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7513/2023-251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梅城镇 | 成文日期: | 2023-02-27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022年以来,梅城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结合梅城镇实际,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将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提升队伍水平
镇党委政府年初召开法治工作推进会,部署全年法治工作,明确年度具体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推进各职能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层层递进的责任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干部学法。镇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委中心组学法活动。在周一夜学之际,组织全镇干部和村社负责人学习宪法、党内法规、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线上线下全方位普法
推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普法模式。线上,依托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创设“乡村法治大讲堂”2.0版,接入“大视联网”系统与镇、村、学校有效连接,司法所、法治副校长轮值开展线上、线下法治讲座,很好地解决防疫期间人员不能聚集的问题;同时联合梅城中学探索形成宪法、法律每日晨读10分钟的学生法治教育模式,切实将学生法治教育落到实处。线下,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宣传氛围。2022年梅城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场,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向广大群众散发宣传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7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强化重点领域普法,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等法治宣传工作达到了一定的细化和广度。
三、争创民主法治村,打造法治文化阵地
梅城作为浙江省乡镇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镇,目前已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民主法治村、3家省级民主法治村,8家杭州市级民主法治村,其中梅花社区成功评选2022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全部村(社)均建成了法治主题公园或法治宣传长廊,镇区内的“东湖公园、西湖公园”投入30万已提档升级为高标准宪法主题公园,营造“法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崇德尚法”社会新风尚蔚然成风。
四、“三所联审”,共助公共法律服务
围绕法治梅城的建设目标,梅城司法所、梅城法律服务所、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三所”力量整合互动,共建“法律服务团”,助力法律服务。形成了审查提请、流转、审查、补正、审议、签发的全流程合法性审查机制,为梅城政府项目推进、古城改造等把好了决策的法治关、执行的法治关。完成了梅城(南峰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的授牌仪式,确定法律顾问周秋德律师入驻服务点,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就近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同时以“之江法云”为基础,秉承法律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理念,邀请驻所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开办线上线下“乡村法治大讲堂”,为梅城镇的干部群众提供全时段全系统全方面的法律服务。
五、践行枫桥经验,创新“17调”调解模式
2022年梅城司法所成功创建“浙江省枫桥式司法所”,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人民调解解决矛盾促进和谐核心要义,在“智在严州”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下,结合梅城镇特有的优势和底蕴,建立联合调解机制,组织各方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全面创新调解将专研小区邻里纠纷化解的“梅益轩”调解工作室、侧重古城保护宣传和旅游消费纠纷调处的“严大妈帮帮团”工作室、“老余”调解工作室及驻派出所“睦之道”调解工作室等融合形成梅城镇“17°一起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网格内就地化解。
2023年法治梅城建设主要设想
1、紧跟时代和人民需求,加强党建引领,改进法治工作模式,形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
2、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着力营造依法治国、崇德尚法的良好氛围,为法治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学法教育培训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将乡镇法治化综合改革成果推广运行,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保障。
4、传承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协调驻镇各部门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参与创新实践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模式,提高全员学法、普法热情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