共服务顶层设计,计划出台《建德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优化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探索针对农村养老政策托底保障的增量空间。三是围绕“成果转化”强化经验推广,持续擦亮共富品牌。推动试点实施方案尽快出成效,做好标志性成果的复制推广。对于此前我市“安仁共富联合体”“大同一老一小”等试点案例,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建德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