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6852/2024-3428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成文日期: 2024-12-26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12-26 10:12 来源:办公室(党建办)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幸福宜居之城,文旅共富样本”的城市发展定位,围绕“五个聚焦”,推动规划资源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强引领”,全面夯实党建根基

强化政治引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春训冬训、读书分享会、青年干部宣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论述等,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集体成绩喜人。《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的议案》获评2023年度最满意的代表议案建议承办件,获评“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五大会战”主题活动优秀单位、城市更新工作行政奖励集体嘉奖、浙江省地质学会2022-2023年度先进集体、建德市行业系统赋能基层党建优秀项目、杭州市规划资源系统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单位等。锻造过硬本领。强抓业务学习,鼓励干部多领域发挥特长,徐辉等7名同志分获省、市级自然资源系统个人荣誉。

(二)聚焦“绘蓝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推进市级总规、乡镇级总规和单元详规编制,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于11月20日获省政府批复,13个乡镇级总规12月18日获杭州市政府批复,全省首个完成乡镇总规全覆盖。完成2个单元详规成果批复,其余24个单元均完成杭州市级审查,目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批成果。围绕“一主两副两组团”的市域空间格局,将70%以上的规划新增空间向主城区、开发区等全市重点平台、重点板块倾斜。通过规划选址论证局部调整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布局、保障项目落地,完成下涯镇中心小学、建德新经合养护院等30个地块单元规划局部优化和调整方案。

(三)聚焦“守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守牢资源底线,做好保护文章。持续完善“人防+技防”,新增29个高位探头,进一步提升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持续向违法占用耕地和非法采矿行为亮剑,开展各级卫片核查整改和违法用地查处,截至目前累计立案各类违法案件32件,移送公安2件,已作出行政处罚19件。扎实推进耕地总量平衡和耕地功能恢复工作,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区内“多田套合”工作,全市累计上报新增套合面积1.18万亩;大慈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大同镇永盛村岩前“旱改水”项目、大洋镇胡店村等2村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等获杭州市精品工程。推进调查监测协同管护,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面支撑耕保考核、卫片执法、林地指标库建设等工作。推进全市基础测绘项目实施及成果应用,完成1:2000地形图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全要素更新,有效保障了各有关单位的系统建设和项目实施。

二是筑牢安全底线,做好地灾防治。完成254处雨量站建设,全市416处风险防范区均实现200米范围精准实时雨量监测。举办2024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业务集中培训和20余次各类防灾宣传活动。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风险巡排查,梅汛期间,全局党员干部集中下沉一线286人次、发送预警信息471次、预警短信2389条、转移人员1247人,“6.29”更楼街道邓家村大坪自然村山体滑坡,因巡查到位、研判准确、撤离及时,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四)聚焦“促发展”,有力推进要素保障

各类用地应保尽保。共向上争取农转用指标1195亩,完成做地收储1851亩,出让经营性用地7宗99.2亩,在三县市中率先“破冰”出让一宗普通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工业用地30宗744亩,划拨供地2361.4亩,集体使用供地198.9亩,审批临时用地1961.21亩。盘活利用持续发力。消化处置“三块地”4984亩,低效工业用地盘活1187亩。成功实践新经合养护院“商改商”、寿昌宇浩电气“工改商”两种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径,为两家企业节省出让金670余万元。强化矿产资源保供。开展了大同镇后洞山矿和更楼街道萤石矿勘查,集中力量攻坚梅城滨江矿和大慈岩矿地综合利用项目出让,协调解决石灰石矿山企业和碳酸钙企业间优质石灰石供应问题。地质资源发掘与开发。李家镇新联村竹龙源自然村开展古生物化石科研试发掘工作获省厅批准,该处发现的以黄铁矿化菊石为代表的李家古生物群,为地质文化资源开发奠定基础。大同镇、大慈岩镇区块5132.59亩绿色富硒土地和2779.05无公害富硒土地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块认定。

(五)聚焦“破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探索“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改革举措,在杭州地区率先实行工业项目工程规划许可无纸化审批,截至目前办理100余件,为企业节约成本数十万元,为百立塑业颁发杭州地区首本工业用地分期验收不动产权证,更楼街道仁丰府小区135户的400余套安置房实现“交房即发证”。坚持守正创新。针对当前工业项目审批、集体土地产业项目落地、历史遗留办证等遇到问题和堵点,积极创新破障,为60余处因历史遗留问题未办证房产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解决了9宗早期出让的工业项目改扩建审批问题,助力李家共富工坊等16宗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产业项目的审批落地。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市规划资源局将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改革精神,在五个方面再下功夫,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扛起规划资源“硬担当”。

(一)在抓强党建统领上再下功夫

1.持续抓好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好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领域论述的学习,继续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抓好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建设。同时加强正风肃纪和执纪监督,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针对本次巡察反馈结果,抓好整改落实,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彻底、到位。

2.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干部工作体系,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年轻干部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生活的关心关怀,持续擦亮“浙青年·爱学习”“做悦读干部、建书香机关”等品牌,建强本局青年宣讲团,多样化、分众化讲好规划资源故事,传播好政策热点。推进榜样选树、评比先进,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组织参加办公技能比赛、机关篮球赛、应急救护培训等文体活动,提振精神,凝聚力量。

(二)在国土空间治理上再下功夫

1.进一步做优规划体系。本轮规划适用期限到2035年,周期长、影响深远,我们在严肃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的同时,以更高水平编制规划,精准匹配乡村振兴需求,持续推进城乡融合提质,实现“规划约束传导性”和“建德本地特色”的有机融合。2025年将完成24个单元详规编制收尾工作,6个城镇单元详规的杭州市级审查、成果报批,同时完成13个乡镇总规和30个单元详规“一张图”入库工作。

2.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2025年基本实现市级总规、乡镇总规、单元详规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规划工作中心将由编制转入实施。2025年重点做好规划宣传和用途管制,通过开展规划宣讲、规划培训,强化规划素养,树立全民规划意识,将“项目跟着规划走”落到实处。

3.进一步强化规划研究。一方面聚焦三江口等重点板块,结合文旅共富主题,依托三江口核心旅游资源为建德抽蓄、乌龙山滑雪场、森泊乐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做好规划空间谋划;另一方面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衔接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计划,为低空产业预留规划空间。

(三)在自然资源保护上再下功夫

1.严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扎实做好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不少于2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25.6万亩),耕地质量不降低。一是坚持耕地流出源头管控,严格涉耕项目审批监管,尽可能少占或者不占耕地,严禁超范围占用耕地;通过开展耕地流出季度研判工作,对各类新增的耕地无序流出问题全面落实整改。二是通过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项目全面提升耕地质量,2025年计划实施3000亩“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进一步改善耕地碎片化问题。三是强力推进耕地功能恢复工作,为补足我市负5848亩补充耕地规模缺口,2025年计划再实施1万亩耕地功能恢复项目,力争实现补充耕地规模转正,为全市项目推进提供指标保障。

2.深化“土地整治+”,优化功能布局。2025年完成大同等3镇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及三都、杨村桥2个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子项目的验收;谋划新立项大慈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力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工作,抓紧落实我市“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方案,通过耕地功能恢复、高标农储备区认定、高标农新建等方式持续优化我市永农、高标农及粮功区结构,争取完成年度任务。

3.筑牢地灾防线,守护生命安全。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2025年完成乾潭镇、洋溪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一坡一卡”数据库建库工作,完成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做好地灾风险防范区巡排查和预警,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完成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建立城市地质数据库和平台。

(四)在资源要素保障上再下功夫

1.要素保障落实落细。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统筹存量和增量,做好项目用地前期储备,把握省级相关用地保障举措,积极向上争取省级用地指标。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省重大项目应报尽报。科学编制2025年用地保障计划、成片开发方案编制计划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金千铁路、乌龙山滑雪场、协鑫总部等重点项目保障。

2.存量盘活走深走实。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做好已用未供的政府投资项目补办。控制新增闲置土地,推动存量闲置土地处置。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确保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000亩(包含低效工业1050亩)的任务目标,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自主再开发、联合再开发,审慎实施“工改商”“商改商”,着力推进历史遗留用地补办征收工作。

(五)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下功夫

持续打响“企业定时间、我们赶进度,企业出题目、我们做答案”营商服务品牌,构建“保障有力,审批高效”的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进改革。通过从提高工业用地出让前规划协同性到优化出让后工程规划许可适应性等改革举措,提高规划要素配置效率,加速工业用地拿地、建设、投产。继续推行工业项目分期验收办证“微改革”“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助力项目尽快落地达产。持续推进大走访活动,问需企业,送证上门,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二是持续攻坚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安置房、国有资产、企业服务三大领域历史遗留办证问题处置工作,继续开展安置房“交房即办证”和保交楼权证办理工作。三是做好农房不动产权证发证和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证试点工作,预计2025年完成10000本农经权发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