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705/2024-2948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4-01-23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建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1月
2023年,在杭州市经信局的指导下,建德市经信局紧紧围绕打赢“经济翻身仗”总目标,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突出“重实践,建新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面承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各项任务,全力投身“五大会战”,奋力跑出工业经济发展加速度。1-12月,全市42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76.8亿元,增长-2.7%;完成制造业投资52.6亿元,增长11.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增速列杭州第6位,完成杭州市赛马目标。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46.2%,增速列杭州第1位。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引领产业升级,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以“产业升级战”为核心,对标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立足优势产业基础,锚定目标产业赛道,进一步推动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举办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绿色低碳发展主旨论坛活动,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名单,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复核认定。新安化工获评省首批次新材料,建业微电子获评省首批次新材料应用奖励。英联锂能、启源新材料项目顺利推进,新化新耀循环科技投产即上规,新能源材料产业初现雏形。碳酸钙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16家碳酸钙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A类,菲诺泰克、安联新材料有序推进,天石纳米启动上市程序。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核心,大力推进生产制造方式转型,全年创建杭州市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个,绿色低碳工厂5家,完成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4个。
2、坚持项目为王,发力积蓄工业发展后劲。
以“项目攻坚战”为抓手,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依托重大工业项目协调会、“政企早餐会”等载体,定期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平台会商项目推进情况,协调、督促限时办结各类难题,全程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召开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协调会议24次,协调解决问题120余个。积极参与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系统建设,准入审查工业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1-12月,全市在库制造业项目265个,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7%。启源新材料、屹通三期等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农夫五期竣工投产;英联锂能、中策永固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上规。聚焦“五链六版”,制造业项目引育实现突破,农夫六期、盛开新材料两个50亿元项目和南方二期、天石增韧剂、新马电梯搬迁等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
3、强化数字赋能,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召开“未来工厂”示范标杆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地区率先成立数字经济联合会。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超额完成杭州市下达的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攻关项目培育目标,东翼新材通过杭州市智能工厂认定,东方雨虹等4家企业通过杭州市数字化车间认定;新安股份5G全连接工厂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5G全连接工厂。今年以来,累计招引亿元以上数字经济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21亿元。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为72.69%,列全省第二梯队。其中工业设备联网率、办公财税和人事数字化普及率列入全省前二十。省经信厅《浙江经信(简报)》【第160期】刊登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做法成效。
4、抓好要素保障,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牵头实施“企业服务战”,构建“1+3+6+10”服务体系,择优选拔132名机关干部任助企服务员,“一对一”服务亿元以上企业和项目。结合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项目、“百名干部助百企”等活动,强化“结果论英雄”导向,通过制定问题交办、解决计划和时间节点“三张清单”,制定出台制造业企业服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召开市级助企服务专题协调会12次,线下收集问题516个,办理完结485个,解决率达94%,助企服务员深入企业“答疑解惑”520余次,宣贯政策430余次。大力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销号81家。深入推进低效用地提升工作,全年共出清低效工业用地86宗2005亩。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申报单项冠军企业5家。全面落实各级减负政策,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降本资金10亿元。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和杭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实施工业经济新优势塑造工程,即培育“五四三”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四大发展工程、强化三大工作机制,以更实举措推动工业经济稳进提质。
(一)培育“五四三”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培育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利用我市化工行业技术、人才、资源、平台优势,抓住我市精细化工协同区建设优势,以英联锂能、启源、新耀等一批项目落地达产为契机,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中试车间建设,加快推动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南方二期项目,深入实施碳酸钙行业整治提升,推动天石增韧剂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达产,进一步做强绿色建材产业。以中策钢五、中策永固、中策循环科技等扩产项目落地达产为契机,推动橡塑制品业做优做强。依托优质水资源和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知名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农夫六期项目,积极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加速推进水产业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屹通三期建设进度,全力推动新马电梯搬迁、奥立达电梯产业园、三耐成套环保电解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做好东翼扩产等企业项目常态化服务,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提升四大块状经济。加大对勇华、万家电器等低压电器重点企业指导服务,争取形成头雁效应,有效遏制行业东南亚外迁潮,减少产值外流,同时带动行业配套企业集聚入园,努力重塑行业发展新优势。以宏都寝具、迪佳纺织品、飞洋家纺为重点打造龙头企业,推进家纺企业兼并重组,实施品牌战略,出口内销并重、线上线下联动,加快推动企业实现由“来样加工”向“设计选型”转变。聚焦做强“一把刀”,以斐凌工具、远丰工具为重点打造五金工具龙头企业,瞄准专用、特种工具发展方向,以扩充产品矩阵、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探索建设“小而精、有特色”的五金工具专业市场。按照《推进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企业“一企一策”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安联新材料、天石新材料、菲诺泰克项目。三是加快打造三个新兴产业链。利用开发区规划内空余M3用地资源,通过产能置换用传统化工减量带动生物医药增量,加快推进澳赛诺、五星生物等项目落地建设,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峰飞航空飞行器等通航产业项目,力争再落地2-3个智能航空器项目,形成低空经济制造板块的特色亮点。明确预制菜产业“一核多点”发展思路,以服务、扶持麦子妈为核心,同时推动严州府、秋梅、翠沁斋跃升发展,努力在预制菜发展风口中形成建德特色、打响建德品牌。
(二)推进四大发展工程
一是推进415X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我市产业升级要求,积极融入省415产业集群和杭州市五大产业链生态圈,分行业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发挥其头雁效应,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带动更多上下游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创新链。做优做强精细化工集群,立足产业协同区和化工园区优势,发挥新安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重点聚焦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产业,进一步扩能延链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链。二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工程。持续抓好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强化数字经济项目跟踪和服务,推动坦途、启源、新化量子点、智算云池等项目实现“项转规”,逐步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按“一业一标杆”创建目标,围绕“N+X”建设思路,在碳酸钙、低压电器等块状行业打造一批示范标杆,积极举办数字赋能对接、标杆企业参观学习、数字人才培训等活动,加快推进成熟方案的复制推广,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是推进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工程。加快完善出台全市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大同、乾潭等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优化升级。明确工业功能区的产业导向和功能定位,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提高入园企业的档次和水平。运用产业政策和价格杠杆等手段,积极引导集群创新的产业升级。结合低效用地整治,推动亩均效益低、隐患大的低散乱企业或关停退出,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进一步做好平台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根据产业链特点,合理规划布局,打造产业配套园区。结合公共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营销等平台入园,面向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功能型配套服务。四是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对全市面上基本指标符合各级专精特新申报要求的企业进行摸底,做好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做大培育库,不断优化梯队。邀请上级部门和专家到培育企业进行考察指导,帮助企业找问题、补短板;同时,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外出考察学习,提升发展管理水平。持续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力争2024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三)强化三大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指标精细化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工业经济指标分析调度,优化考核和指标任务分配体系。紧盯产值前50重点企业,全力保障企业提高产能。做好总部经济文章,力争新安化工、中策橡胶、农夫山泉等企业产值数据回流,确保龙头企业运行稳定。加强运行监测,深入逐一分析每家规上企业产值、增加值等指标,全力破解要素制约,保障企业产能充分释放,力争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制造业投资增长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二是强化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依托重大工业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将计划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制造业项目纳入市重大工业项目库统一管理。全面梳理攻坚计划、堵点问题、责任单位“三张清单”,形成问题收集、协调、结果督办闭环,依托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加快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堵点问题,营造“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氛围。用好重大工业项目管理小程序,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支撑工业经济拓增量、提增速。三是强化制造业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对全市制造业企业开展全覆盖助企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通过领导领办、专员联系、专班统筹,每月开展企业问题收集、协调、销号反馈,问题清单和销号清单滚动晾晒,实现企业问题交办率、解决率、满意率100%。以精准有效政策措施降低企业要素成本,确保2024年为企业减负降本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