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82378656/2024-293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建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1-16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4-01-16 16:13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紧扣亚运攻坚、改革深化两大主要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到环境品质提档升级,“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推进,围绕民生重点细化城市管理,队伍素质面貌不断提升改善。截至11月底,我局共办理普通程序案件910件,罚款金额124.7万元,简易程序案件登记5160件、罚款金额37.03万元,办理重大案件33件。划转事项办案类型覆盖16个领域,事项实施率8.95%;杭州首案办理19件,位列杭州地区第三。违停抄告9130件,缴款结案金额47.91万元,受理各类信访件1755件,按期办结率、按期回访率达100%;“两代表一委员”提案协办12件、主办11件,共计办理23件。

第一部分 2023年工作总结

一、唱好“三首歌”,扎实护航亚运环境保障,推动品质升级、环境宜居

2023年建德市局围绕“迎亚运”工作主线,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迎亚运’城市品质大提升、美丽环境大比拼”行动。环境品质提升考核平均得分92.48分,暂列杭州市十四个区县市中第六名,获评杭州市“赛马”活动二等奖3处、三等奖2处。一是聚焦亚运氛围营造,唱好共享惠民之歌。建设完成我市亚运观赛空间主会场,四大中心镇、新安江广场、美好广场、双江步行街设立多点共享空间,共同打造具有宜居建德特色的“一核多点”多元化、差异化观赛空间。在高标准“十个一”示范点创建基础上,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村村交界处、城郊结合部等顽疾固症、久拖未决点位,为各部门、镇街量身定制第一批共计108项任务。根据项目清单,各责任单位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以实现“明显可见变化”为目标的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任务,加快“点上”的提升,展示“面上”的魅力。二是聚焦升级亚运风景,唱好扮靓家园之歌。根据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中的装修(建筑)垃圾处置、工地扬尘、亚运氛围设置等重点工作开展全力攻坚,共出动检查人员1856人次,查处违法行为631起。创建朝阳路等“杯水不溢”示范道路16条,保障亚运通勤道路及重要道路2条,打造高标准保洁道路21条。三是聚焦无废城市建设,唱好分类减量之歌。累计处置生活垃圾10.94万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源头减量持续巩固。2023年新创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30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60个,省级示范预备小区84个。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国有企业4家,覆盖面达66.67%;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机关单位47家,覆盖面达64%。

二、做好“三件事”,全面深化落实改革攻坚,推动执法规范、效能提升

今年以来我局践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有关部署,积极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在全省“营商环境”指标晾晒中,我市改革综合评价一季度取得全省第4名、杭州第1名,二季度全省第33名,杭州第6名,三季度全省第58名,杭州第7名。一是践行“综合查一次”,推动执法服务化。推行全市全领域轻罚免罚一张总清单,强化涉企高频法律风险的事前合规指导,全力打造涉法服务有情、市民企业有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理念逐步树立,今年以来1+8部门联合检查企业3623户次,总体减少1891户次。二是强化保障工作,推动执法规范化。审核全市镇街执法队普通程序案件434件,未引发复议诉讼。采购移动端执法设备110台,执法记录仪和对讲设备全覆盖,接入执法证据平台,做到视频证据全过程保存和检视。建设集中办案区。结合“三中心”建设方案,在主城区建设集中“办案区”实现综合执法队集中办案。三是推动数字融合,执法效率提质增效。优化指挥渠道,实现“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应用与新安·17治理系统全贯通,形成全向协同贯通、全闭环交办督导、全过程实施指挥模式。全面推广使用行政行为码,进一步提升前端感知能力和执法监管效能,全市使用行政行为码进行处罚6206件,行政检查12169件,电子签章使用5824次,线索处置206次。

三、绘好“三张图”,持续做实民生实事工程,推动数字赋能、细节谋划

今年以来建德市局围绕群众需求,发力做好项目谋划、市容管理等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民生重难点问题谋划,“引摊入市”绘就“城市烟火地图”,破解系列治理难题。一是常态化做好内涝治理,绘就安全保障蓝图。今年累计清疏337公里,累计清疏率达到274%,结构性检测123公里,结构性检测累计检测率100%。 亚运期间对主城区易涝路段开展管网疏通检测及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出动1600余人次,累计清疏雨水管网35公里,清掏雨水蓖1100余个。二是着眼民生小事,绘就细化治理导图。针对今年群众关心的犬只、停车等问题,共开展文明养犬宣传127次,发放犬类宣传资料1960余份。对外收费停车场及道路收费泊位数据全部接入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并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有效治理停车场管理中人工缴费造成的车辆排队、道路拥堵问题,提高了停车场的周转率,提升了城市停车服务品质。近期我市先离场后付费数据质量合格率为100%,功能可用率为100%,平均使用率为47%。三是科学谋划解难题,绘就城市烟火地图。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立足实际服务引导、建立机制长效管理,以“绣花”功夫细针密缝“城市烟火地图”,推动流动摊主归行入市,破解流动摊贩无序经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噪音扰民等基层治理难题。今年以来新建改造早市30处、日市17处、夜市15处,实现1750余名流动摊主入市,1100余人再就业,创收1.63亿元,惠及群众89万余人次。

四、磨好“三把剑”,不断狠抓队伍能力建设,推动形象转变、素质优化

建德市局近年来持续狠抓队伍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全方面提升队伍素养,通过党建特色品牌、专业培训、半军事化训练等系列举措,打造全能“执法铁军”,不断提升塑造队伍形象。一是深化队伍品牌建设,磨好“思想”利剑。打造“城事721、贴心365”党建品牌,纵深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中队一特色”建设,18个中队、8个支部完成党建品牌提炼,形成具有辨识度的“4+3+N”珍珠链式党建特色品牌群落。6位党支部书记作口头述职,2位党支部书记作书面述职,评选出“最强支部”3个,“最铁中队”3个。二是全面做好素质培训,磨好“专业”宝剑。开组织1+8部门参加杭州市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坚持以考促学,制定年度考试计划,组织中队执法人员、机关科室人员和新录用人员参加考证,共4次约550人次,考试结果运用到季度评优,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制定法制员管理办法,建立稳定的法制员队伍,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及时传达办案要求,分析突出问题,各类案件办案重点,不断厚植法治思想,发挥法制员的信息员、宣传员、组织员和管理员的作用,以点带面,培育出更多的办案能手。三是推行半军事化管理,磨好“素质”长剑。常态化开展“半军事化”队列训练180余次,4000余人次参训。实行“周训练季考核年评比”,提升执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开展“迎亚运、强使命、勇担当、树形象”专项提升行动,结合“半军事化”管理方案,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精气神”,树立建德综合执法队伍崭新形象。

第二部分 2024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后亚运”时代长效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锚定考核奋勇争先。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环境升级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争取保持第一梯队(前30名),力争省政府激励事项(前3);加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巩固深化美丽建德创建成果,推动城乡全域环境品质提升,年终保优争先。二是稳步推进环卫移交。结合主城区环卫作业整体移交资投,进一步理清环卫保障体制,加快环卫作业与国资公司的移交进程,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风险评估和固定资产清查,有序进行移交工作,助力全域推进全市环卫市场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强化垃圾末端处置。结合装修清废二期项目和省试点,全力推进东部(梅城)建筑(装修、大件、园林)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规划“地坪抬升、耕地垦造、资源化利用、堆场填埋”等多元化消纳类型,补齐末端处置能力不足和不规范问题。

二、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以完善“综合查一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一是少扰企。树立服务为民为企的理念,助推营商环境各领域发展,加快建设执法与服务并重、秩序与活力共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优化“综合查一次”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民生重点领域的问题和企业殷切期盼的减少检查、以罚代管等重点问题,着力破解执法扰企扰民、执法不作为问题。二是优执法。严持续深化全市全领域轻罚免罚一张总清单,强化落实企业合规清单举措。以部门检查计划“瘦身”、检查多部门合并、信用分级确定检查频次、检查有计划、临时要备案为基本原则,完善“综合查一次”相配套的具体规则。从对检查任务设定限制要求的方面大幅度减少检查次数和相应的执法次数。三是畅衔接。建立健全高效务实指挥体系,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将“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与基层智治、民呼我为、数字城管体系相融合,增强统筹指挥,增强执法协同。充分发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作用,统筹推动我市各部门、乡镇(街道)之间的执法协调与协同,提升行政执法运行效率。

三、探索城市治理和民生共富有机结合

深化“烟火地图”,打造促增长促消费城市治理建德案例、共富示范项目,进一步打造“宜居建德、江畔集市”提经济、促消费品牌。一是迭代升级烟火地图。深化烟火一张图绘制,进一步打造“宜居建德、江畔集市”提经济、促消费品牌。加强夜集市消费场景从低小散、脏乱差向品质化、品牌化、规模化转型引导,打造促增长促消费城市治理建德案例,共富示范项目。二是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在行政审批上服务前延工作,把审批服务融入网格巡查管理日常工作中,让企业等社会经济主体在单位举办、广告招牌办理等城市管理环节不跑路、不费事,试点网格队员提供上门当代办服务员,为企业办理各类审批事项。三是推进生态治理建设。结合寿昌陈腐垃圾焚烧开挖项目,全力推进西部(寿昌)静脉产业园项目建设,补齐垃圾分类“再生资源”、“装修垃圾”和“园林(秸秆)垃圾”等资源的末端处置问题,争取省级现场会,争当省级填埋场治理示范,为优化生态、保障民生做贡献。

四、强化打造素质过硬的综合行政执法铁军

一是加强在编人员素质提升。以“六能六型”队伍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干部队伍高质量发展。做优干部培育平台,推动“培苗计划”“师徒帮带”“深蓝之光”迭代升级,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做细干部考核机制,立体化推进平时考核,强化实绩实效导向,加大考核结果与试用期转正、评先评优、晋级晋升的挂钩力度,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做好协管队伍管理。持续优化协管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淘汰机制,强化制度约束;落实“持证上岗”、文明执法,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落实慰问奖励制度,持续开展“优秀协管员”评选工作,强化关心关爱。三是做稳转业士官队伍管理。依托“新安夜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在“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强化转业士官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