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852/2021-209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发文机关(发布机构) | 成文日期: | 2021-05-13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建规划资源〔2021〕23号 |
为贯彻落实2021年1月19日杭州市规委会关于《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专题会议精神,按照1月25日杭州市域普查工作专班的工作总体部署要求,我市立即启动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复核等工作,全面摸清文化遗产保护家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强保护和传承力度,为下步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提供规划依据。现结合建德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应保尽保”要求,精心保护文化遗产、有效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建德文化软实力。此次开展的全市域范围历史文化资源普查重点要做好新增资源普查和已公布名录复核,建立预保护名录和档案,落实点位控制,完善法定名录信息档案,落实法定名录保护范围,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应保尽保。在已公布历保、文保名录基础上,对全市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全面盘清文化资源家底,准确掌握文化资源状况,科学评估文化资源价值。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乡村地区具有乡愁记忆的文化资源、各时期具有时代性的公共建筑和纪念建筑、不可移动资源、可移动资源及非物质资源,以及体现历史文脉的线性文化资源等,通过全面普查,将散落的历史文化遗存“串珠成链”。
(二)强化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力度,坚持从严保护,依法保护,重点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落实保护范围及点位,明确保护内容,清单化列明,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有效管理。
(三)加强综合利用。在普查基础上,分类整理形成体系,分阶段进行修缮保护、展示传承、开发利用,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观风貌提升、新型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改善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一批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成果,丰富城乡建设内涵,打造文化标志,讲好建德故事,统筹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三、具体任务
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要点》要求,做好新增补资源普查、拟推荐的保护对象和已公布名录复核,共13项表格填报,具体包括:
1.普查新增资源点:(1)重点针对古民居、宗祠、古井、古桥、古庙等乡愁记忆的古建筑;(2)重点针对近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时代性、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教育遗产、革命遗产、老字号、特色居住建筑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近年考古工作新发现的古遗址、古墓葬等,重点针对古县城城址、窑址、早期聚落址及名人墓等;(4)近现代名人摩崖石刻、碑刻、石雕 、岩画及新发现的石窟寺及石刻等;(5)体现历史文脉的古河道、古驿道、历史街巷、老铁路、老公路等线性文化遗产;(6)其他:水利文化遗产(古塘、古堰坝等)和农业文化遗产(圩田、茶文化系统等)等代表性文化景观及其他物质文化遗产。(7)重点针对名人、名著、名品、名事、名曲、技艺、诗画、地名、志书、档案等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2.普查新增资源片:各区、县(市)推荐一批拟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并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点普查汇总情况,对资源点密集的拟推荐重点进行现场踏勘核实,确定下一步规划推荐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
3.已公布名录复核:针对保护状况好的法定文化遗产,如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依托已有保护名录信息库数据,进一步对档案进行完善;针对保护数量大、保护状况堪忧、保护管理弱的法定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核对,确定留存情况、更新名录信息档案,并提出升级、合并、撤销或增补的建议;针对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范围内重点开展传统风貌建筑核查评估,建立杭州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名录。
四、工作要求
根据杭州市域普查工作专班工作统一部署要求,此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我市主要涉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任务,具体:
1.第一阶段:完成“一表一照片”填报并提交。完成新增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表中划“*”的填报内容,同时建立各类新增历史文化资源档案包,放入现状照片;已有公布名录复核的资源主要提供保护规划电子成果。按时提交给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完成时间:2021年2月25日。
2.第二阶段:完善“一表一照片一图”并提交。完善新增和复核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表全部内容和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档案包,提供空间位置图,并补充现状照片等其它档案资料。按时提交给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完成时间:2021年7月20日。
新增资源普查建档、已公布名录复核建档及相关提供资料按照《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要点》要求制作(详见附件3)。
五、保障要求
1.组织保障。为落实全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要求,衔接杭州市普查专班工作,我市成立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专班,成员单位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下设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分工,专班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力量集中干活,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同时积极发动各方力量,以乡镇(街道)、社区宣传员、文化员为核心,成立一批文化普查团队、督导团队,更好助力实施保护名录普查。
2.技术支撑。一是关于各普查内容的标准界定,由各牵头责任部门负责;二是普查过程,由市文广旅体局根据工作需要委托有经验、有实力的中介单位介入服务;三是通过网络、报纸等宣传平台,向社会公众征集和推荐历史文化资源。
3.资金保障。此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相关经费支出,统一由市财政保障。普查以现场实地踏勘和完善信息档案为主,初步预算为50万元,同时考虑目前普查名录数量不确定,后期资金根据实际普查数量予以追加保障。
附件:1.建德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名单
2.建德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各职能部门责任分
3.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要点
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建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德市农业农村局 建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5月13日
建规划资源〔2021〕23号(联合发文)建德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