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受损为哪般
2021年8月的一天,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镇的杨某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葡萄园,看到满地掉落的葡萄时顿时傻了眼,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葡萄竟然大面积腐烂,这让杨某心疼不已。原来,杨某在隔壁村承包了20亩农田种植葡萄。2021年7月上旬,葡萄园对面的农场进行施工,施工时堆积的泥土将杨某葡萄园地下用于辅助流水的涵管堵塞。7月下旬,当地发生极端天气,连续多日暴雨,导致葡萄园内雨水无法排出,积水严重。杨某找到农场方,双方交涉无果,争吵越发激烈。情急之下,杨某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在派出所的介入下,双方情绪趋于冷静,杨某自行处理了葡萄园积水问题。但之后的两个星期里,葡萄园的葡萄开始腐烂,产量大幅减少、品质明显下降,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杨某又为此事与农场负责人多次交涉,但矛盾一直未能解决。11月中旬,杨某联系大同镇人民解解委员会,希望通过调解解决其与农场的损害赔偿纠纷。
损失与责任如何定
调解员第一时间受理了该纠纷,和当事人一同前往葡萄园实地查看,但此时葡萄已经下架,果园内已无任何葡萄。调解员仔细查看了葡萄园的沟渠、地下涵管、水流大小和方向等,随后立即与农场负责人联系。通过沟通,对方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了解基本情况后,调解员组织了第一次调解。杨某提出,此次葡萄园被淹损失惨重,20亩地原有收成预计可达3000斤 /亩,按照市场价2.5元/斤计算,总收入约为15万元,但水淹过后,葡萄销售收入只有5万元,因此要求该农场赔偿损失共计10万元。农场负责人认为,葡萄园被淹不应由自己负主要责任。首先,暴雨为突发情况,属于不可抗力。其次,葡萄园排水有主排水渠道和辅助排水涵管两个途径,主排水渠道长期排水不畅,但杨某一直未处置;辅助排水涵管确因农场施工被堵塞,但通常情况下雨水都是通过主排水渠道排放,该涵管只有水流量极大时才会开启,因此面对这次特大暴雨,即便辅助排水涵管没有堵塞,也无法负荷这么大的水流量,最终也会造成积水。农场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双方在同一个地方经营种植,愿意补偿1000元。杨某对该赔偿数额难以接受,坚持赔偿额不能低于10万元。双方因赔偿额差距较大而僵持不下,调解员决定终止第一次调解。经分析,调解员认为本纠纷存在两个焦点也是难点问题 :一是双方责任划分问题。葡萄园受损是特大暴雨导致,当地整体水淹情况都比较严重,但是辅助排水涵管被堵是因农场施工造成,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划分双方责任。二是损失认定问题。因葡萄已采摘出售完毕,具体产量和价格无从求证,只凭杨某的单方陈述,无法准确认定葡萄园具体损失。要解决这起纠纷,首先要打开双方因多次交涉未果产生的心结。为此,调解员先采取“背靠背、心连心”调解法,分头做当事人工作,耐心听取当事人的不满与委屈。调解员安慰双方当事人,希望其能够平复心态,尝试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劝解双方,损失已经成为事实,互相指责只能激化矛盾,耽误彼此生产进度,因此依法依理解决才是上策。调解员让双方倾吐了不快,当事人的心态逐渐恢复平静,并接受了调解员再次进行调解的建议。
评估定责解心结
针对葡萄受损情况,调解员在第二次调解中邀请了建德市价格认证中心专家参与调解并提出建议。专家认为,葡萄均已售卖,估算产量难度较大,结合葡萄园的种植面积及同期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产量和售价,葡萄损失大致应在3—5万元左右。但该损失为预期损失,并非实际一定会产生的损失,因此建议双方当事人适当调整赔偿标准。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调解员主动把控调解节奏,劝解双方当事人:“远亲不如近邻,既然双方在相邻的土地上从事种植活动,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尽快处理才是最佳选择。”针对杨某,调解员耐心疏导,对其种植葡萄的艰辛和遭受损失的痛楚表示同情,但同时希望其认识到该场暴雨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是葡萄园被淹的主要原因。葡萄园主排水渠道排水一直不畅,杨某又长期不予修缮,对葡萄受损负有主要责任。针对农场负责人,调解员指出,葡萄园辅助排水的地下涵管确因农场施工被破坏,杨某在暴雨之前就曾多次与农场交涉要求修复,农场未及时处理,因此对于积水导致的葡萄受损同样存在一定过错。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农场负责人应就破坏辅助排水涵管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认同了调解员的说法,表示愿意做出退让。杨某同意降低赔偿数额,农场负责人也愿意提高赔偿金额,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农场负责人一次性赔偿杨某费用共计2万元整,并清理施工产生的泥土;农场对杨某作出补偿后,杨某葡萄园如再次出现水淹,不得要求农场承担任何相关责任,所造成的损失自行承担。最终,杨某和农场负责人握手言和。如今,葡萄园的主排水渠道和辅助涵管都得到了修缮,杨某的葡萄园恢复了往昔的繁茂。不仅如此,杨某和农场方还合作开展了葡萄园游玩采摘的项目,农场方在大门口竖了一块引导牌,引导来农场玩乐的客人到杨某的葡萄园进行采摘。(刘伟芳 孙瑶祺 / 浙江省建德市司法局《人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