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30182ZF190000/2021-2403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建德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1-12-06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12-06 09:41 来源: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陈伟霞委员:

您在市政协14届5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夜市经济”的建议》(第22号)已悉,市商务局高度重视,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提案办理小组,研究制定工作任务,拟定推进计划。党组书记、局长谢照昌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工作推进会,与市发改局、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及相关镇街等讨论研究提案答复工作。7月27日,就提案办理情况专题向何瑞洪副市长作了汇报,根据市领导要求,我局牵头又与各承办单位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们认为,夜间消费市场已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增长点,夜市经济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市商务局积极牵头,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关于“夜市经济”的工作要求,在促进“夜市经济”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落实规划,有序推进我市夜市经济布局

近年来,我市围绕小城镇综合整治目标,坚持“小城镇综合整治示范到哪里,夜市经济推进到哪里”的总基调,形成主城区、古镇、特色街区的夜市经济发展布局。从条件相对成熟的古镇入手,先行培育打造夜市经济的样板。去年,我市寿昌镇中山路、梅城镇正大街成功创建成为杭州市高品质步行街(杭州市共8条),寿昌镇被评为省级现代商贸特色镇,为两镇进一步发展夜市经济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今年以来,我市以双江街为培育重点,市商务局会同新安江街道、市旅投公司,制定了双江街高品质步行街创建计划,多次邀请杭州市商务局领导来我市对双江街创建为发展“夜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高品质步行街进行现场指导。市旅投公司坚持“保留一批、淘汰一批、招引一批”原则,不断地调整双江街夜市业态,为创建高品质步行街开好局起好步。同时,洋溪夜宵一条街通过几年持续的宣传和提升,已成为广大市民夜宵的好去处。今年以来,我局又会同大同镇,借大同镇创建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的机遇,拟投入2000万元对江滨大道进行改造,积极培育大同镇夜市经济的发展等等。

(二)打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主城区《江清月近人》沉浸式演绎节目的基础建设已于2020年10月基本完成,今年3月2.0版本正式开演,提升了游客观看体验。双江步行街的“微改造、精提升”项目通过对室内装修改造、提升夜景亮化工程,逐步升级成为主城区新地标。今年以来,双江街G20酒吧、白沙夜宵等夜市经济项目已对外开业,双江汇KTV也即将开业。梅城镇针对接待能力欠缺问题,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花间堂民宿、九野精品民宿、云觉七境精品民宿等一批特色民宿,提高古城夜间接待能力,预计今年十一,古城酒店、民宿床位数将超2000个,餐饮可同时容纳超1900人。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各种需求,重点打造一批茶室、酒吧、音乐吧等聚客能力强的新型业态,推出古韵乐吧、木里酒窝等夜间网红打卡地。寿昌镇今年投资600万元对中山路、西湖水街等夜间经济核心街区及周边进行亮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集镇夜景品质,并进一步完善主干街区和周边的旅游设施配套,更是在软性配套上完善夜间公共服务,放宽集聚区的摆卖管制,允许晚20至凌晨2时街面正常营业,通过新增临时停车位、定时放宽路边停车限制等措施为夜间消费临时停车提供便利。此外,开展引流政策和新业态扶持,在寿昌古镇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挖掘寿昌原有市井文化,把原有“寿昌夜市”的露天经营户全部迁入“夜宵一条街”。截至6月,寿昌镇全域接待游客49.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19.58万元,夜间经济占比超60%以上。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都加大了对夜间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服务力度,城管、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服务,持续完善水电供给、污水排放等措施,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文化赋能,充实夜间消费内涵

主城区主推《紫金滩》等反应建德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的优秀剧目创作,培育建德婺剧、非遗等艺术资源和专业的、乡土的演艺人才,打造文化中心等剧院式《紫金滩》等演出的常态化和旅游化。梅城镇依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运用“街区+”演艺、非遗、民俗、旅游等夜生活模式,打造常态化演出为主的综合性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推出《艺说严州重逢梅城》演绎项目,将严州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故事、经典名著整合其中,开发了一场融入民众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经典文化形象。今年5月,3D城墙灯光秀正式启动运营,生动展示严州古城千年历史脉络,展现严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梅城镇重点打造总兵府遗址公园、青柯亭,点亮南北峰塔,切实形成一批夜间可看、可游、可赏的场馆景点。同时着力营造高品质夜间消费体验环境,设置常态化驻唱表演区进行时尚互动的驻唱表演,在东门街开展杂技、魔术、电影播放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寿昌镇推进“寿昌文化宵夜”打造,将寿昌文化充分融入夜经济中,让游客在“7080老街”体验面塑、竹篾、弹棉花、铁艺、裁缝等千年的文化和传承,并在步行街区、百姓大舞台、老茶馆等地举办舞龙、威风锣鼓、婺剧表演、乡村民俗晚会等富有传统韵味的文化体验活动。

(四)特色餐饮,打响区域美食品牌

主城区以双江街为依托,主推致中和、青岛啤酒、农夫山泉等特色产品专营店,引进浙哩火锅、白沙夜食堂等特色美食,为游客创造独特旅游购物体验的同时满足游客美食消费需求。梅城镇着力打造“严滋味”美食广场,举办“严滋味”小吃大赛,落地地域特色小吃28家,并成功引入娃哈哈奶茶、中街1946、五条人等网红店铺16家,外婆家、严州三十一道、德府火锅等9家知名餐饮业态。去年11月和今年5月,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市餐饮协会部分会员单位赴长沙、成都考察夜市经济,借鉴长沙的做法,成功在梅城镇复制了建德版“超级文和友”-严州三十一道,自开业以来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每天营业额超2万元以上。同时以传统文化节日为载体,挖掘饮食背后的历史文化,推出了建德豆腐包、严州汤圆、水垃圾等地域特色餐饮品牌,不断提升其严州辨识度,增加饮食文化的表达途径和对节日活动的黏性,让梅城的夜晚给游客留下更多鲜活的记忆。寿昌镇推广“寿昌味道·味道寿昌”旅游品牌,统一VIS标识标志,挖掘包装豆黄馃、千层糕、炒粉干等16种寿昌名小吃。以线下服务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夜间经济产品、品牌、活动,成功打造“寿昌909”夜间经济品牌。在寿昌古镇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挖掘寿昌原有市井文化,把原有“寿昌夜市”的露天经营户全部迁入“夜宵一条街”,整街34家店铺出租率达100%。同时,结合自身文化和旅游特点,在饮食方面推出了“寿昌炒粉干”、“寿昌肉圆”、“寿昌水晶糕”等传统美食以及“东南亚美食”、“慈伽粽子”、“紫砂烤梨”等网红美食,打造寿昌宵夜文化。我市通过不断提升“严滋味”、“寿昌909”品牌的辨识度,增加饮食文化的表达途径和对品牌的黏性,让建德的夜晚给游客留下更多鲜活的记忆。

(五)政策引导,培育夜市经济主体。

去年以来,我市对商贸发展政策作了修定,主要围绕新建商贸项目投入、项目改造提升、大型商贸综合体、商贸特色街、品牌建设、促销推广,知名品牌落户、做强做大等方面进行扶持,今年以来,累计兑现扶持资金共700万元。

2. 当前夜市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防控新常态对当前夜市经济冲击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居民消费习惯逐步改变,实体消费比例降低,进一步刺激推动了线上销售、网络零售的发展。

(二)消费力后劲不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来看,我市常住人口为44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4%,老龄化严重),而户籍人口51万人,外流人口7万人。年青壮劳动力的外流,相当程度上降低消费需求,对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存在长期制约。同时,来我市旅游的团体多为中老年团体,消费能力有限,难以拉动夜间消费。

(三)主城区夜经济氛围集聚效应欠缺。当前主城区重点打造双江特色步行街,尽管初有成效,但夜经济集聚效应仍有欠缺,而双江街有限于地理位置、区域大小,后期扩展提升空间不足。

3.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合理规划,持续推进我市夜市经济发展。目前,我市“十四五”现代商贸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规划中以新安江、梅城、寿昌为三大夜生活地标集聚地,以“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读、夜健”等六大夜间经济业态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夜间消费空间和消费环境,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做好梅城、寿昌古镇夜市经济的基础设施提升、业态调整、项目招引工作。二是借美丽城镇样板镇打造的机遇,做好大同、乾潭及更楼、洋溪等特色街的打造。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推夜间经济发展。我市商贸发展政策执行至今年年底。市商务局将牵头对新一轮政策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突出夜市经济,扶持夜间经济发展。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场景提质改造、夜间经济重点项目打造、夜市主体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夜间经济市场主体品牌建设,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做好争取上级有关专项资金工作。

(三)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打好“新安江梦幻夜地标”、“严滋味”、“寿昌909”、“洋溪食盒”等特色品牌宣传的组合拳,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加大市外招商、旅游推介力度,开展主题活动、旅游节庆活动,创新宣传载体,提升宣传效果,进一步深厚夜间经济商圈氛围,增强当地经营业主的发展信心,提升我市特色品牌的影响力。

(四)加快商贸项目建设,为发展增添新动力。加快严州时代广场、悦荟17°广场(八百伴)、建德恒大御湖庄园、喜来登酒店、希尔顿酒店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完工早投入运行。依托特色餐饮美食、购物商场、各类公共场馆及公园、景区等活跃人员密集区域,指导建设示范街区,为夜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动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及我市“夜市经济”的发展给予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对我们的各项工作继续予以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