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17708/2020-033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钦堂乡 成文日期: 2020-05-07
有效性: 规范性文件登记:
文件编号: 钦党委〔2020〕14号
关于印发《钦堂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05-08 14:41 来源:钦堂乡 浏览次数:

根据《建德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市委办发〔2020〕6号)、《建德市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细则》(建治〔2020〕1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本乡实际,制定钦堂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全委会精神,按照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建功立德”地域人文精神,弘扬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妇女精神”“合作模范”精神,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塔基”工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乡村建设,牢固树立强党建、优治理、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治理体制和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为钦堂乡小乡镇大发展大作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分步推进,试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钦堂乡村治理体系。全乡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显著提高、融合程度更深、体系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到2021年,创建1个省级善治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以及3个市级善治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委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与满足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部门联动,鼓励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成果共享。

四、主要内容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和落实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下届村级组织换届,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健全后进村党组织整转市级直抓机制,完善后进党组织“五个直抓”制度,全面完成后进村整转。(牵头办公室:党建办)

2.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化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持续开展“标杆50 进位百佳”创建互看互学互比活动,到2021年底争取实现全覆盖。健全干部走村访户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建管用水平。(牵头办公室:党建办)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广开渠道吸引致富能手、乡贤、本乡本土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推进党建网格与全科网格“双网融合”,做到党员组织进网格、志愿服务入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实现服务管理零距离。完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机制,开展“党员示范岗”争创等活动,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和村级事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办公室:党建办、综合信息指挥室)

4.深化“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聚焦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治理、为民办实事等重点,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聚焦群众“关键小事”服务破难,提升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牵头办公室:党建办)

5.完善“六事一日”工作法。将“六事一日”作为村干部管理的基本的底线要求和村级班子考核的基本要求。深化细化“常态走访、每日坐班、每周例会、每月审帐、每季议事、年底述评”做法,进一步优化运转“六句诀”,规范村级党务村务服务财务,抓实“五议两公开”。(牵头办公室:乡纪委)

6.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农村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建设。围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充分发动群众作用。组织好青年、老年、妇女、乡贤等群体,努力壮大乡村治理骨干队伍。(牵头办公室:党建办)

7.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支持和保障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村民自治章程开展工作,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牵头办公室:公共服务办)

8.提升乡村法治水平。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植法治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服务。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积极开展省级民主法治村创建,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到2021年,全乡创建民主法治村2个以上。发挥人民调解深入基层的优势和职能,化解矛盾纠纷,为乡村自治提供保障。(牵头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司法所)

9.弘扬“建功立德”文化。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建功立德”地域人文精神;依托综合文化站、文化礼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推进村级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用活“堂前燕”宣讲队。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牵头办公室:党建办、公共服务办)

10.推进乡风文明培育。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涵育淳朴民风。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寻找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牵头办公室:党建办)

11.加强农村文化引领。深入开展文化兴盛行动,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组织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和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再升级。结合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民丰收节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环境。(牵头办公室:公共服务办)

12.发展乡村产业。按照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在治理中发展,成为富民增收、乡村善治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聚焦平台建设,发展以水稻、粮油为主的“一镇一业”,带动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牵头办公室:农业农村办)

13.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不断提升全域美丽乡村颜值。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线建设,巩固洁化序化美化百日大行动成果,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建设,聚焦沿路沿线、聚焦村容村貌和垃圾分类,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牵头办公室:农业农村办、村镇建设办)

14.切实推进消薄增收。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切实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到2021年全面消除总收入30万元和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50%村达到“5030”目标。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行动计划,坚持因户施策,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兜底、产业开发、就业帮扶、转移支付等力度,实现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牵头办公室:农业农村办)

15.提升为农服务保障。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努力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建立代办服务事项清单,提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田园社区”建设,积极农村田园社区(牵头办公室:公共服务办)

16.深化清廉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三小五亮”建设,通过干部亮“职”、清单亮“权”、公开亮“项”、监督亮“责”、清廉亮“效”等方式,全面加强村级小微权力、小型工程项目、小额资金拨付的管理监督工作,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切实加强村级工程管理和村级债务管控,提升村级财务“双代理”水平,用好“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及时预警、抓早抓小。(牵头办公室:乡纪委)

17.惩治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统筹谋划、强化监督,健全检查监督与阳光监督、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深化“最多反映一次”工作,拓宽信访渠道,健全举报制度。(牵头办公室:乡纪委)

18.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最多反映一次”改革,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最多反映一次”信访代办,建立完善覆盖全域、互相协调、有机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加强智慧化应急综合指挥中心、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和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牵头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公共服务办)

19.推进村级智慧治理应用。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通过“网格+网络”,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信息收集、研判、流转、处置等系列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村级“雪亮工程”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乡村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进一步夯实基层智慧治理基础。(牵头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

20.探索“乡村善治”新模式。探索以“钦·亲 钦·清 钦·情 ”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人人参与、乡贤助力、数字乡村、消薄增收、便民服务、村企共建、温馨关爱、邻里和睦、最美选树”等十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善治模式,让乡村治理充满广度、热度和温度。(牵头办公室:农业农村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办公室和村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钦堂乡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在乡农业农村局),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二)明确职责任务。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及时协调推进具体工作。各相关职能办公室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各自职责,加强工作联动,全力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三)强化督查考核。乡纪委定期对乡村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措施不力的进行重点督查、函告约谈。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列入各村综合考评,对未履行工作职责造成恶劣影响予以追责,行政村在年终不得评优。

(四)加强宣传引领。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载体,增强广大群众对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普遍认知。及时宣传报道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进展、新情况、新经验,挖掘经验做法。深入开展乡村善治大比拼活动,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民群众人人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