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53667474/2023-268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人力社保局 成文日期: 2023-06-30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06-30 15:42 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朱红泉、黄玲仙、李晨代表:

您三位在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所提的提案:“关于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的建议”“关于鼓励本地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 增加我市人才资源的建议”收悉。现将你们所提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人才办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牵头抓总部门,主要负责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发挥各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作用。今年,人才办开展青年集聚攻坚行动,吸引各类大学生来建就业创业。深化校地合作。迭代实施大学生“星空行动”3.0版,会同人社局推进“百校专列”引才行动。用好青年人才星空驿站,为大学生来建就业创业提供“拎包入住”。开展大学生潮创季活动。深化创业带动。会同人社局全力推进浙西留创园(海归中心)建设,实施大学生创业全链孵化行动,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辅导培训班,用好各类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楼宇),常态化开展创业培训。深化“青雁归巢”。会同团市委深化“青雁归巢”全周期人才引育体系建设,拓展学子工作站线下阵地,广泛链接高校、双创平台和企业,畅通大学生返建留建路径。结合“城市宣传+双创指导+政策解读”服务模式,举办“菁才学子”主题活动、青年人才嘉年华。组织青雁归巢专场招聘会。

为鼓励建德市大学生回乡发展,市人社局正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上下功夫。

在创业方面,一是实施以“来建德,17创业吧”为主题的建德市大学生创业全链孵化行动,围绕“四新”经济领域和特色产业领域,建强创业导师队伍,建优人才联络员队伍,打造创业赛会平台、大创空间平台和项目对接平台。二是举办“建德·17创”创业大赛,选树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加大创业资金、金融信贷、创业培训支持以及创业服务支持。三是组织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发挥乡贤回归带头作用,今年正月初八(1月29日)在新安江广场举办的“新春纳才,遇建未来”招聘会上,市领导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家庭发放5000元奖金,今年计划继续组织两次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

在就业方面,一是精准聚焦建德学子回家乡工作,促使青雁归巢。大力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建德学子工作站强联动、送服务、送岗位的“一站式服务”,在原有的61家学子工作站基础上进行“站点数量再提升、服务质量再升级”,确保学子“在外求学有保障,家乡服务常相伴”;今年来,市人社局开展“百校专列”引才活动24场,前往全国9大省份(直辖市)、14个城市,共组织企业135家次,提供岗位1876个,收到简历1676份。截至目前,已在全国8个省(直辖市)建立30家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聘用“校园引才大使”35名,涵盖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二是着力推进建德见习实习基地扩面工程,积极宣传推广,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报尽报”,促进“线下报”转变为“线上办”,提升效度,打造“遇建未来”见习实习品牌,护航建德学子“先实践后就业”,营造在建就业好氛围;三是积极探索建德学子回乡就业关口前移工作,将系列“爱家乡知家乡活动”贯穿初中-高中-大学全过程,活动“进校园、进课堂”,以活动促认识,深埋“我在家乡挺好的”的理念。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优秀大学生来建就业创业,助力我市实现经济发展“半年红”。当前我局牢牢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和窗口期,提前谋划“抢人大战”,将大学生招引阵线前移至学生实习阶段,为大洋生物等4家企业输送黄山学院大四实习生45名,共有10名大学生留建就业。

为促进建德大学生返乡回乡,市教育局也作出了相应努力:一是职业指导讲座开展“乡情”教育。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爱家乡”职业教育,在初、高中日常教学中增加“爱家乡”职业指导讲座,落实每学期不少于3次。从学生在建德求学期间开始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为以后大学毕业后“回乡”发展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二是全科定向培养建德籍教师。近几年市教育局根据教学岗位的需求,每年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10名,为大学生毕业后“回乡”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创造稳定的舞台。三是社招调整入编条件。202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调整了招聘教师的条件,如幼儿园和小学部分学科考编的户籍增加为建德户籍或建德生源,这无疑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给他们就业的平台。

市文广旅体局也将做好回乡大学生文旅培训工作,提升文旅从业职业技能,提高竞争力,做好文旅宣传工作,争取让更多回乡大学生从事文旅行业。

团市委将做好下述工作,促进大学生返乡为建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是平台赋能,以体系化推动人才集聚化。1.扩大学子工作站影响力。建德高校学子联盟规范运行,发挥建德高校学子联盟和61个学子工作站自治主体作用,以需求导向增加大学生家乡发展、求职政策、社会能力等信息和服务供给。加强校地合作,促进“政—学”双向高质量互动,更多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落地建德,拓展高校和建德本地大学生阵地。2.全球青年人才中心建德分中心实现标准化运行。依托浙西海归中心,进一步规范分中心场地建设,完善接待流程,推动分中心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与杭州全球青年人才中心密切合作,完善校友网络,以活动共建、资源共享为导向,广泛链接各类平台、社群,畅通青年人才来建留建路径。积极承接杭州中心人才活动,常态化开展分中心人才活动,全年举办人才活动不少于12场。3.选树农创客领头雁。提炼农创客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经验,挖掘宣传青年助力乡村振兴领头雁,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开办乡村青创学院和农创客成长营,鼓励大学生扎根乡土,依托“青牛奖”“省级青创农场”等评选,加大建德农创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筹建农业产业团工委,以组织带动农创客集聚发展。

二是活动载体,“再聚焦”实现差异化发展。1.强化情感连接,引导学子返乡。持续打响菁才学子主题活动、建德学子家乡行、青年人才嘉年华等活动品牌,营造“家乡牵挂、牵挂家乡”氛围。强化“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发挥家乡推广大使号召力,定期开展青雁归巢专场招聘会,提升建德学子返乡就业率。2.开展青年联谊,助力人才留建。回应青年人才现实关切,用好“亲青恋”平台,完善单身青年信息库,推出婚恋指导专栏,提升青年婚恋交友能力,全年开展人才联谊交友不少于12场。3.加大社群覆盖,丰富人才社交圈。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通过建强社交平台支撑,织密青年社交空间,组建建德青年社群联盟,动员5个以上青年喜欢的市场主体建设青年人才之家共营店,以场地链接活动的方式,常态化为青年人才提供增进城市归属、助力职场提升等免费或低偿的青年社交活动。

三是精准服务,营造具有吸附力的人才生态。1.服务内容清单化。解决青年人才工作和服务碎片化问题,结合“城市宣传+双创指导+政策解读”服务模式,系统性梳理青年人才服务内容,形成“引才、聚才、留才”的青年成长全周期服务体系。2.数字化服务迭代升级。打造“学子码”,归集在外大学生全成长周期信息库,结合青年智慧商圈建设,提供专享优待服务,提升返乡学生体验感和满足感。3.扩大青年人才发展空间。对政治相对成熟、影响力大、贡献度高的青年人才,畅通其政治成长通道。选拔60余名优秀大学生到乡镇、部门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推荐优秀农创客、退伍军人等成为青联委员、兼职团委副书记。

感谢你们对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促进建德学子回归工作,更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建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二三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