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6705/2023-2763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成文日期: 2023-08-31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建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3-08-31 14:33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前  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建德行动方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建德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聚力建德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级样板、浙江大花园建设重要展示窗口、全省美丽城镇建设示范区、杭州拥江发展先行区和杭州高品质郊区新城,高质量谱写新时代加快建德崛起新篇章,增强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建德市“十四五”期间制定制造业年度计划和相关政策、组织实施项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1.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以来,建德市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坚持开放融入,谋求跨越赶超,以推进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放松,有力促进制造业的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多次获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以及杭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考核一等奖。2020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1.2亿元,年均增长2.8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5.06亿元,年均增长6.4%。完成工业投资71.22亿元,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位居杭州各县市区前列。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

表一  2016-2020年建德市规上工业发展情况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年均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亿元)

90.54

92.47

96.11

116

135.06

6.4

同比增长(%)

7.0

6.7

7.6

8.6

8.5

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亿元)

20.77

26.09

34.15

41.49

53.06

18.9

同比增长(%)

0.1

6.5

16.9

7.4

14.4

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亿元)

9.54

13.68

20.32

20.96

12.82

21.7

同比增长(%)

2.8

13.5

17.2

0.2

7.2

装备制造业

增加值(亿元)

10.81

11.8

10.55

10.64

28.34

27.2

同比增长(%)

19.6

1.5

-3.4

3.6

12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3.06亿元、11.8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8.9%、2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9.3%、8.8%。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9.0%;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9%,位居杭州第一。建德现有主要行业中,医药制造行业增速达66.8%,行业增速排名第一。电器工具产业集群列入全省第二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推进“凤凰行动”,制定实施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和并购重组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对拟上市企业实行土地、资金、政策等生产要素倾斜和集聚。新增上市企业4家(新化化工、建业化工、深蓝科技、大洋生物),实现近二十年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新增企业上市数比例位于全省前列,并提前1年完成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覆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香港主板等多层次、多板块,资本市场“建德板块”初步形成。成为浙江省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县(市、区)。

3.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五年来,建德市深入贯彻杭州市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总体部署,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两化融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全省第五,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创建单位。全市现有全国“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制造业双创平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3个,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5家、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1家,省级上云标杆2家,杭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家。共实施杭州数字化攻关项目29个,工厂物联网项目97个,3个项目获评杭州示范样板,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企业上百家。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4.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实施总投资5000万以上的制造业项目158个,东方雨虹、德爱威、农夫山泉四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IFF、福斯特、澳赛诺、白沙化工等一批迁建项目建成投产,东翼新材料、德翼高科等开工建设,农夫山泉六期项目在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完成签约。华翼无人机项目建成投产,并开展大型无人直升机样机研制。

5.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稳步提升。建德市居全国创新百强县第58位,省级经济开发区纳入杭州市“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机场集团航空产学研培训基地正式运营。科技大市场正式启用,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德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落户。省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突破”,通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航重点实验室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省级创建培育名单。全市拥有开展技术合作高校、省级以上研究院(所)及行业协会15个,创业创新基地5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06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3%。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招才引智工程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完成引进海外人才项目80个,入选杭州“521”人才8人。新引进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24名、博士后11名,国家人才等柔性引进专家10人,省钱专家7人,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柔性引进“智力回归”项目17个。建立建德招才引智(德国)工作站,在杭州设立全省首个跨境电商人才飞地。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各1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院士工作站10个。

表二 建德市部分重点创新平台情况

序号

重点平台

发展方向

1

超细粉末(国家)工程中心浙江分中心

重点围绕纳米碳酸钙衍生材料及其他超细粉末材料、功能性陶瓷材料的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通过技术研发和孵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一批技术先进成熟、市场前景向好的高新科技项目在建德实现产业化,在推动项目形成、实现成果转化、吸纳社会技术等方面发挥引擎和平台作用。

2

建德市环保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环保科创中心)

为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建立的技术研发平台、人才集聚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绿色先进制造产业园,截至2020年12月,环保科创中心引进与培养了绿色高分子、锂电池、催化材料、生物质燃料、生物制剂、自来水处理等10支专业研发与创业团队,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和通过了国家CMA认证的综合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已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另外,环保科创中心负责管理的杭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孵企业18家,总注册资金2.2亿元。

3

杭州师范大学新安硅谷研究院

重点围绕有机硅及其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以提升浙江地区及我国有机硅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新材料为使命;以有机硅产业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重心,全力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接轨”“政产学研用等要素大力协同、合力创造”的工业应用研究院,使之成为一流的专业技术研发基地、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有机硅材料制造企业孵化基地。

4

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

围绕低空空域理论与安全效率评估验证技术、通航运行信息化技术、面向空域新用户的融合运行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业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6.产业平台加快提升。已形成“2+X”平台发展格局,即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主平台和若干小微企业园,推动形成产业布局清晰、功能定位合理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平台稳步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充分整合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等优势资源,已初步形成集通航制造通航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成功命名省级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22个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小微企业园快速提升。首批列入全省2019年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县。截至目前,新建(认定)小微企业园6个,其中移民小微园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示范园。浙西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杭州跨境电商“三新”引领园区及示范园区。

7.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深化传统制造业整治提升。实施建德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为核心,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要素差别化配置、提高亩均产出为重点,对化工、水泥、涉水产业等重点行业实施深度改造,对于影响环境的“低散乱”企业关停淘汰。“十三五”期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16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430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持续坚定地推进“五水共治”,水环境质量持续改进,2019年获杭州首座“大禹银鼎”。出境断面连续五年考核优秀。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持续开展“五气共治”,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VOCs治理,推进工业炉窑达标排放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生物质锅炉深度治理进程。实现了2016年以来环境空气优良率年均90%以上且逐年向好的趋势。聚焦“五废共治,重点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土壤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

五年来,建德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量小且头部企业较少。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距离工业大县标准还有较大距离。受历史发展、自然禀赋、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头部企业偏少,同时细分行业单项冠军较为缺乏,对全市制造业引领带动不足。二是行业多但结构不优。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总体行业门类偏重传统制造业,其中,化工、水泥两大产业占比达到近30%、17%。纺织行业、金属制品业(五金工具)、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低压电器)三大块状行业发展速度低于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2.05吨标煤/万元,在杭州所有区县市处于最高,也远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三是数字产业和科创能力短板明显。数字经济产业相对薄弱。整体规上工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偏弱,产业附加值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相对偏低,2020年居杭州区县市末位,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9.3%,大幅低于桐庐的61.2%和临安区的79.0%。四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存在大量低效用地,2020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5.27万元/亩,分别比全省、杭州市平均水平低12.2万元/亩、27.2万元/亩;亩均工业增加值93.3万元/亩,均位列十三区县市末位。五是新兴产业招引难且项目储备偏少。近年来,建德市主动承接杭州主城区产业转移,强化项目招商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总体缺乏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的引领和支撑,尤其是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储备不足。另外还存在产业平台提升整合有待提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两化”、“两业”融合有待深化,资源要素供给压力等问题。如何破解自身制造业发展瓶颈,利用自身优势应对制造业与周边县(市、区)的激烈竞争,是“十四五”时期摆在建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新技术革命进入快速演进期。多重战略叠加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速推进。我省全力构建新时代“重要窗口”,并被明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同时,杭州锚定“头雁”标准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多重战略叠加,为建德整合优势资源,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现建德精彩提供了战略平台。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建德是杭州西南重要门户城市,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加快打造,建德将拥有3条高速2条国道和3条高铁,“公铁水航”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成。在畅通“双循环”、加速要素自由流动的大背景下,为建德企业放大开放格局,参与长三角制造业分工,在大区域范围内获取、组织和配置资源,赢得区域发展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要素保障优良拓宽产业迭代升级战略空间。当前,建德正积极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业标准地出让占比连续三年高增长,2019年高达75.22%,居杭州各县市区首位,为全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2.面临挑战。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国际国内区域竞争加剧带来挑战。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征更加明显。我国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德与杭州市其他区县相比,在与主城区距离上仍存在客观差距。 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十四五”时期,各区县对重大项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周边城市来看,建德市南面的衢州市柯城区、龙游县积极开展山海协作,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也为建德制造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环境保护约束日益强化带来挑战。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面临环境容量承载力和节能减排刚性指标约束的压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双控”将会越来越趋紧,总量、单耗都将成为区域节能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之一。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板”为总体目标和“十四五”期间迈入省级工业大县为主要目标,抓住省市重大战略机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落实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建德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锚定主体指标,聚力改造提升,发力环境优化,努力培植制造业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全力将建德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板”、杭州“新制造业”重要产业基地,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硬核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创新成果应用,深化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制造方式创新,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2.坚持融合互动。加快工业经济数字化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大数据+”,改造提升水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橡塑制品等传统制造业,加强界内整合、跨界融合,引领推动产业创新跃升。

3.坚持集群发展。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中策橡胶、新安集团等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平台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4.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加快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提升发展制造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强化标准管控,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5.坚持开放发展。深度接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主动融入杭州主城区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强与主城区的合作,加大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关键环节项目的引进力度,积极参与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十四五”期间迈入全省“工业大县”为总目标,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实现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到 2025年培育百亿企业1家、50亿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0家。实施大项目招引工程,每年招引、新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个以上、“152”工程项目5个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实施大产业发展工程,到2025年,打造百亿产业3个(生命健康、橡塑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实施大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工业平台扩容提升,提高工业用地在杭州占比,到2025年,开发区、高铁新区工业用地总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和1.2万亩,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亿、600亿。到2035年,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浙江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展现“重要窗口”的建德精彩。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速6%左右;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年均增速12.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达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480家。打造3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乡镇,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25家以上。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全省百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中占据重要位置。大力发展通航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工业增加值实现130万元,规模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

——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新增5-8家公共创新平台,新增30家杭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完成浙江制造标准20个,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推进团体标准发展,争取行业话语权,促进区域品牌质量提升,力争实现杭州市政府质量奖“零突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

——数字改造:聚焦数字化改革重点方向,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制造业产城融合不断深化。积极参与省级化工大脑和水泥大脑建设,加快建设“未来工厂”。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实现深度全覆盖。

——绿色发展: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碳中和、碳达峰的决策部署,加快化工、橡胶、水泥等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明显下降,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达到5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表三 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表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

指标属性

产业规模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491.2

800

9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5.06

200

6

预期性

工业投资

亿元

71.22

120

12.3

预期性

结构

优化

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

万元

93.28

130

7

预期性

规模以上企业亩均税收

万元

15.3

30

预期性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8.8

15

预期性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39.3

45

预期性

创新

能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51

2.5

预期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家)

104

150

预期性

数字改造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

(%)

1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8.6

13.8

10

预期性

绿色

发展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

(%)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三、发展重点

瞄准当前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建德市现有产业布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塑造建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立足建德市装备制造(通航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大重点产业,重点开展招大引强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突破资源环境要素制约、促进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质效、加快形成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实现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30亿元以上。

1.装备制造成套设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推动通航制造业智能创新发展,打造航空器制造相关上下游产业链,聚焦航空配件、航空材料、航空电子、无人机、整机组装等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通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以智能电器、智能交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为新型装备制造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智能装备领域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沈氏节能科技、奥立达、新马电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立足现有输送设备、电梯制造业以及同轴换热器等制冷核心部件产业基础,重点培育新型、高效、安全、节能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巩固提升机械制造发展成果,引导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渗透和创新应用,全面推进机械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装备制造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80亿元以上。

2.新材料。利用工业园区和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大型公共建筑等建筑的闲置屋顶或空地资源,积极推进工商业兆瓦级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展,重点建设浙江建德海螺新能源光储一体化项目,探索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模式。到2025年,全市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可达140兆瓦,年发电量超过1.09亿千瓦时。围绕建德新材料企业主导产品,瞄准产品上下游生产商,着力发展以有机硅和下游产品为核心的功能性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新材料科技力量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双重优势,打造全国新材料产业的新高地。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新材料生产中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逐步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生产。依托新安化工、杭师大新安硅谷研究院和超细粉末国家工程中心浙江分中心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研究机构,着力打造有机硅、钙基等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进各产业之间的低碳高效耦合发展。鼓励并引导龙头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布局产业链下游,大力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到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80亿元以上。

3.生物医药。加快推进亿联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基地、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平台建设,打造以生物医药制造为核心,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研发制造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杭州“医药港”建德产业基地。支持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萃取、蒸馏、合成、复配等关键工序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医疗器械、运动器械领域的发展。到2025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

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紧密结合建德发展实际,着力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格局,加快完善产业与应用互促共进、技术与人才紧密衔接、制度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努力将数字经济打造成建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培育网络安全等关键基础产业,加强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分类指导和施策,加大工控系统安全管理力度,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并行发展。围绕做大数字经济产业总量,继续推进数字经济产业招商,精准对接上级业务部门,继续跟进海康威视等重点企业,做好杭州数字经济制造产业转移承接。深化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航空小镇平台能级,加快引进和培育以通航制造业为主体的数字经济企业,着力把航空小镇打造成全省示范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德智立方飞地孵化器建设,培育和孵化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深入联合企业承接或参与一批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端展会论坛,引进一批数字经济新技术、签约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合作项目,吸收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资本等各方资源。到2025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引进数字经济30家以上。

表五 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行业目标计划(亿元)

序号

行业名称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速(%0

1

装备制造(通航制造)

25.6

80

25

2

新材料

30.27

80

21

3

生物医药

20.56

50

20

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20

10

合计

76.43

230

25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主线,改造提升化工、水泥建材、水产业、橡塑和金属制品等重点传统产业,推动其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变,提高传统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到2025年,实现传统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570亿元以上。

1.化工。推动发展化工上下游高附加值和低污染产品,鼓励开发多功能化合物、试剂、智能化涂料、精细助剂、高分子材料等,构建本地化工企业内部小循环,形成高端产品创品牌、特色产品广覆盖的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省级化工大脑建设,鼓励本市化工企业加强协作配合,促进行业整合提升,加快发展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农药、香料香精等,着力打造安全、环保、节能的现代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化工类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到2025年,实现化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以上。

2.水泥建材。以“绿色、高端、安全、智慧”为目标,围绕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控制与优化、经营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改造提升水泥产业,积极参与建设省级水泥大脑。以海螺水泥、红狮水泥、南方水泥为核心,以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南方水泥二期、立邦建材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淘汰粉磨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水泥粉磨产能的集中度。鼓励企业进一步做长产业链,改变水泥企业单一的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向矿山骨料、新型装配式建材、环保产业等方向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能耗水平。进一步推进碳酸钙产业改造提升,控制粉体产能,提升纳米级、医用级、食品级产品占比,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链条,鼓励向下游延伸发展。按照碳达峰要求,严格控制矿石开采量,科学布局新型墙体材料、制沙、混凝土搅拌、沥青搅拌站等涉及民生保障的行业。到2025年,实现水泥建材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3.水产业。在加强水体、水景、水质保护的前提下,创新管理,优化环境,完善服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水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打造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支持农夫山泉、致中和五加皮及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农夫山泉五期、六期、更楼水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建德茶叶、草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开发高附加值酒水饮料产品业态,进一步延伸特色产业链。积极推动酒水饮料上下游研发、设计、环保包装生产等产业链生产环节落户建德。着力引进水产业大企业大集团,研发制造新型产品,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形成群体效应和规模,打造世界级水产业基地。到2025年,初步形成大规模、高品质、多系列、高效益、可持续的水产业发展体系,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4.橡塑和金属制品。引导橡塑制品、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实施行业“低散乱”整治,依托五星电动车配件产业园、勇华低压电器产业园、斐凌工具、远丰工具等示范带动,加快推进产业整体规范提升和集聚。以中策橡胶、万家电器、安伴技术等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整体规模提升和上下游集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高端装备、外部合作研发形式,加强新产品、新功能研发和产品应用市场的引导培育,向专业化、成套化、个性化方向提升转变。改变橡塑及金属制品原有生产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向航天、赛车、医疗等高端领域拓展,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加快行业产品由家用级向工业级提升。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提升块状产业数字化水平,推动生产工艺创新,提高品牌知名度,占领国内外细分市场。到2025年,实现橡塑和金属制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

表四 传统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行业目标计划(亿元)

序号

行业名称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速(%)

1

化工

128.73

235

12

2

水泥建材

88.39

100

3

3

水产业

38.3

80

15

4

橡塑和金属制品

76.64

150

4

合计

337.02

570

9.5

四、主要举措

(一)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引领

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和产业创新联盟等,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1.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以新安江科技城为核心,加快打造集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多元服务一体的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谋划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整合提升。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化工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跨省跨市合作园、“区中园”等发展模式,加快在杭州等地建设建德飞地平台,积极承接中心城市“飞地经济”落地,深化建德智立方飞地孵化器招才引智、交流展示、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探索上海、北京飞地孵化园建设,强化对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支撑,积极承接和推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试验验证平台。

2.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托新安化工、新化化工、华明高纳龙头等企业,持续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建德“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合力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3.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各类校地、校企科技创新合作载体功能,开展校企精准对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发挥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带动效应,利用网上技术市场、成果拍卖等技术交易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高峰论坛、产学研沙龙活动、产业专场科技对接活动等,积极引进新成果、新工艺。优化企业科技创新奖补、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等政策,加大省级优秀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引育。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专业人才、仓储物流、数据分析等服务,提升产业链协同共享能力。

(二)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

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以产业数字化和“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导入规范管理体系及ERP系统,加大智能制造融入步伐,有效配置和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针对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坚持全行业整体推进策略,力争ERP、MES等数字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尤其是化工行业在做到深度数字化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广“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到2025年,工业技改投资额达到50亿元。打造碳酸钙行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将其列入省级互联网平台制造名单,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100%全覆盖。

2.推动企业创建未来工厂。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生产装备、生产工艺、经营管理、企业产品等全产业链融合。鼓励化工、水泥等行业建设企业级互联网平台,引导传统块状行业探索行业互联网平台化服务,推进小微企业深度上云。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示范园区、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以中控智新为依托,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服务企业,把朝美、勇华、五星等企业培育成杭州市级数字化车间。深化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行动,力争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以上、行业级平台2个以上。

3.推进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新基建产业。强化数字化基础支撑,开拓建德数字新基建产业领域。推进5G基站建设与“一件事”集成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基站建设,实现“一次性规划、一平台受理、一次性踏勘、一揽子审批”。确保5G基站建设进度,实现所有镇街和行政村及重要工业园区5G信号全覆盖。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省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洋溪科创片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建立数字化产业发展平台,吸引数字经济企业落户。着力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为新旧动能转换缔造条件。投资建设新能源充电桩,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范围。

(三)高标准打造企业梯队

重点实施、规上企业扶持、高新企业培育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等五项计划,努力推进企业提效,全力激发转型动力。

1.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以“四有企业”培育为核心,结合“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小升规”培育,分类分档建立培育企业清单,着力完善培育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和问题协调。支持企业加速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大企业并购重组扶持力度。到2025年,培育百亿企业1家(中策橡胶)、50亿企业2家(农夫山泉、新安集团),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0家。深入开展凤凰行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

2.促进企业品牌标准提升。实施制造业标准提升工程,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浙江制造标准,掌握行业内的话语权。鼓励达到“浙江制造标准”要求的企业申请“品字标”认证,以标准制定、品质提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3.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杭州市的重大项目研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项目列入省、杭州市“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用好国际国内资源、技术、市场。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认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积极参加应诉“两反一保”、建设自主品牌、开展境外并购、开展外贸预警监测等工作,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四)拓展产业开放合作空间

1.深化长三角地区协作。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综合交通等优势,主动承担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交通枢纽、产业转移、跨境电商等职责,与沿线区域共建基础设施、共享资源信息,实现错位有机分工、一体化发展。探索以合作共建园等方式参与浙沪合作示范区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三省四地、浙西要地”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科技、人才、产业资本辐射,针对建德通航、新材料、机械制造和化工等特色产业领域,加快招引上海、杭州等地的优质项目和顶尖人才。

2.推进市域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建德市与萧山区、江干区、钱塘新区等在“产业共兴、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承接平台、空间,推进存量盘活,梳理存量资源,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共享、专业人才紧密交流机制。参与杭城际交通一体化、民生服务同城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与杭高端资源要素共享。

3.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确立产业链招商思路,针对不同产业分类做好“强链、建链、补链”招商。针对通用航空、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和优秀行业数字服务提供商的引进力度,推动向高端全产业链拓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平台的产业链配套发展,找到行业龙头企业上门招商,把它的关联产业引入建德。通过开展与国内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借助其在选址的话语权,以及建德新构筑的土地资源优势,引导国内外新产业、大项目落户。

4.打造跨境电商新高地。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完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德园区建设,努力挖掘制造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和新蓝海,通过调整出口渠道倒逼制造业转型。重点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Amazon、Ebay等知名企业,大力建设公共海外仓。对接中国(杭州、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取在产业园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自建平台。联合杭州、义乌共建与杭州跨境电商便利转关、转检一体化机制,支持海外仓备货出口、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模式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

(五)保障产业发展要素供给

1.全力推进空间拓展。全面开展工业平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加强低效用地盘活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全力推动工业平台整合优化和转型调整。全面发力低效用地再开发,以空间引领效益,将大项目向两个工业主平台集中,土地指标、基础配套等要素进一步向平台集聚。以“亩均论英雄”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土地基本出清,整理出至少3000亩的土地空间,其中100亩以上的连片区块5个。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含创新型产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的比例不低于50%,全力构建土地保障新优势。开展工业用地全面普查,实现工业用地平衡。

2.大力实施引才工程。立足建德产业需求,实施“建德英才计划”、大学生“星空计划”,建好用好人才“飞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和工程师人才,集聚一批“高精尖”人才,为建德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深入开展以赛选才,举办“高规格”赛会,打响“遇建未来”人才活动品牌。加大省“151”、杭州市“131”和建德市“282”人才培育力度。加快提升科创平台,充分发挥杭师大新安硅谷研究院、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通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用,主动对接与我市产业发展匹配的高校院所,引进领军人才。大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制造业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办“建商学堂”,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加大金融保障力度。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支持企业引入智能制造生产线等智能化转型。大力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支持本地高端智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信贷与政策性担保、财政、税务的联动效应,推动新型政银担、续贷过桥、税融通业务提质扩面,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利用直接融资工具实现收购兼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以商标、专利作为质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六)着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落实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开展能效创新引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项目减量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1.完善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围绕水泥、建材等高能耗企业,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工艺装备、污染防治、环境管理标准。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依托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推动规模化、全链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探索企业碳排气体监测,鼓励开展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相关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建立污染源监控中心,聚焦红狮固废处置、寿昌垃圾焚烧等重点项目,加强废气、废水排放源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场等设施运行状况监测管理。加强企业排污信息网和环境质量信息网等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自动化监控手段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综合环境信息监测网络。加强对水耗较大企业的工业用水定额管理,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管理。

2.提升企业绿色改造水平。积极推行企业绿色清洁生产,推广节水、节能、节材新技术。围绕重点工业园区,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开展各类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的项目改造,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绿色产业园。积极筹建工业水厂、污水泵站等污水处理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置,推进固体废弃物全部无害化处理。加强废气及噪声综合治理。鼓励企业引进废气处理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工业废气净化率。

3.加强企业资源循环利用。支持企业积极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努力实现废水资源化,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对固体废弃物按其性质和特点分类收集、包装、贮运、处置。加强建德市的生态化改造,促进产业间的上下游配套协作,鼓励发展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大对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开发企业项目的财税、贷款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服务体系。

4.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持用安全生产倒逼机制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全方位应用安全可靠的先进设备设施,淘汰安全生产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开展绿色智能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加快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实施智能化工程、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等强制性综合标准,促使不达标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做好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加强化工园区等高风险园区安全管控,着力提升各类工业平台的安全生产水平,夯实园区信息化和应急保障等安全基础。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矿山、工业企业等“遏重大”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五、空间布局

坚持“强化整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引导集聚、提高效益”原则,全力推动工业平台整合优化,着力构建以建德经济开发区、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平台,乾潭工业园区、大同工业园区和多个小微园共同发展的“2+2+X”制造业发展空间格局。到2025年,建德经济开发区、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亿、600亿。

图1  建德市制造业空间布局图

(一)2个主平台

1.浙江建德经济开发区。浙江建德经济开发区聚焦装备制造(通航)、建材水泥、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抢抓“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契机,加快通航“未来产业”布局,推动机场基础设施和气象中心、情报中心等通航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通航产业示范区。装备制造以通航产业为重点,依托航空小镇,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作用,重点发展航空配件、航空材料、航空电子、无人机等航空制造相关产业,打造全省通航产业样板。建材水泥以红狮水泥环保产业园、南方水泥绿色建材基地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等。水产业以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饮用水和健康饮品制造业,打造全国高端水产业基地。

2.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主要通过加快低压电器产业园、电动车产业园、防护用品产业园等数字化、智能化“园中园”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传统工业园区“转型样板”。新材料以新安迈图、德爱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依托国家超细粉末研究中心和杭师大新安硅谷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加快亿联高新材料产业园、赛肯年产3万吨有机硅新型材料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杭州西部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依托万洋生命健康产业园,着重打造以生物医药、生物农药、健康饮品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研发,完善研发转化服务体系,打造杭州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同时以新安化工、建业化工、国际香料香精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基础化学原料、高分子新材料、香料香精等,打造全国著名的化工产业基地。

(二)2个工业园区

依据区域特色与发展现状,适度发展大同、乾潭两大工业园区。立足各自发展定位,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存量资产盘活和技术改造升级,切实提升承载能力,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1.大同工业园区。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时尚服装、高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打造绿化、亮化、洁化的美丽园区,着力构建建德西部工业经济重要区块。

2.乾潭工业园区。以建材、五金、家纺、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多种其他先进制造产业共同发展的平台,努力打造成为建德市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X个小微园

“十四五”时期,根据《建德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引导建设X个小微企业园,孵化高增长企业,集聚低小散企业,拓展新发展空间。严格执行《建德市小微企业园管理办法》加强管理,落实《建德市小微企业园运行管理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围绕打造“智造工场”目标(生产制造类亩均产值1200万元,服务类亩均产值6000万元),鼓励置信航空制造谷、置信乾潭智造谷、大同丝绸产业园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小微园。

六、组织保障

(一)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组织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科技、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密切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年度目标和工作指标,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大乡镇(街道)、开发区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力度,认真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加大试点示范、创新模式案例总结和经验推广,聚焦重大项目落地,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开展规划年度跟踪监测与全面评估,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监测评估考核制度,健全多级联动的跟踪运行监测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

利用政策工具,结合原有市场发展、数字经济、融资担保、园区改造等相关文件,修订完善《建德市振兴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在政策上体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的大力支持,包括优先保障用地,适当减免税收,加大资金支持,鼓励人才招引等,加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力度。瞄准国内外500 强、上市企业和央企,编制招商目录,遴选一批新经济领域、营业收入可达千亿元级规模的大企业和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对象。积极招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市级以上行业平台、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或上市的项目。争取在跨省统筹指标和跨省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分解中,对建德市的重大产业、基础设施予以支持。每年安排的各类行业专项资金对制造业重点倾斜,支持本地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

(三)优化营商环境

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为制造业企业在投资落户、开办经营、工程项目审批、资本市场对接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同等条件下,在政府性评奖评优、试点示范项目申报、重点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培养、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倾斜。启动实施“三服务”2.0版,打造企业护航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附件:1.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分乡镇总产值目标表

2.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项目清单

3.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改革清单

4.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政策清单

5.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平台清单

附件1

建德市“十四五”分乡镇(街道)规模以上总产值规划目标表(亿元)

单位名称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5年

全市合计

491.2

558

610

800

新安江街道

48.1

54

59

78

更楼街道

13.9

16.5

18.0

24

洋溪街道

21.5

14.2

15.5

21

梅城镇

59.1

74

81

107

寿昌镇

32.1

35

38

50

大同镇

16.0

19

21

28

乾潭镇

37.2

42.5

46.5

61

三都镇

7.8

9

10

14

杨村桥镇

18.6

16

17.5

23

下涯镇

103.3

127

139

183

大慈岩镇

9.7

11.5

12.5

16.5

航头镇

10.1

11.5

12.5

16.5

李家镇

25.4

27

30

39

大洋镇

25.2

34.5

38

50

莲花镇

2.2

2.8

3.5

5

钦堂乡

9.1

10.5

11.5

15

高铁新区

234.4

263.5

290.0

384

开发区

56.1

63

68.5

91.8

新安化工

31.8

33.0

37

50

发电厂+供电

20

20

20

20

附件2

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期限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

(万元)

建设

单位

项目

来源

★1

杭州(建德)万洋众创城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4

洋溪街道

规划用地800亩,计划投资35亿,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打造集科研中试、商务服务、仓储物流、城市生活配套于一体的智慧医疗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平台。

350000

340000

万洋集团

已落地项目

2

高铁新区洋溪科技总部项目

前期类

待定

洋溪街道

洋溪创智片区,用地208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招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旅等企业总部,构建城市经济新引擎,打造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产业创新研发、智慧服务新平台。

300000

待定

北控集团等

招商项目

3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前期类

2021-

2025

市域

改造提升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橡塑制品、酒和饮料、家纺、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等传统制造业,保护传承五加皮、建德苞茶等经典产业,发展质效得到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跻身全省前列。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橡塑制品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00000

100000

经信局

谋划项目

4

中医药产业园项目

实施类

2021-

2023

高铁新区(高新园)

投资方为上海易连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重组和拓展业务,已有望今年扭亏),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中医药制造区、肿瘤特效植物提取物 EGCG 抗癌药生产基地、医药销售与医疗器械物流平台、中日韩国际中药协作开发转化研究中心。

100000

100000

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项目

5

第五代纳米抗磨损材料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4

高铁新区(高新园)

一期规模总投资 2.5亿元,建设年产能 200 吨的第五代纳米抗磨损材料高分散性纳米铜粒子生产线2条,建设复配调和生产线4条年产润滑油/剂10万吨;二期规模总投资7.5亿元,新建研发及中试大楼与综合大楼、第五代纳米抗磨损材料高分散性纳米铜粒子生产车间、润滑油生产车间、中试生产车间,研制并新建年产能2000吨的第五代纳米抗磨损材料高分散性纳米铜粒子生产线1套;三期规模总投资 6亿元,研制并新建年产能 10000 吨的第五代纳米抗磨损材料高分散性纳米铜粒子生产线 1 套。

160000

150000

上海可沛尔纳米技术合伙企业

已落地项目

6

亿联高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2

高铁新区(高新园)

以龙头企业为引导,以纳米复合功能性新材料项目、3D 科技制造项目及户外产品项目为主,同步建设纳米复合功能性新材料的延伸产品园区,投产后年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

120000

110000

浙江坤孚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7

德翼高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发制造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5

开发区(航空小镇)

用地200亩,首期用地50亩,建设实施“碳陶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210000

190000

德翼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8

化工行业新材料项目

实施类

2021-

2025

高铁新区

积极扶持硅提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低成本低耗能多晶硅提纯产品,培育有机硅下游产品;年产10000吨合成革用着色剂项目、10万吨/年高端硅材料系列产品项目、双组份环氧防静电自流平地坪涂料、年产18000吨超净高纯电子级。

100000

100000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经信局

9

中航工业通航运营和通航制造合作项目

前期类

待定

待定

通航制造板块计划总投资5亿元,将福建野马600、601系列飞机生产制造总部搬迁至建德,计划用地约60亩,新建包括生产厂房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每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0架飞机,共建设两条生产线,最高年产量可达200架飞机。通航运营板块计划总投资8亿元,分别为:幸福通航运营基地总部项目投资3亿元,水上飞机应急救援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

130000

待定

中航工业集团

招商项目

10

年产16万吨高强高导铜合金项目

实施类

2019-

2022

下涯镇

项目总建筑面积161792平方米,包括生产功能区153926平方米、研发功能区3600平方米、生活功能区4266平方米。公司拟引进国际先进示范生产线,再生产功能区拟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精密铜合金棒材示范生产线1条、高强高导铜合金棒材示范生产线1条、高强高弹铜合金线材示范生产线1条、超细高导铜及铜合金线材示范生产线等。

200000

60000

浙江东翼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11

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春秋厂区改扩建及仓储配套项目

实施类

2019-

2024

下涯镇

项目主要采用一次法炼胶、氮气硫化技术或工艺,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X光机、斜裁机、四辊压延机、均匀性试验机设备、购置密炼机、复合挤出机、三鼓成型机、硫化机等国产设备,形成年产670万套高性能全钢子午性轮胎和无内胎载重子午胎。中策橡胶仓储物流配套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400亩,采用立体库的建设方式,拔地高度在35米,可实现成品轮胎在车间进行自动分拣,通过连廊输送或平板拖车等形式送到自动立库,形成生产车间与配套现代化物流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入库、分拣、堆垛、出库等操作管理。

356000

310000

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

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12

南方绿色建材产业园一期项目

实施类

2019-

2021

更楼街道

建设一条技术一流,环保领先的5000t/d熟料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及200万吨/年水泥粉磨生产线,年产2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

220000

120000

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13

杭州西部建材产业园

实施类

2020-

2025

梅城镇

依托梅城镇滨江村拟新设年产800万吨普通建设石料的采矿权,建设年产800万吨砂石骨料绿色生产线。

300000

300000

杭州两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建德市矿产资源规划

★14

南方绿色建材产业园二期项目

实施类

2021-

2025

更楼街道

计划在南方绿色产业园一期的基础上建设二期项目,计划再上一条5000吨/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取得矿产资源开采许可、皮带运输长廊建设等,需新增用地约300亩。

580000

待定

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招商项目

15

东方雨虹生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类

2016-

2022

下涯镇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58亩,总建筑面积138000㎡,建、主要包括:办公楼2000平方米,车间60000平方米,仓库60000平方米,罐区10000平方米,食堂及相关附属设施6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产4800万㎡防水卷材及8万吨防水涂料、20万吨砂浆、80万立方米保温聚苯板。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内容为年产240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年产2万吨沥青涂料产品;二期建设内容为年产240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年产8万吨防水涂料、年产20万吨砂浆类产品;三期建设内容为年产80万立方米石墨聚苯板。

158000

30000

杭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16

农夫山泉5、6、7期生产基地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4

新安江街道

新征工业用地约1000亩,总投资70亿元,新建厂房及辅助厂房,引进新增饮料及水生产线,打造世界领先饮用水和饮料生产基地。

700000

待定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项目

17

建德红狮环保产业园项目

实施类

2018-

2022

寿昌镇

建成达产后形成年处置近80万吨各类废物,实现工业废料、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矿山开采产生废石料等处置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一体环保产业园。本项目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包括征迁)(简称飞灰项目和一般固废项目)、粉磨项目、矿山二期项目、设立总部经济、水泥制品项目等五个项目。

120000

50000

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18

海螺新能源光储一体化项目

实施类

2020-

2023

李家镇

本项目一期计划利用建德海螺水泥厂现有的循环水池和采矿区域部分土地建设18MW光伏电站和4MWh储能电站,预计使用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二期计划利用建德海螺水泥厂周边未利用土地建设50MW光伏电站和20MWh储能电站,预计使用面积约50万平方米,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三期计划利用建德海螺水泥厂周边未利用土地建设100MW光伏电站,预计使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总投资约5亿元。

110000

100000

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19

南峰区块整合提升项目

实施类

2020-2025

梅城镇

项目计划对南峰工业区块800-1500亩的低效用地进行整合提升,承接顾家工业区块、梅城城区企业搬迁以及新项目招商。建设五星电动自行车产业园、勇华低压电器产业园等项目。整个南峰区块将以低压电器、五金配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

250000

200000

高投公司、梅城镇

已落地项目

20

置信乾潭智造谷项目

实施类

2019-2022

乾潭镇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84817.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4883.36平方米,包括多层厂房、研发车间、宿舍楼。主要为78幢多层厂房,建筑层数4-5层,总建筑面积约212685平方米;1幢4层科研中心,建筑面积约6636平方米;1幢7层宿舍,建筑面积约23499平方米。

45000

20000

建德置信置业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21

立邦建材生产基地项目

2021-2023

储备类

乾潭镇

立邦新型材料华东区域生产基地位于乾潭镇安仁村鱼坑坞,该项目分二期进行,总用地约251亩,分两期供地,其中一期供地约111亩,二期供地约140亩。总投资为 10 亿元人民币,第一期投资6亿元人民币,第二期投资4亿元人民币。第一期建设新型仿石材水性砂浆系列产品20万吨,新型环保保温砂浆及粉料系列产品50万吨,以及相关配套公用工程。第二期建设新型仿石材水性涂料系列20万吨,保温砂浆及粉料系列产品50万吨,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万平方米,新型环保乳胶漆20万吨,以及相关配套公用工程。预计第一期投产后年销售额10亿元,第二期投产,年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税收不低于8000万元。

120000

120000

杭州立邦建材有限公司(筹)

已落地项目

22

朝美医用防护产业园

2020-2022

实施类

高铁新区(杨村桥镇)

建设医用防护产业园。产业园规划用地103亩,建筑面积124000平方米,计划引入国际先进口罩生产线、医用辅料生产线及口罩及防护用品配套产业链生产线等。

30000

20000

朝美医用防护产业园

已落地项目

23

年产40万套新能源车辆空调部件总成项目

2019-2022

实施类

高铁新区(下涯镇)

项目用地102.6亩,建筑面积42483平方米,新建厂房及新能源车辆空调部件总成生产线。规划建设汽车空调控制系统总成公司;关键核心技术部件新型压缩机制造公司;HVAC空调热交换总成( 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鼓风机)公司,合计三家。形成专业技术特出、研发实验共享、单体产品专业,综合产品园内配套生产链的具有区域强大综合竞争力的汽车空调产品小微工业园。

50000

30000

浙江远金高科技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24

杭州丝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2019-2022

实施类

大同镇

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建生产车间、综合楼、生产展示楼,新购置丝绸生产设备、裁剪设备、缝制设备、整烫包装设备等共380台套。

52000

10000

杭州传承丝绸发展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25

年产13万吨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其中一期为新增12万吨先进雾化金属粉材智能制造项目)

2019-2022

实施类

大慈岩镇

新建4幢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和多功能楼,建筑面积60667平方米,采用先进雾化制粉工艺,购置电弧炉,大型雾化平台等设备。

40407

20000

杭州屹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已落地项目

备注:1.项目类型分为“十四五”时期“实施类”、“前期类”两大类;

2.标★的重大项目为已经列入杭州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单;

附件3

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改革清单

序号

改革领域及名称

依据和理由

“十四五”具体举措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构建“1+2+X”创新平台体系,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

《中共建德市委 建德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市级平台整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探索构建以科创片区为主核、“一区一园”为重点、若干个特色小微园为支撑的“1+2+X”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以“精简高效、协同引领”为原则,加快推进开发区(航空小镇)、高铁新区(高新园)两大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创体制机制优势,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

发改局、科技局、改革办

市委办、市府办、组织部、编办、经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审管办、高铁新区(高新园),相关乡镇(街道)

2

全力开展工业用地绩效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习近平总书记8月26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2.《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浙委发〔2019〕29号)

3.《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会的决定》

开展工业用地绩效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全市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倍以上,腾出工业用地空间1万亩,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市工业用地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全面摸清用地现状。建立强效组织推进模式,明确运行的主体公司。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集中攻坚行动计划。明确低效用地标准,出台相关政策体系,明确“二次利用”方向,包括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加快小微园建设等。

经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委办(考评办)、市府办、宣传部、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税务局、城投公司、两山公司、高投公司、供电公司、人行建德支行、开发区(航空小镇)、高铁新区(高新园),各乡镇(街道)

3

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的通知》

重点做好上市企业的培育工作,遴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合理做好上市区间梯队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培育1-2个产业集群;加强与交易所、证券合作,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的效率。

发改局

市委办、市府办、经信局、财政局、科技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开发区(航空小镇)、高铁新区(高新园),各乡镇(街道)

4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

《关于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 版的实施意见》(浙转升【2020】4号)。具体举措: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推进强链补链,推进业态融合。建设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

通过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攻关等改造提升项目实施,加快区外企业搬迁入园,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安全环保水平。

经信局

发改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高铁新区(高新园),相关乡 镇(街道)

5

数字化改革

《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杭州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

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根据杭州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要求,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方向,实现政府侧经济数据互通、流程再造、职能协同、整体智治,全面提升政府精准调节市场、服务企业能力。在全省、全杭州数字化改革中打头阵、争试点、创特色,打造具有建德特色的数字经济系统。

经信局

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市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人民银行建德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建德监管组,各乡镇(街道)、高新园、开发区(航空小镇)等

6

亩均论英雄改革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8]5号)、《建德市人民政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建政办函[2018]85号)等文件精神

将人才引进纳入综合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开展分行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适时公布分行业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名单。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落后产能和“低小散”淘汰速度,有力推进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信局

发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科技局、税务局、人力社保局

附件4

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政策清单

序号

政策名称

依据和理由

“十四五”具体政策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新制造业计划建德行动方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杭州“新制造业计划”建德行动方案》

对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大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及其他事项政策进行修改完善

经信局

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人才办、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2

扶持通用航空业发展

建德抢抓通用航空市场机遇,全力打好“通航牌”,但现有产业基础薄弱,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航空研发、航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旅游等项目招引,奋力打造通航产业浙江样板,加快推进“航空镇”向“航空城”转变。

为加快推进建德航空小镇发展,着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壮大通用航空产业,对提升通用航空业研发水平、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发展通用航空旅游产业、引进通航产业人才的企业给予补助。

发改局

财政局、开发区(航空小镇)

3

扶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建德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有利于延伸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链。

结合建德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研究提出扶持发展生命健康全产业链政策。

发改局

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文广旅体局、商务局

4

扶持水产业发展

依托建德农夫山泉生产基地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水产业,“十四五”时期将水产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

针对农夫山泉567期等水产业项目建设,研究相应的水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经信局

财政局

5

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全面落实建德市“新制造业计划”建德行动方案,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持续推进建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对本市范围内的数字经济新增入库企业、数字经济项目、数字化改造、城市数字化等提出扶持政策。

经信局

财政局

6

扶持小微企业园发展

小微企业园的建设和提升,有利于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提高亩均产出效率,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有利于聚焦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功能,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和提升发展。

对小微企业园入园、运行管理、数字化建设、亩均绩效、园区党建、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扶持政策。

经信局

财政局

附件5

建德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重大平台清单

序号

区域位置和四至范围

理由和依据

“十四五”目标和发展思路

牵头单位

配合

单位

1

建德市航空小镇。3.57平方公里(东至320国道,西至杭新景高速,南至机场路,北至新安江玉温泉酒店)

航空小镇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是全省目前正式命名的42个特色小镇中唯一一个通航类特色小镇。2019年,获国家民航局批复全国首个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应急管理部批复省级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

1. 发展目标:打造“通航产业浙江样板、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

范区、国际知名航空休闲旅游目的地”。

2.发展思路:一是利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加快完成航空小镇规划提升方案。二是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完善小镇入口、路网、重大基础配套等节点项目建设,三是利用省机场集团托管通用机场优势,启动机场生活区块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机场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标杆性通航机场。四是聚焦精准招商。对全球通航产业资源进行分析,明确招商重点和目标。五是巩固景区创建成果。在4A级景区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功能,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启动5A景区规划,谋划建设好旅游配套设施。六是举办推介活动。加大小镇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通过参加各类航展、举办通航产业论坛、承办热气球天空音乐节、航模锦标赛等一批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赛事,不断提升小镇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发区(航空小镇)

各有关单位

2

浙江建德经济开发区。89.44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朱家埠-童家区块、航头区块、大慈岩区块)

建德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通过整合优化、转型提升,不断提升平台发展能级,是支撑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1.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产业平台整合,努力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的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

2.发展思路:突破现有平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集中统一、精简高效的体制架构。突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以城聚人的发展理念,集聚一批通航产业、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资金链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生态,打造成为支撑我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开发区(航空小镇)

各有关单位

3

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06.08平方公里(东至杨村桥奥立达电梯公司,南至大洋工业功能区,西至洋溪街道,北至中策橡胶春秋厂区)

建德市工业经济主平台,产值占到全市40%。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

1.发展目标:建成建德市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2.发展思路:依托建德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新安化工、新化化工、东方雨虹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园区企业配套协作、互补互动,打造完备的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推动园区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围绕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制造过程扩展服务内容,逐步向技术咨询、检测检验、仓储物流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打造集功能性新材料研发设计、制造、服务能力于一体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同时,充分发挥园区双轮驱动优势,加快园区中介机构、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机构等建设,建立健全功能性新材料产业服务体系。

高铁新区经济发展中心

各有关单位

4

建德洋溪科技创智片区

建德市高铁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实施洋溪科技创智片区基础设施工程、科技创智孵化平台项目、杭州万洋科技众创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功能性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通过完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究中心、科技城院士村建设,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成果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高铁新区经济发展中心

各有关单位

5

建德更楼高铁新区

杭建衢高铁建设后,推进站城融合发展需要。

着力推动现代商贸、物流、商务、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服务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汇聚人气,以城市建设吸纳人口,力争在产城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建设建德高铁南站商贸、旅游、生活居住等配套服务设施。

建德开发区(航空小镇)

各有关单位

6

建德市小微企业园

小微企业园的建设和提升,有利于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提高亩均产出效率,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有利于聚焦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功能,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和提升发展。

1.发展目标:紧抓全省首批小微企业园改造提升试点县市契机,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推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抓手,计划到2025年全市通过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15个。

2.发展思路:加快在建小微企业园建设进度,加快小微企业园认定申报。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园智慧管控系统,把高铁新区创业创新园打造为数字化标杆园区,实现数字化园区全覆盖。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行动,通过亩均绩效评价等综合施策,重点推进家纺、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等块状经济小企业入园集聚发展。规范运营管理,提升园区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经信局

各有关单位

7

大同工业园区

大同工业园区是杭州市特色产业园区,包含资源型产业、时尚服装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努力打造绿化、亮化、洁化的美丽园区,着力构建建德西部工业经济重要平台。

1、“十四五”目标:确定“3+1”产业体系(即资源型新材料产业、时尚服装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30家,上市公司数量实现零的突破。

2、发展思路:加快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处置,提升亩均产值和税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大好高项目;加速推进资源型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全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助推优质企业上市;着力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营商环境。



8

乾潭工业园区

乾潭工业园区以家纺、五金为两大传统主导产业,主要包括五金园区、城中园区和城东园区。未来将以推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成为建德市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1. “十四五”目标:全力推进村级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以五金、家纺、机械为主导,多种其他先进制造产业共同发展的平台。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100家,上市公司数量完成零的突破。

2. 发展思路:(1)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管网埋设、道路改造、绿化提升等项目,提升企业营商环境。(2)开展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工作。要求产值低、税收少、效益差的企业进行整改出清,将园区内低效用地进行整合盘活。(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乾潭建德东门户的地理位置优势,引进先进优秀制造业。(4)持续培育本土优秀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服务,帮助斐凌工具、安伴汽车安全用品等优秀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