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852/2025-0258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31 | ||
有效性: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
文件编号: |
《建德市李家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2月18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李家镇陆域国土范围,规划范围总面积104.97平方千米。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二、定位与目标
李家镇总体定位为浙西地质、遗址特色文化示范镇。发展目标为全国地质文化镇。加强菊石化石点、砾岩石林等地质文化资源保护,推进地质文化公园、地质科普长廊研学步道等地质研学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地质文化名镇影响力。加强“建德人”遗址保护利用,健全地质考古文化体系,建设微博物馆群、遗址公园、主题陈展馆,完善旅游接待功能,打造面向浙江省中小学生的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结合美丽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设施、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通过推广“蔬菜+粮油”轮作、发展林下经济、提升茶油和中药材特色产业等措施做强农林经济产业链,打造农业特色样板镇。
规划至2035年,全面形成安全韧性、集约高效、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成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和谐宜居、城乡融合的宜居、宜业重点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李家镇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带多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心即城镇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生活、产业、旅游服务等功能。一轴即沿311省道形成的发展轴,衔接大同和衢州。两带即劳村溪和大同溪河谷农业带。多片包括城镇生活片、工业发展片、生态保护片、三林经济片、地质文化综合片。
四、空间控制线落实
李家镇细化落实上位规划传导的三条基本控制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35.50公顷;落实生态保护红线996.61公顷;落实城镇开发边界93.59公顷。
同时,李家镇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五、用途分区规划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李家镇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李家镇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综合服务区、工业发展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和林业发展区。
六、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李家镇将城镇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合理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15分钟-5分钟”两级生活圈,加强社区、村庄治理的效能,配置形成镇域级—镇区级—村社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保护和传承丰富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彰显李家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镇域范围内多类型文化遗存纳入保护框架,构建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好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相得益彰。
八、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李家镇规划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重要公路线网,包括杭长高速公路、311省道、寿李线、管三线、大长线、长石线、上杨线、舒山线。规划形成“一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与“一横一纵”的次干路网体系,完善公交场站及公交线网建设,优化镇域交通设施。
九、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落实省级及以上生态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范围,推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林地占补机制,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严格实施陆地水域占补平衡管理,确保陆地水域面积保有量不下降,重点对重要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和修复,推进陆地水域环境治理,提升李家陆地水域水质净化能力。
十、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李家镇共划分2个单元,其中城镇单元1个,为李家镇城镇单元;乡村单元1个,为李家镇长林单元。详细规划应以单元划分方案为基础开展编制工作,允许单元范围按照详细规划相关管理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落实上位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和工程,谋划本镇的主要项目和工程。推进“以存量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保障规划稳定实施。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附图1.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三条基本控制线)(李家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