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统筹各方
市应急管理局着眼“六保”“六稳”切实兜住“基本民生”
时间:2020-08-31 11:52 来源:建德市 浏览次数:

建德市应急管理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充分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成功防御了梅汛期9轮强降雨袭击和新安江水库首次开启九孔泄洪。

据初步统计,建德全市受泄洪影响群众30万人,受灾人口逾2.66万人,泄洪期间因内涝转移、漫堤风险预判转移等原因紧急转移安置共10027人,安置方式除自主投亲靠友外,主要为避灾安置点、学校、宾馆等集中安置,全市共计启动49个避灾安置点。江心月亮岛及沿岸公园、码头、绿道等基础设施全部受淹,13条国、省道发生水毁,主城区8个社区11处点位形成严重内涝,直接经济损失达11.9亿元。泄洪期间,全市未出现一起因灾人员伤亡事故。

在经受住了泄洪形势23小时内从三孔到九孔的“连续升格”特别是首次九孔泄洪的艰巨考验后,第一时间围绕灾后自救,积极开展重建工作。

一是抓紧恢复居民生活生产正常运转。以市防指名义下发灾后重建通知,要求加强道路、管网检修确保水、电、气等正常供应,做好农业应急储备保障,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坚持“水退人进”,开展“万人清扫大行动”,组织本局干部职工、调派7支社会救援队伍参与清淤行动,并累计发动党员干部、救援队、志愿者、群众5万余人次参与灾后救援工作,共清理消杀8.46万平方米。

二是迅速开展灾情评估核查工作。及时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Ⅲ级应急响应,针对320国道新安江中学路段、紫金大桥等桥梁、江滨公园设施等重要点位,根据重要节点分析研判后续重建方案,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灾后堤防、地质、道路交通、受灾房屋等各类隐患排查工作,打好退水后关键时期的防灾减灾战役。同时,赴下涯、杨村桥、梅城等重点受灾乡镇,对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核实农作物受灾面积1074.4公顷、因灾倒房损房77户147间,核准直接经济损失11.9亿元,编制灾情台账。按照受灾情况,参与制定补助资金分配方案与政策,并下达给相关乡镇(街道)。在综合考虑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后,联合市财政局向上申请在应急救援、重建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纾困、地质灾害治理、农田水利恢复及受灾群众救助等方面的资金补助支持。

三是加大防控能力提升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推进浙江安全码应用工作,目前已组织“浙江安全码”使用培训工作,将安全码转移工作落实落细;已完成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城乡危旧房等重要点位人员排查录入9453人,并进一步全面核准山洪地质风险区常住人口。全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工作,充分考虑避灾安置场所区域分布、灾害发生特点等因素,计划今年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20处,目前已完成4处。通过“利旧”“借道”“新装”等方式接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18处避灾安置点视频监控接入省厅,现已加快第二批避灾安置场所可视化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