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1015/2022-259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市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2-07-27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今年以来,建德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杭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试点、强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上半年,预计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7%,农业总产值增长7.4%,在杭州地区均排名第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6%,达17239元,在杭州地区排名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93,比上年同期缩小0.06。1-6月,集体经济总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9.4%;121个村完成“5030”任务、占比50.6%。“三农”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农民共富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多措并举,稳产保供任务抓紧抓实。一是把牢供给“主心骨”。粮食播种总面积18.2万亩,其中水稻9.36万亩,小麦1万亩。生猪累计出栏12.76万头,同比增长109.9%,预计渔业产量基本同去年持平。二是严守耕地“防护线”。上半年,“非粮化”整治面积1.93万亩,完成整全年总任务数的85%。已完成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8万亩整体工程总任务量的90%、2022年的补建任务9800亩的测绘与资料收集工作,可以按期完成任务。三是提升科技“推动力”。制定《建德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方案》、《建德市农业“双强”项目规划布局方案》。上半年,全市入库省级农业“双强”项目3个。确定戴农富高标准蛋鸡全自动养殖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为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项目。
(二)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一是农业产业平台梯度培育。围绕“一镇一业”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三都、莲花、大同、大洋、航头等5个杭州市级整镇推进山区农业产业试点,打造大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成杨村桥镇国家级农业强镇认定工作、航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工作。二是农业优势产业重塑。召开云上苞茶节及草莓“标准地”建设推进大会,开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杭州地铁站及线上宣传。《建德市探索打造山区农业标准地撬动产业变革重塑》获徐文光副省长批示肯定。举办第三届长三角大学生“农创日”活动,促进四季草莓红、禾下乘凉梦等5个优秀农创客项目落地。三是农产品地标品牌提振。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响“建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一标一品一产业”“一县一品一策”融合发展模式,健全品牌运作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草莓、苞茶、鸡蛋等产业发展层次。
(三)因地制宜,乡村建设工作稳扎稳打。一是持续擦亮乡村人居环境底色。每月开展乡村环境督查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的问题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开展“村美景靓 建未来”最美村、最差村评选活动,对全域229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日常考核,真正实现全域美持久美。二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新安江美丽田园风情线入选“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安诗路”未来乡村共同富裕引领带入选杭州市未来乡村共同富裕引领培育计划。4个市级特色村上半年累计完成25个计划实施项目,真正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三是扎实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之江村列入首批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名单,并通过省级验收。《以摄影产业发展撬动乡村内生动力——建德下涯镇之江村》初步入选省级未来乡村十大典型案例。
(四)创新驱动,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开展闲置农房盘活试点。5月,农业农村局被列入省“浙农富裕”应用农房盘活数字化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推广应用单位。开展全市闲置农房摸底调查,上报推介杭州市32个闲置农房盘活推介项目,27个项目在杭州市闲置农房招商频道上线发布,已成交项目2个。二是推进乡村“智治”行动。先后获评杭州市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名单、杭州市数字乡村“景秀计划”首批应用场景、建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建村钉”整县制推进案例》入选浙江数字乡村“金翼奖”—“双十佳百优村”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案例。三是探索强村富民路径。推行“链组党建”做强党建联盟,通过组团方式发展来深化改革、创造价值,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带动共同富裕。推行村庄经营、实施“草莓标准地”、推进“共富联合”、联办“强村公司”、探索“农民持股共富”等发展路径,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下一步计划
立足“稳与进”、“有与优”、“美与富”、“引与育”,推动强村富民实现新突破。一是以高质量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强优势,补短板,做精做强草莓全产业链,持续推进草莓“标准地”,启动建设蛋鸡养殖生态园,同步推进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向优势区集聚,实现产业形态由“小特色”向“大产业”升级。二是以高标准生态建设为本底,擦亮共同富裕的美丽底色。持续实行“一月一暗访,双月一晾晒,一年一考评”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一廊十线”精品线提升,做好三江诗路共同富裕示范带培育,全力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三是以高质效数字化改革为动力,提升共同富裕的发展动能。建成4000余平方米数字展馆,推进云上稻香等三农新基建试点项目,积极建设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和未来乡村。做深做精做透“建村钉”“数智草莓”等多跨场景应用。四是以高效能乡村治理为保障,夯实共同富裕的平安基底。形成具有地方品牌特色乡村治理“德·治理”模式。运用好省“三资管理”和“智慧管家”“村级工程一件事”等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确保在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市创建中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