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7089/2023-247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01-30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2022年,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为目标,高质量实施建德教育“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优质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我市教育公众满意度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获评A等。
一、2022年主要工作
1.强引领,党的领导更加有力。着力推进“双减”、校园疫情防控等中央重大决策落实落细。实施“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年”行动,开展“四学五讲六赛”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获评“建德廉线”清廉学校示范点5所,杭州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示范点3个、优秀案例2个。
2.强载体,师德师能切实提升。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大同初中校长鲍有林获评杭州市第七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认定第二届建德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133名。聚焦精准赋能,建设建德市级名师工作室37个,杭州市乡村名师工作室30个,重点培育“新安名师”86名,组织130名近三年入职的非师范类教师和77名新入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举办首届新安课堂节。
3.强德育,铸魂育人入脑入心。推进全员德育导师制,由3800余名教师组成德育导师队伍,实现“人人皆导师,生生有导师”。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建德市新时代好少年10名,获评杭州市新时代好少年1名。以“最美1m2”活动品牌为载体,扎实开展“浙江有礼.德润建德”教育,明镜小学获教育部经典诵写讲大赛一等奖,三都中心小学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4.强素养,五育并举扎实推进。不断巩固“双减”成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引进社会资源进校园,因地制宜开设课后服务拓展性课程637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劳动生活技能大赛,在全国和省市各类体美劳等比赛中获奖78项,其中一等奖24项。获评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1个,体育评价改革列入省级试点项目。
5.强合作,发展动能充分释放。深化四所高中和杭州主城区名校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明珠小学和洋溪小学成立明珠教育集团,探索“同理念、同制度、同考评、同管理”的“四同”办学模式,提升洋溪区块基础教育水平。主动对接萧山、临平30名优秀老师来建开展组团式对口服务。
6.强普惠,学前教育提级创优。通过省二级园验收12所,省二级以上资源覆盖率92.44%。以5所“省一”幼儿园为核心,联动19所公办园形成集团化办学,名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2.10%。全市普惠性幼儿园37所,3-5周岁幼儿入园率97.2%,普惠率98.19%。40所公民办幼儿园与杭州临平区、余杭区全方位结对,实现“结对互助百分百”。
7.强创新,职教成教品牌凸显。制定《建德市“十四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0余家,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比例占67%。组建“培你共富”党建联建,开展豆腐包师傅、草莓师傅等培训41期,参与1700人次。创成省成人教育品牌项目5个,获评全国助力乡村振兴品牌项目1个,入选教育部优质课程1门。
8.强投入,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完成新安江二小二期等教育项目13个,新增学位990个,投入2600万元更新电脑多媒体、课桌椅等教育装备,投入2580万元对43所学校进行校舍维修,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人民群众获得感真实可见。依托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新建新安江老年大学1所、新型教学空间47个,改造智能阳光厨房34家、灯光智能化控制教室1000个,配备心理健康设备57套。创浙江省现代化学校5所。
9.强改革,数字成果全民可及。打造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互联网+”教育共同体29对,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开发“新安护学”学生上下学服务系统2.0版,相关案例入选浙里改公众号竞跑者专栏。推进数字化精准资助,资助学生8400余人,资助金额700余万元,入选浙江省财政厅 “扩中提低”学生资助政策试点县市。
10.强保障,努力维护和谐稳定。着力建设“无疫学校”,从严标准抓好学校疫情防控体系。依托护校安园“520”安全体系,建成智安校园115所(含校区园区),优化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感。扎实推进“除险保安”,开展常态化督导,整改隐患258处。不断优化经验,形成“159”防诈工作法、“1314”消防工作法等较为可行的安全举措。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教育局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努力实现教育发展公平而有质量,学校发展多样而有特色,教师发展专业而有素养,学生发展全面而有个性,教育治理规范而有活力的目标,打造更多具有建德教育辨识度的成果,让美好教育为“两个先行”的建德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一)教育党建提质增效行动
1.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全面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指导,抓好“七张问题清单”落实,以党建统领教育改革发展。
2.清廉学校建设全覆盖。围绕“清廉五建”(党的建设、法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清廉课程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具有建德辨识度的清廉教育品牌,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3.党建品牌升级全覆盖。深化党建示范联建联创,推进党建品牌“三融合”,即党建品牌与育人工作相融合、与教师成长相融合、与学校改革发展相融合,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4.“红色种子”育人全覆盖。在全市开展以“红烛先锋引领、红色课程研读、红色阵地建设、红色研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种子育人计划,充分利用红色乡土教材《红旗飘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二)教育教学提质增效行动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三联式常态化开展名园集团交流和结对园互助工作,深化“五项工程”,打造“一园一品”美好亮点。鼓励通过省一、省二创评,努力扩大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补齐短板。有序推进学前教育共富,确保学前教育普惠率98.2%以上。
2.落实和巩固“双减”成果。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积极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建立基于五育的全方位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稳妥规范实施2023年初中招生政策。
3.深化城乡教共体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城乡教共体学校和明珠教育集团等市内名校集团的定期合作交流、定期诊断评估,着力提升洋溪等区块基础教育品质。改善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创新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帮扶形式,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加快推动县中崛起。深化4所普通高中跨层级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加强多样化办学,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新安江中学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学课堂”教学模式,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和寿昌中学积极促进育人转型,打造音乐传媒、崇德美术等特色育人体系。
5.促进职教提质培优。积极推动新安江职业学校二期工程,紧扣当地产业发展结合学校特色专业,做大做强主干专业。探索校企合作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6.做优做强“培你共富”。探索搭建“培你共富2.0”平台,有序开展“双证制”“享学银龄 数智365”“豆腐包师傅”等培训工作。聚力高质量老有所学,完成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全覆盖。
(三)教师队伍提质增效行动
1.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落实师德师风“七严禁”,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继续做好师德全员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和专项整治;加大对师德师风的查处力度,扩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打造“建德师德”区域品牌。
2.加大优秀人才招引力度。继续深化区域共富合作,积极对接杭州市山区4县共富行动,扩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的招引力度,深化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和培育,招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
3.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加大“四名工程”考核,抓实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杭派新安名师和新安课堂节等工作,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非专业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加大暖心行动推行力度。完善《全市中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加大优秀教师选树,继续实施爱心晚餐,鼓励学校实行弹性上下班和“心情假”等制度,开展健身活动,提振教师队伍精气神。
(四)学生德育提质增效行动
1.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党组织书记牵头,全面统筹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力量,深入挖掘和运用各种育人资源的思政元素,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实践基地和精品项目。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四学五讲六赛”活动,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3.深化全员德育导师制。实施“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作用。进一步优化全员德育导师制考评机制,开展“三规范”(规范培训、规范内容、规范评价)德育导师培训,整体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展新一轮学生心理筛查,定期追踪有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强化体美劳协同发展,推进足球、传统艺术进校园,推动近视防控率每年下降1%,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和劳动教育大赛,承办杭州市第十届培智学校学生特奥会。
(五)教育项目提质增效行动
1.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新型教学空间,强化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新安护学”的应用,深化精准教学、精准资助,探索数字化体育评价改革。
2.统筹推进教育项目建设。修订完善《建德市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办法》,完成洋溪小学、寿昌中学教学楼、洋安幼儿园二期和南峰小学教学楼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塘坞(彩虹)幼儿园、明珠小学改扩建、乾潭第一小学迁建等项目。
3.实施教育装备项目化配送。计划投入2600万元更新一批教学电脑、多媒体一体机、新型教育空间和图书。对20所学校进行无线网络升级,改造中学实验室30个。
(六)校园安全提质增效行动
1.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加强对校园涉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研判,坚决管住重点领域、重点阵地、重点对象和重要节点。开展校园读物排查,防范低于宗教邪教向校园渗透。
2.推进雪亮工程和智安校园建设。完善安全防护网管控体系,结合新安护学上下学服务系统,建立风险隐患四色预警,数字化监测学校安全管理行为,形成校园安全隐患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
3.强化校园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加强浙江省校园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和《建德市平安校园规范化建设管理手册》应用,优化安全检查队伍机制,提升隐患排查整改能力。建立区域安全互助行动组,定期开展安全互查、互学和交流活动。
4.打造提炼安全教育特色品牌。坚持四个一行动(每天一分钟教育、每周一项检查、每月一堂安全课、每学期一次演练),确保防疫、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溺水、禁毒、反邪、防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心理健康等各项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并形成有实效的亮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