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7089/2023-292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12-26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2023年,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施教育党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德育、项目建设和校园安全等六大提质增效行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推动建德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工作总满意度连续5年高于省平均分,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获评A等。
一、2023年工作亮点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52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按规定配备到位比例达86.5%。培育系统党建工作优秀案例22个,打造“三强双优”党建示范点5家,获评浙江省中小学示范性党组织1个,杭州市级六星党组织1个。
2.推进“十里寿昌江”研学。以“十链百坊”为契机,积极参与“十里寿昌江”联组工作,丰富研学路线,助力打造“十里寿昌江”文旅共富样本先行区。组织1.6万人次参加“寿昌江”两岸4个乡镇研学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3.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当年投入3.7亿元,完成彩虹幼儿园等12个项目,其中寿昌中学教学楼、洋安幼儿园二期、大同一小综合楼、南峰小学教学楼等10个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900个。在充分征求家长学生意愿基础上,撤并三都小学梓里校区、航头中心小学石屏校区。建设老年学校13所,实现乡镇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
4.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两项创建为抓手,全力改善教育基础条件,教育教学装备投入2780万元,交互型多媒体覆盖率达到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4.98%。新增省现代化学校5所、省老年教育优质学校1所、浙江省文明校园1所、杭州市文明校园2所。
5.五育融合不断深化。推动全员德育导师制“一校一策”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思想引导。积极推进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和构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攻坚行动试点市工作,全年资助学生 8587人次,资助金额752万元。
6.学生午睡质量大幅提升。构建人大监督、政府引导、教育领办、学校主体、社会协同的中小学生午睡推进模式,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改建午睡场所1100余处,成为杭州地区首批开展全域“躺睡”模式的区县市之一。相关做法在中国教育报、杭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获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瑾批示。
7.校园“暖手工程”温手暖心。将解决“学生冬季洗手冷”问题作为民生实事“微服务”项目,投入130余万元在全市16所幼儿园、31所小学实施校园温水龙头改造项目,3.52万名学生受益,切实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8.教师队伍素养整体提升。实施“一日六好”师德(仪表好、语言好、行为好、业务好、学习好、安全好)行动,将师德行为纳入评优评选的基准底线。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开设各类培训班36个,参与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实施“四名工程”建设,认定建德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243名。引进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室30个,设立建德市名师工作室37个。聚焦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建设3个校际合作联盟,促进农村薄弱学校资源共享,抱团成长。
9.教育研究模式更有实效。构建“新安17研”体系,以学定教、以研促改,累计调研课堂2428节,形成建议1250份。聚焦核心素养,开展专题教研活动364次,参加杭州市及以上教学能力评比等活动获奖889项,教育科研成果在杭州市及以上获奖92项。
10.服务城市发展更加有力。围绕古府旅游、建德师傅等主题和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各类社会培训8.2万人次,重点培育豆腐包师傅、草莓师傅、大同阿姐等专业人才512人,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完成成人学历提升3138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3123人次。
11.校园环境保持和谐稳定。创新平安校园建设做法,坚持一校一策,建立红黑榜通报机制,通报红榜学校18个,黑榜97个,涉及隐患整改620余项。创新“159”反诈体系相关做法获省级专刊录用,诈骗短视频在国家反诈中心录用发布。平安校园规范化建设经验入选《浙江省各地、各高校守护学生生命安全工作经验汇编》。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市教育局聚焦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实施“六大提质增效行动”,突出“六个着力”,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为我市建设“幸福宜居之城、文旅共富样本”贡献最大教育力量。
1.坚守政治站位,着力在强化党建引领上抓长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教育系统“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行动,开展系统党建工作优秀案例和党建示范点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紧盯重点领域权力阳光运行,高标准规范办学,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全领域打造清廉教育。
2.践行教育公平,着力在优质资源供给上深作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学校布局,续建、新建12个重点教育项目,完成明珠小学改建和新安江一中改建。实施李家中心小学教学楼,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综合楼等一般性项目建设,推进教育装备换代更新和“学在建德”教育数字化改革。
3.聚焦全面发展,着力在五育融会贯通上聚合力。成立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全面提高区域思政课水平。继续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推进“新安德育导师”品牌建设,整体提升德育实效。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水平,丰富“1+X”课后服务。加快实施体育评价改革,举办首届初中生劳动技能大赛,不断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
4.深化内涵发展,着力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再提速。继续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发挥“双减”专班的牵头作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深化中小幼教学共同体建设、公办初中提质强校和跨区域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与严州府合作建立“建德美食加工制作实践中心”,加强与杭职院合作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开展“建德师傅”“助农项目”等培训,推进成人学历提升,实现全市村(社)老年学堂建设55%覆盖率,增强教育服务建德经济能力。
5.创新引育机制,着力在教师队伍优化上激活力。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一日六好”师德评价,做好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建设“三轴五层”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四名工程”“名师工作室”“新安名师”“新安课堂节”等载体,引导教师分级晋优,推动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化。加强区域共富合作,做好30名对口服务教师服务保障。
6.注重和谐稳定,着力在平安校园建设上增实效。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落实落细,实施校门口交通治堵工程、智安校园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等三个工程,形成校园安全隐患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不断提升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