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中的建检身影!
时间:2023-10-23 14:54 来源:建德市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10月19日下午,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建德站活动举行。本次亚残运会建德站火炬传递全程有128名火炬手,其中有36名残疾人火炬手。在火炬顺利传递的背后,也有大批的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建德检察的几名青年干警就投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为这些残疾人火炬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浙江日报记者 徐彦 摄




0唐红:心向未来,同爱同在




叮咚!



各位小伙伴,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工作征集一对一联系火炬手,请各位党员同志积极报名。作为团支部副书记,我立即响应,举手报名。


在本次亚残运会建德站火炬传递全程共有128名火炬手,我对接的39棒火炬手是一名听力重度残疾的女孩袁娅清。她曾获得全国残疾人工匠大赛面点制作二等奖、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等功、省第七届十佳大学生等荣誉和奖励。在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我犯了难,该如何与听力残疾人员进行交流呢?好在工作组细心安排了残疾人火炬手志愿者的培训,对服务礼仪、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加上我前期通过信息文字方式与火炬手沟通也是畅通无阻,我对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充满了信心。



1018日下午,我在高铁站接到了来建德参加火炬传递仪式的火炬手。看到面前年轻阳光的女孩,难以想象是位听力障碍人士。在接到火炬手送至酒店途中,我带着她沿着新安江沿路介绍了美丽的新安江、建德美食豆腐包以及火炬传递路线等。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虽然火炬手带着人工耳蜗,但是还是无法像健全人士一样交流无障碍。而此时语音转化文字的小程序为我和火炬手的沟通助了一把大力。火炬手也很开心的在起跑现场合影留念。



在之后火炬正式传递过程中,我看到袁娅清热情地与现场观众挥手、互动、合影,我想她应该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亚残运会的热情、建德人民的热情。火炬传递结束后,用手语拍摄了一段视频,表达了能够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建德站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并预祝亚残运会举办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在离别时刻的高铁站,袁娅清脸上挂着笑容主动与我拥抱,并努力的表达着她对建德人民和志愿者的感谢,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带着她的面点作品再游建德。



生活中,我们或许与残障人士交集并不多,但此次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想要正常的生活,就必须花费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去适应社会,残障群体在面临着困难仍能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这股精神十分难能可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祝贺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也希望全社会能够关心关爱残障群体,让我们能够一起心向未来,同爱同在。






0高天阳:无障碍,更是无障“爱”




作为一名曾经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我十分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服务保障工作。这次运动会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赛事本身的高规格,更在于它所面向的特殊群体——残障人士。



在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部门为残障火炬手提供了各种无障碍服务与保障,例如紧急呼救按钮、低位扶手、坡道、无障碍电梯,以及轮椅、适配器、陪跑员等等。诸多温暖的细节,无不彰显了建德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告诉我们,应当尽可能排除那些偶然的运气因素对命运的影响。大多数残障人士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意外等因素,导致其在一些能力上存在短板,但能力的缺失并不意味着他们应当丧失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资格。这个社会不仅属于健全人士,也属于残障人士,残障人士的生活方式理应得到尊重与保障。正如上野千鹤所言:一个理想的社会,不是强者可怜弱者,也不是让弱者变成强者,而应该是弱者能以弱者的姿态有尊严地生活。


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不仅体现在运动赛事中,也将融入到社会日常中。20239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引入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目前,在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也许仍然存在不足,但我相信以这次亚残运会作为契机和引领,我们能更好消除残障人士与社会交互的障碍,共同打造残障友好型社会。




 



0吴成:残健共融 我的深情为你守候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对一火炬手联络志愿者加入到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去。在成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之前,轮椅应该怎么推得平稳,怎么进行拐弯,如何控制速度?这对于我来说,都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时间紧张,于是便在夜间加班加点学习,让小伙伴坐在轮椅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推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练并纠正,我也慢慢熟悉掌握了轮椅推行方式。我所对接的是22棒火炬手胡志耘老师,是浙江好人、杭州市功勋志愿者,20年来他带领残疾人志愿者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他所在的自强志愿者服务总队曾获国家级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初次见到胡老师时,胡老师精气神十足,自行使用辅助拐杖下楼。“胡老师,您好,我是您的联络员吴成”,“哎,吴成你好,你好”,老师热情伸出手与我握手。之后进行实地勘探过程中,我们很顺利的进行了路线踩点与试推行。等候间隙,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建德人,我向胡老师介绍了建德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胡老师望着流淌的17度新安江水,提到自己参与的钱塘江边喊潮志愿服务活动,眼里是满满的自豪,也很感谢我们提供服务的志愿者。



下午,活动传递正式开始。脑中对于传递轮椅推行要求一遍遍演练后,终于进入到实战环节。将轮椅推行到指定地点,转45度角进行火炬点火,90度角交接动作合影,之后匀速自然向前推行。火炬手热情与群众挥手,在欢呼声中推行至下一棒火炬交接处,与下一棒进行火炬交接,最终推行至路边,圆满完成该棒火炬传递。本届亚残运会火炬名为“桂冠”,正逢桂花盛开的日子,以杭城桂花的芳香四溢,寓意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办赛理念,最终亚残运会圣火将一路传递至杭州奥体中心主火炬塔。此次参加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志愿活动,让我对残障群体有了切身的了解,他们需要我们给予平等和尊重,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力所能及给予适当的帮助。我们同一片天空和大海,在社会一同拼搏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无障碍环境,让爱无碍,让我的深情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