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6828/2024-3339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10-24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2024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时间:2024-10-24 14:29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今年来,建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以“稳产提质、共同富裕”为核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围绕“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主动承担“国之大者”重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1.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省厅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个,建设规模1.57万亩(其中新建0.46万亩,改造提升1.11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8153万元,目前项目总体工程进度约40%,杭州区县市建设进度最快。2.粮功区建设。粮食功能区储备区划定工作,已累计上图入库,并通过省厅质检4371亩,提前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唯一县市)。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异地代保,在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占补平衡基础上,有偿承担东部地区保护任务,实现城区和山区“种楼”和“种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目前跟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已经签订意向协议,具体正式交易协议需两地人民政府签署,第一批200指标交易争取本月底前完成。3.粮食生产。上半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完成粮食播种17.5万亩,结合高标农建设,建到哪里,土地就流转到哪里,全市经营达70%。

(二)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去年起,我们启动了农业产业优化行动。整体思路是“一稳两降四升”:稳定粮食生产,降低种植业生产比重、生猪生产比重,提升畜牧业、渔业、蛋鸡、特色产业生产比重。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1.草莓全产业链发展。以草莓品质提升为重点,建立草莓种苗繁育、生产种植、产品质检、包装销售一整套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建德草莓”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溯源,全市草莓售价提升了1.5元/斤,《人民日报》经济版头条刊发《2023年,浙江建德草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 标准化种植 品牌化发展》。2.“稻下”经济初见成效。完成稻渔、稻鸭等综合种养面积10740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417吨,增长4.8%。3.蛋鸡产业取得新突破。以振兴“建德鸡蛋”品牌为目标,推进蛋鸡集聚区和现代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市蛋鸡存栏总量逐步增长。特别是一季度全市禽蛋产值1.39亿元,生猪产值1.35亿元,禽蛋产业规模首次超过生猪产业。4.农业版块招商多点开花。去年来,全市在谈项目28个,签约项目18个,落地项目9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3个(大慈岩镇果莲共富产业园、下涯之江草莓项目、航头共富菇厂)。5.特色产业亿元级发展。新申报建德苞茶、建德鸡蛋2条省级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累计3条);三都柑桔、里叶白莲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累计6个)。

(三)围绕共同富裕,开展收入倍增行动。一是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树立大抓村集体经济的鲜明导向,围绕“百万百社”目标,自觉运用改革思维,通过链组党建、共富工坊、强村公司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今年1-6月,我市239个村总收入2.95亿元,经营性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4.3%、4%。全市完成“8050”的村146个、占比61%,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52个、占比21.8%,成效虽慢但也缓步提升。二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加强节日走访慰问,开办老年食堂、来料加工点、共富工坊等系列举措,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民增收水平。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9元,增长7.6%,增速排名杭州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0,比上年缩小0.06。

(四)围绕“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一是持续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广深化“人人都是保洁员”创新做法,召开“人人都是保洁员”部门推进会、协调会,明确职责、理清工作重点。计划近期开展本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人人都是保洁员”工作会议,交流经验、发布考核细则及部署下阶段相关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试点创建上,大同镇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当前项目整体进度达到60%。在全市面上,建德市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4个,其中3个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已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内容,年底申报评价;第四批省级未来乡村项目有序推进中,目前总体进度80.6%,计划9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三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列入杭州市“共享村居”试点,累计盘活闲置农房750余宗,争取1200万元支持航川村“139”民宿集群二期项目、戴家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项目建设,将休闲体验、果蔬采摘、精品民宿、帐篷露营等乡村精品休闲点串联成线,推动和美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

(五)围绕强基固本,深化乡村集成改革。根据前期全市“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主题年活动工作部署,我局牵头4个深化改革类项目,分别是迭代提升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出助农发展农事增值服务、城区人口集聚以及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攻坚行动,重点汇报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土地延包。详见附件。二是农业标准地改革。作为“深化改革 强基固本”种子工程,我局以全省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市创建为契机,建立农业标准地工作专班,一体推进粮食、草莓、茶叶、蛋鸡、蔬菜、莲子、柑桔、西红花、综合种养、山林经济、农房标准房等10类标准地建设,今年新建任务3万亩,到年底累计建成10万亩。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王平先后赴我市调研农业标准地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目前,我们正和省厅积极沟通,争取获评国家级农村改革实践案例。

(六)围绕“三支队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我局以深化“183”推进体系为抓手,重点聚焦培育“八路人才”、实施七大行动、健全二项机制,完善十条政策,即“87210”计划,以全省遴选排名第一成绩,列入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制定出台《建德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上半年,培育八路人才共计2862人,在全省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视频调度会上进行书面交流(杭州地区唯一县市)。不断擦亮农创客金字招牌,承办杭州市农创客工作推进会和杭州农创客-湘湖实验室科技成果对接会暨杭州农创客导师沙龙活动,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获评杭州市2023年度农创客培育工作成效A档次(建德、余杭),今年上半年培育“农创客”732名。

下半年,将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围绕“六个”聚焦,继续推进“六大”行动,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建德样板”,重点做到“四个全面”:

(一)全面打好组合拳,提质农业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围绕“1+3+X”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莓产业。深化全产业链发展,探索桥下闲置空间育苗、草莓四季栽培,促进产业技术革新;选育推广优新品种,实现种植效益提升。二是蛋鸡产业。重点推进蛋鸡产业发展,以振兴“建德鸡蛋”品牌为目标,规划浙西禽蛋交易市场,积极争取部省大项目,大力推进航头镇、李家镇中央蛋鸡产业集群项目,航头镇浙系畜禽(蛋鸡)产业集聚区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大同钱记蛋业百万羽现代养殖场建设,争取正大集团蛋鸡加工项目签约,计划全市蛋鸡存栏总量逐步增长到800万羽。积极与杭州供销、杭商旅、物产中大等第三方对接合作,推进建德鸡蛋走出去,打造建德鸡蛋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发力新赛道。1.畜牧业。丰富畜牧产业发展,加强牛羊业项目的招引落地,重点推进乾潭镇新希望奶牛小镇项目建设。2.渔业。充分挖掘我市三江两岸水利资源,开发溪流、山塘水域,大力推广流水槽、桶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提高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2024年,建设圆桶帆布设施化养殖基地5家。3.特色产业。持续推进莲子、柑橘等“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大慈岩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已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其中第一批资金300万元已经下达,实施项目已经立项。4.“两个万亩”行动。一是推广“稻下”经济。2024年,全市推广实施综合种养面积2.666万亩,包括2024年新增面积1.7万亩和2023年续建项目9660亩。二是发展“山林”经济。计划新发展山林立体种养模式1万亩以上,通过种植高山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林下适量放养牛羊、鸡鸭,种植引导农户做好山区“靠山吃饭”文章。5.菌菇产业、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大同西乡蔬菜园、“羊肚菌产业园”、航头“双孢菇工厂”等一批现代化“共富菜园”“共富菇厂”建设,目前大同西乡蔬菜园、航头“双孢菇工厂”均已投产。

(二)全面夯实基本盘,深化农村改革。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全面启动土地延包工作。按照《建德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指导首批9个乡镇(街道)25个试点村开展延包试点工作。二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农业标准地从土建施工到标准化生产转变,到年底新建茶叶、莲子、油茶、综合种养等各类农业标准地3万亩以上,高分通过省级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试点县验收。三是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围绕“百万百社”目标,通过链组党建、共富工坊、强村公司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在“8050”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到100个以上。

(三)全面拓宽致富路,推进农民增收。聚焦提高农民“四项收入”,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持续增收机制。一是建立项目计划清单。根据《建德市农民增收提速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从产业增效、就业增薪、改革增财、帮扶增血四个方面,推进23条年度项目计划,确保落地见效。二是提升农民技能水平。聚焦“建德师傅”品牌,围绕草莓、苞茶等就业重点方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到年底,培训乡村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次以上。三是提标共富引领带培育。以“三江两岸”“一廊十线”为纽带,推动和美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到年底,确保大同镇高分通过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验收,培育“三江诗路”“稻香农创”“莲乡古村”等5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

(四)全面培育“新农人”,促进人才振兴。聚焦乡村建设发展、治理所需,量质并举,全面加强“新农人”队伍培育。一是突出重点扩增量。全面实施“百千万”乡村人才锻造行动,一体推进“梦想潮人、科技强人、数字新人、农旅达人”等八路人才培育,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新培育百名头雁、千名创客、万名新农人。二是分层培育强梯队。实施乡村人才梯队成长计划,分类开展“匠农人”“兴农人”“新农人”典型培养,加快培育一批善创新、敢变革的本土科创带头人。三是创新驱动优质态。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创新推出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大力开展“乡村梦想家——我在建德有个村”运营人才招募活动,系统推出“我在建德有块地、有间房、有个店”等人才项目招引,进一步助推乡村产业“接二连三”,农文旅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