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德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建政函〔2022〕3号)
时间:2022-06-08 09:57 来源:市府办 浏览次数: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建德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建德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4日


建德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认真落实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决策部署,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新征程中贡献建德力量,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关键五年。根据《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杭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有效投资可持续增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服务业兴市”四大战略,深入推进“4+1”重大项目实施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324.2亿元增加到392亿元,年均增长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我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200强排名中,列第118位。在全国县域投资潜力100强排名中,排名第72位。

2.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2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7.2%,高于规划增速目标5.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6.7亿元,年均增长10.1%。

3.重点项目投资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4.3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4倍,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7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类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86.6亿元,占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的56.5%;基础设施和城乡统筹类项目完成投资219.7亿元,占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的32.1%;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完成投资78.1亿元,占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的11.4%。

表1 建德市“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情况表

领域

项目数(个)

总投资

(亿元)

“十三五”规划投资额

(亿元)

“十三五”完成投资额

(亿元)

产业转型

74

613.8

557.7

386.6

基础设施

84

415.2

276.4

149.6

城乡统筹

18

139.6

133.9

70.1

生态环保

24

70.5

68.4

32.9

公共服务

57

88.4

81.0

45.2

总计

257

1327.5

1117.4

684.3

(二)项目成效

1.产业发展项目有序实施。农夫山泉四期、东方雨虹二期、浙西数据中心、环保科创孵化器等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并扎实推进传统制造业整改提升。完成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78.7亿元,提升了全域旅游服务能力和商贸文创领域服务水平。完成20个果蔬采摘基地、34个农业精品园、8万亩食生产功能区打造,整体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依托现代交通网络构建的市域发展空间布局框架基本成形,杭黄高铁、临金高速公路、23省道建德航头至界头改建、杭州港建德港区十里埠综合作业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更新改造街道乡镇道路项目有序推进,打造完成美丽城乡精品示范道路48公里。完成大洋、寿昌两座20MW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98个,卜家蓬、马目、大同等110kv输变电工程和浪川、王阜、下涯等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工,新增城镇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05万人口受益,新安江第二自来水厂、三都镇自来水工程竣工验收。

3.重大发展平台成效显著。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高新园平台完成2600亩规模土地基础配套建设,梅城镇产业平台完成对低压电器等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并盘活存量土地,建德市新安江科技城部分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镇。寿昌航空小镇入选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大同稻香小镇列入杭州市级培育小镇,杨村桥草莓小镇、农夫云水小镇、洋溪医养小镇、三江口渔家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基本建设完工。

4.城乡统筹发展协同推进。提升城市功能,完成主城区旧城改造、新安江洋安大桥—建德大桥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治理城市拥堵问题,新增公共停车位1016个,提升城市景观,完成桥东江滨景观公园建设项目、江滨公园(洋溪段)景观及配套工程。建设品质乡镇,完成建德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梅城新城建设和梅城镇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寿昌、乾潭、杨村桥等乡镇综合开发。全面推进建德市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道路、村庄、公园等环境得到提升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得到全面实施。

5.美丽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深入贯彻“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理念,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淘汰小锅炉或清洁能源替代,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及资源化利用排泄物,综合治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山坡、废弃矿山,强化保护湿地、森林、湖泊等珍贵自然资源。扎实推进一批环保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市垃圾填埋场三期、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城东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项目,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

6.公共服务水平极大提升。梅城初中、叶家小学幼儿园、白沙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示范学习型城市、省体育强市。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投用。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饮用水有效保障。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洋溪街道、更楼街道、梅城新城等地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梅城、寿昌危旧房改造。

但必须看到,我市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领域重大项目还不够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好高项目不够多,高端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受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部分产业项目暂缓实施;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投融资渠道收窄,而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障碍,导致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等;民间投资,特别是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旧动力接替存在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后期保增长压力较大;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背景下,未来十年能源政策趋于收紧,能耗指标更趋紧张。

(三)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爆发使全球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不可挡之势重塑世界,“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多方面冲击。我市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加快提升城市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国际美誉度提供坚强保障。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要注重需求侧改革,着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我市要积极谋划现代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若干制造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跨越关口、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从省内看。我省加快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和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将释放叠加效应,对我市扩大投资、推动项目落地带来叠加红利。

从市内看。杭州锚定“头雁”标准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为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现建德精彩提供了战略平台。浙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更深层次地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融合、品质城镇、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供了契机。

综合分析外部和自身发展基础,“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奋发有为、奋力作为、奋勇争先,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宜居建德”的发展目标,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持招商引资、招强引优,聚焦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五大领域,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全局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投资新增长点,拓展投资新空间,推动项目规划与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匹配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全方位融入“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和“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构建夯实基础,为成为“大杭州”的靓丽后花园、建设“重要窗口”展现“头雁风采”中彰显建德之势强化支撑,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板”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战略引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的实施,围绕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五”发展“五大历史使命”“十三项战略抓手”和杭州市委“十项重要举措”的重大战略部署,布局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建设项目。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重点关注人居品质,优先安排和建设一批补功能、强服务的重大建设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3.坚持系统观念。充分考虑我市“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勇于对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理念、手段、方法、机制进行变革性重塑,同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4.坚持机制创新。破除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制度重塑,通过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持续增强重大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力度,为新型空间格局的落地做好支撑。建立定期项目督查机制,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完善问题反馈整改机制。

(三)发展目标

聚力“宜居建德”的总目标,聚焦在全省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中形成建德定位和战略支点,在多领域跻身全国强县行列,在多维度呈现建德辨识度等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努力。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优化。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迈入全省“工业强县”行列,创成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全力构筑以杭州大都市为区域背景的战略交通体系。依托双高(高铁、高速)系统及通用机场、港口联运等,形成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浙江及杭州都市圈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里程达到16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24公里,低空航线数量不少于7条,最终实现区外交通全面融入“浙江省域一小时航空交通圈、杭州市区一小时高铁通勤交通圈”。

——生态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两山”转化取得新突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建德展示窗口”。到2025年,建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6个,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下。能源效率不断提升,单位GDP能耗(2015年不变价)下降至0.25吨标煤/万元以下。

——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社会民生项目,助力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推动我市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4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三、重点领域

“十四五”期间,全市重大项目主要围绕发展短板,重点部署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分为“实施类项目”“预备类项目”两类,其中实施类项目237个,总投资1672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121亿元;预备类项目41个,总投资120亿元。

表2 建德市“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分领域情况表(实施类)

领域

项目数(个)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额

(亿元)

占“十四五”计划投资比重(%)

现代产业

92

829

461

41.1

交通设施

33

305

293

26.1

生态环保

23

287

199

17.8

城乡统筹

35

108

72

6.4

公共服务

54

143

96

8.6

总计

237

1672

1121

100

(一)聚焦现代产业项目,构筑结构转型新优势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和“文旅活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4+1+X”建德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美丽经济新高地。安排重大建设项目9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461亿元。

1.现代工业。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6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11亿元。

(1)传统优势产业。全面落实杭州“新制造业计划”和建德行动方案,推动橡胶、化工、建材、五金、家纺、水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品质化、绿色化迭代升级。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68亿元。推进传统产业链集聚发展,加快南方绿色建材产业园、勇华低压电器产业示范园等平台建设。支持橡塑、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下游高附加值和低污染产品,落实中策橡胶厂区扩建及仓储配套、4万吨/年合成氨(制气单元)新型煤气化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年产2.5万吨碳酸钾和1.5万吨碳酸氢钾等项目建设。依托东方雨虹生产研发基地、立邦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华东区域生产基地、杭州西部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提升建材行业工艺装备水平。鼓励家纺企业提升工业设计水平,落实杭州丝绸文化产业园区、家纺辅料科创园、年产4000万套高端织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引导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等产业向成套化、个性化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东翼高强高导铜合金、年产10万吨电镀铜及铜合金、五星电动自行车成套设备(配件)等项目。围绕打造世界级水产业基地目标,农夫山泉5、6期生产基地项目。推动小微园质量提升,构建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大洋镇目科小微企业园、钦堂乡小微园一期等项目,建设一批示范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星级小微企业园。

(2)新材料产业。围绕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密封胶用纳米新材料基地、国内一流的有机硅新材料基地,加快创建省级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实化工行业新材料项目、亿联高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硅新型材料建设项目、35000吨/年高性能硅材料项目、高性能差别化纤维项目、30000吨/年高纯聚硅氧烷项目(一期)、年产3500吨纳米功能材料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年产1万吨纳米钙新材料及年产1.5万吨橡胶防护蜡产业化项目等投产。加快浙江新化新材料研究院一期建设,打造构建集新型众创空间、科技研发平台、中试孵化平台、高新产业基地于一体的功能性新材料产业体系。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0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1亿元。

(3)生物医药产业。发挥高铁新区作为杭州市“一核三园多点”生命科学产业空间布局集聚点的作用,努力打造杭州“医药港”建德产业基地。依托万洋众创城等平台,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新药制剂、化学药以及具有重大工艺创新的医药中间体及兽药产业,引进相关企业或项目400家(个)以上。重点推进易连实业药食同源产品基地、大洋科技盐酸氨丙啉技改项目建设,加快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换与产业化。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2亿元,继续谋划招引投资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8个以上。

2.航天航空产业。以进一步巩固全省通航产业样板地位,基本实现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扩大航空小镇创建成果,深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工作,推动航空产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1个,“十四五”计划投资76亿元。重点突破航空整机制造和“互联网+”制造,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能力,推进中航工业通航运营和通航制造合作项目、通航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强化发展航空关联制造,加快航空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关联电子等特色领域提质增效,着力推进德翼高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发制造等项目落地投产。做大做强航空服务,持续发展航空商务、教育培训、航空运营等,重点建设浙江通航产业总部、航空小镇研学基地、航空飞行社区等项目。

3.现代服务业。围绕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总部和楼宇经济等领域,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0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68亿元。

(1)旅游休闲产业。积极融入浙江大花园建设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以新安江-富春江为旅游发展轴,重点推进严州古城(三江口)片区、黄饶之江片区、中心城区、航空小镇片区四个旅游引擎片区发展,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户外运动、乡村休闲于一体的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7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13亿元。主动对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和浙皖黄金旅游线,加快江南秘境、严州古城文旅融合示范区、心安未来小镇、乌龙山全域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协同推进,培育并推广古镇游、渔村游等产品,完善喜来登酒店、芳草园度假酒店等配套设施,打响“爱在一起、爱的原乡”17度建德新安江旅游品牌。

(2)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完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多式联运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重点推进高铁新区五个一体化物流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基于资源共享和路径优化的城市末端供配模式,加快建设城市寄递、物流、仓储等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和应急保供的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乾潭、大同、寿昌等区域的物流配送中心。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7亿元。

(3)总部和楼宇经济。以打造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以及省内一流的商业环境为目标,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措施,鼓励符合建德城市战略定位的总部企业向中心城区、高铁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建设高铁新区洋溪科技总部、明珠综合商务楼等,吸引龙头企业聚集,引导产业良性循环。持续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高水平推进高铁南站站城融合、梅城新城(顾家片区)商业综合体开发、桥东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品质消费集聚区。安排重大建设项目9个,“十四五”计划投资49亿元。

(4)现代农业。紧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德苞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试点)创建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设,围绕农、林、牧、渔等领域,发展“果蔬乐园”、稻香小镇、草莓小镇、荷美小镇、桔子小镇、红花小镇等重要融合载体,有序推进同壮美丽生态牧场、明大生态牧场、杭州西部万亩有机农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排重大建设项目5个,“十四五”计划投资5亿元。

(5)数字经济。聚焦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不断做大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加强数字经济招商引资,鼓励发展电子信息制造、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数字草莓”“安全智防”等多跨场景打造。加快建设滨江“德信AI产业园”飞地孵化器、“数智建德”改革创新实验室等数字经济平台,推动产业集聚。提升航空小镇平台能级,加快引进和培育以通航制造业主体的数字经济企业,着力把航空小镇打造成全省示范的数字经济产业园。

(二)攻坚交通设施项目,建设浙西交通新枢纽

围绕浙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构建多向联通轨道网络、内联外畅公路网络、干支结合水路网络和区域区域低空短途航线,打造客货运立体交通体系,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93亿元。

1.铁路和轨道交通。构建多向联通轨道网络 ,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28亿元。继续建设杭建衢铁路建德段,开工并完成金黄铁路建德段,形成3条高铁线“X”型布局。做好杭州至建德市域铁路、金千铁路更楼至朱家埠段改线段等前期研究,加强对杭州都市圈西北地区的交通服务,实现杭州都市圈【】内部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形成东南西北方向齐全的高速铁路+市域铁路网,融入杭州1小时交通圈。

2.公路。市内形成 “一横一纵三连”(一横:杭新景高速、一纵:临金高速、“三连”:杭新景龙游支线、千黄高速、建德至武义高速)的高速公路骨架布局,与周边杭徽、杭淳开等高速公路成网服务区域客货高效运输。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30亿元。加快推进国省道、重要县道提升改建工程,重点实施320、330、351国道、311省道、溪胡线、更石线县道等重大改建工程。大力提升“一主两翼”城市空间框架内通行能力。加快高速出入口、建德大桥南端等重大桥梁两端节点、交通汇聚点、新安江南北城市入口等关键节点的改造。实施新安江南岸白章线,白小线等级提升工程,形成城市南北双通道,保障新安江两岸城乡交通安全。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中心镇、中心村与主要景点之间、镇(乡)之间联系道路的规划与建设.

3.水运。充分发挥新安江、钱塘江航道(富春江、兰江)三江汇集的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适应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杭州港建德港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新安江航道梅城三江口-马目段四改三工程、梅城水上旅游集散中心、施家作业区、滨江作业区等建设工程,全面复兴建德黄金水道功能。推动十里埠码头功能货转客,结合存量空间设置旅游集散中心和配套商业设施,货运作业区向兰江大洋段外移。安排重大建设项目5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4亿元。

4.机场。围绕全省通用机场规划的“960X”格局,积极推进航空小镇机场扩建工程,支持建设水上机场,逐步形成环新安江低空旅游航线网络并积极开拓短途运输航线,进一步奠定华东地区低空短途通勤的核心地位。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亿元。

5.枢纽。打造综合一体枢纽体系,融入杭州市“1+4”市域交通枢纽空间体系格局,加快建设建衢铁路建德南站客运枢纽、金建铁路建德东站枢纽、建德市区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形成“10+N”的公交场站布局,即十大公交枢纽站与多个公交首末站构成市域公共客运站点网络,集合新安江、梅城、寿昌、大同、乾潭、大洋6个城乡重点公交枢纽形成公共客运10大节点,保障良好的公共客运运行物理基础。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8亿元。

6.绿道。着力优化建德市域绿道网总体布局,开展绿道旅游项目,赋能旅游产业,推进新安绿道兰江段、小三峡东线、西线建德段,省级1号线兰江东、西侧(大洋镇一金华)等绿道项目建设。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2亿元。

(三)实施生态环保项目,打造美丽生态新家园

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全省“大花园”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厚植生态文明优势,做大可持续发展“本钱”、做足人民幸福生活成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具有标志性、辨识度的“美丽窗口”。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99亿元。

1.水利工程。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32亿元。在现有江河治理的总体格局基础上,全面解决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打造省幸福河建设示范市。重点推进三江治理提升改造工程、独流入海钱塘江治理建德市新安江、兰江治理二期工程、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等项目。

2.能源工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保障能源清洁供给,促进空气质量有效改善,细颗粒物浓度有效降低。安排重大建设项目7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37亿元。重点实施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50万伏变电站、110千伏大洋输变电、高压管道、综合供能服务站、联网联库工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项目等项目。

3.生态屏障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着力对新安江、富春江和主要支流的重要湿地以及湿地重要生态敏感区进行优先保护与恢复,基本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安排重大建设项目5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4亿元。重点推进土地整治工程、绿化造林和林相改造项目、美丽示范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山塘综合治理工程等。

4.环保设施工程。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领域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全地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方位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易腐垃圾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置、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安排重大建设项目7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7亿元。重点实施主城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刚性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工程、大洋镇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新建扩面一期、二期项目。

(四)关注城乡统筹项目,营造共同富裕新氛围

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着力打造共同富裕发展先行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治理体系建设引领区“四区”高地,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加快融入“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5个,“十四五”计划投资72亿元以上。

1.城市功能提升。聚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顺畅城市交通,落实沿新安江大城区慢行系统等项目建设。深化城市区块能级,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推进各项场地平整和综合整治工程,落实新杨村桥场地平整及综合整治、新化化工地块场地平整及综合整治、洋溪科创片区沿口区块基础设施、南峰工业区块提升、高铁门户区杨村桥道路、洋溪道路、景观和基础设施等工程,加快新安江农贸市场停车楼、城乡综合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大塘坞农贸市场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落实供水保障、新安江至梅城主供水管网等工程。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1个,“十四五”计划投资60亿元。

2.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县城重要区域和节点风貌整治提升、县域乡村风貌整体提升。联动未来社区提质扩面建设,扎实推进洋安省级未来社区创建点建设,围绕场景塑造+社群营造,将未来社区理念落实为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普遍形态和普适要求。举加快建设建德市未来社区项目,“十四五”计划投资10亿元。到2023年底,推出一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标志性成果,形成具有建德特色的城乡风貌建设管理模式;到“十四五”期末,城乡风貌管控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基本完善,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城乡风貌品质进一步提升。

3.乡村振兴。围绕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的目标,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紧抓杭州“人才西进”机遇,开展新乡贤带富行动,重点实施航头镇珏塘村乡村振兴、下涯镇之江村乡村振兴等工程。开展建德市未来乡村建设工程,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亿元以上。

(五)突出公共服务项目,构建民生发展新格局

围绕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目标,实施富民惠民安民、推进共同富裕新举措,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安排重大建设项目5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96亿元以上。

1.数字化改革。全面落实“152”工作体系,以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为抓手,重点实施城市大脑建设工程,健全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应用水平,努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策源地。

2.教育提升。强化教育保障,实施美好教育设施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洋溪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工程、乾潭第一小学迁建工程、培智学校迁建工程、明珠小学扩建工程、新安江一中原址重建工程、下涯中心学校新建工程等。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提升职教融合能力。加大高校合作引进力度,鼓励浙江传媒学院航空学院二期工程、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等建设。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37亿元。

3.医疗卫生。全面推进“健康建德”建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杭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市二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建设。加强医用设备耗材保障和医疗场所修缮,落实新市二院设备采购及老市二院手术楼危房修缮工程。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6亿元。

4.文化体育共享。以打造“德文化”地域文化品牌为目标,推进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现代文化三方融合,加快落实严州历史建筑修复、梅城镇工人文化宫、桥东江滨景观公园图书馆、大同稻香小镇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等工程。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完成建德市全民健身中心、大同镇文体中心建设。推进建德高铁新区文展中心工程、建德大剧院等项目建设。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9亿元。

5.住房保障。统筹采用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和拆整结合的方式,以拆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完成梅城镇西湖区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南方产业园搬迁安置房、更楼新城安置房、航空小镇寿昌区块安置房、下涯镇春秋安置房二期、洋溪荷塘嘉苑三期等工程。深度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布局乾潭镇、大同镇等地人才创业公寓,提升人才集聚能力。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6个,“十四五”计划投资42亿元。

6.安全保障。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重大公共安全应急处理能力。重点实施建德市看守所迁建一期和二期工程,完成建德市中心粮库迁建工程,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2亿元。

四、发展平台

(一)加快重塑市域发展格局

坚持把提升区位能级作为融入杭州都市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打造浙西综合交通枢纽和“小县智城”,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对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的保障能力,努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杭州高品质郊区新城。

1. 优化城镇功能空间布局。围绕“扩城优城”“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一主两翼两组团”城镇空间格局(“一主”为市域中心城区,包括新安江、更楼、洋溪三个街道和下涯、杨村桥等部分区域;“两翼”为梅城、寿昌2个副城;“两组团”为大同、乾潭2个中心镇)。“一主两翼”以四大重点平台为核心,着力优化城镇空间网络,加强公共服务、商业、生态环境等设施建设,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增强城镇功能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

2. 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结构。围绕中心城区、高铁新区(高新园)、开发区(航空小镇)、三江口文化旅游区四大片区,打造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心城区聚焦“东扩南拓西进中优”,不断完善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建德高铁南站站城融合发展,推动城南片区与江北片区的融合发展,形成建德城市对外服务的商务文化窗口高铁新区(高新园)加快推进生态康养旅游核心、高铁门户片区、科技创新片区、高新产业园区“一核三区”规划建设,建设成为省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航空小镇)加快寿昌古镇、航空小镇、温泉小镇以及康养休闲和田园农旅片区建设,完善城镇板块间功能配套,提升发展聚合力,开发区形成全国通用航空示范基地、浙江通航产业园区。三江口文化旅游区以严州古城为依托,构建高效、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周边旅游节点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具有严州文化特征的国际文化旅游区。

3.强化园区扩容升级。以高铁新区(高新园)和开发区(航空小镇)为重点,做好大洋工业功能区扩容、南峰工业区块提升等项目。明确园区定位,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园区发展、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带动机制的生命线,突出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构建高效、可持续增长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全力打造四大重点平台

紧抓拥江发展战略和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着眼于提升产业平台、产业层次和发展能级,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高铁新区(高新园)、开发区(航空小镇)、三江口文化旅游区四大重点平台建设,打造成新动能培育发展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主平台,推动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包括新安江、更楼、洋溪三个街道。立足于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人口、信息高度聚集的优势,发展楼宇(总部)经济,集聚金融、商务、信息、旅游、文化、会展、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态,打造建德的金融、商务、文化、会展、科创中心,形成城市发展核心区。到202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0亿元。

2.高铁新区(高新园)。包括原105平方公里范围,以及中策区块和大洋化工区块。依托三条高铁线汇聚、三江汇聚、临金高速与杭新景高速交汇的良好条件,激活生态文化特色资源,在原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上,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增强商务办公、研发设计、医疗健康、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打造城市经济新引擎、城市战略新门户、生态康旅新平台。到2025年,高铁新区(高新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3.开发区(航空小镇)。包括核心区(寿昌)、水产业基地、南方水泥区块、红狮水泥区块、大慈岩区块、航头区块。把握国家大力推动通航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航空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以打造通航产业浙江样板地、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地、国际知名航空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抢占浙江通航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全国一流通航小镇。同时依托优质水资源,加大企业招引力度,延伸水产业链,打造集水产品制造、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端水产业基地。

4.三江口文化旅游区。包括梅城、三都、乾潭、大洋、杨村桥等环三江口区域。落实钱塘江“三江两岸”规划,建设钱塘江世界级滨水主轴,构建滨水新安绿道系统,打造黄金水道,加快发展水上旅游交通,打造新安江精品旅游航线。推动新安江200公里跨省国家级旅游航道建设,全面打通全市水路经脉,形成以新安江-富春江为主“茎”,兰江、寿昌江等支流为“叶脉”的“大绿叶”格局。构建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全面启动建德新安江水上客运旅游发展,加快布局集散中心、旅游码头、游艇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水上机场等水上设施构成的水上客旅站点体系。加快梅城作为水上旅游基地和游轮到达港的建设,推动梅城成为水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核心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以严州古城保护性开发为突破口,打造集高端酒店、生态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端旅居目的地。

(三)加快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

主动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充分利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创溢出效应,强化科创平台政策倾斜、资源集聚、要素集中,加快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努力打造杭州科创大走廊南翼重要增长极。

1.新安江科技城。规划建设新安江科技城,加强生产生活生态配套,加快推进科技创智孵化平台、杭州万洋科技众创城等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功能性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在省级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平台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2.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高铁新区(高新园)和开发区(航空小镇)为重点,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孵化机构。以孵化器为核心,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到2025年,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以上,新增孵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

3. “科创飞地”。推行创客团队、项目孵化在杭州主城区,产业化在建德的离岸孵化模式,做好滨江建德智立方“飞地”孵化器建设运营,着手开展上海“飞地”和北京航空产业飞地建设计划,通过引进一线发达地区的优质科创资源,形成“研发在市外、产业化在建德”的“飞地”孵化模式,推进建德双创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孵化企业(项目)15家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各领域,切实增强规划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继续强化重大项目统筹决策机制,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市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做好重大项目归口指导服务,落实好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项目推进任务,将年度重点项目推进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把具体项目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细化时间表、任务表、项目表,做到责任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乡镇街道要编制本地区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连贯性。定期梳理制约项目进度的主要矛盾,找准破解办法,开展项目前期提速、银项对接、征拆攻坚等系列专项活动,切实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建立健全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重大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为支撑,由各乡镇街道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体系。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年度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市对各乡镇街道考核,市级有关部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规划宣传,逐步开展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众评议制度,吸引公众参与项目评议,发挥广大市民的外部监督作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保障要素资源供给

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 力增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统筹全市各乡镇,优先保障本规划提出的重大建设项目所需要素资源。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把握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的政策机遇,推进投融资创新。土地方面,强化盘活存量与优用增量并重的用地理念,根据有保有压、按效分配原则,合理安排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继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化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加大供而未用土地收回力度,为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的指标和用地空间支持,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等计划。用能方面,牢牢把握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助力杭州2025年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小于等于4910万吨标煤的目标实现。通过对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专项行业整治,为引培项目提供能耗要素保障。

(四)优化项目服务机制

按照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加快形成一批企业爱用、基层受用的多跨场景项目服务改革成果,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应用水平。对重大项目按谋划盯引、前期协同、建设实施、建成投产“四个一批”分阶段推进,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和服务。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一网通办”,对投资主体所属工程建设项目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线上“一口管理”,各类材料数据实现线上“一口报送”。探索建立建设项目信息主题库,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类批复的结构化数据、电子证照和电子文件进行归集。积极探索区域评估、 标准地供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审批创新。规范评估评审中介服务。项目开工后各项建设推进工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推进。

建政函(2022)3号附件.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