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16393/2019-036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9-04-26 | ||
有效性: | 失效 | 规范性文件登记: | AJDD01-2019-0006 | ||
文件编号: | 建政办函〔2019〕31号 |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建德市五金工具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26日
建德市五金工具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五金工具产业是我市传统块状产业,存在行业龙头带动不强、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单一和缺乏核心品牌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省、杭州市和我市开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决策部署,加快五金工具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杭州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要求,以“创新提质、做精做强”为导向,坚持提升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龙头引领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推进行业规范整治和改造提升并举,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先进工艺和关键技术,积极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全市五金工具产业向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改性材料等中高端金属制品领域提升发展,提高在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的地位,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五金工具(旋具)产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通过对标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方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在整治基础上,加大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行业综合效益。
1.打造产业基地。以乾潭镇为产业集聚区,以五金工具小微企业产业园为平台,推进五金工具产业“低散乱”整治和全行业改造提升,增强集聚效应和配套优势。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打造门类齐全、分工协作、配套完善、特色明显,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五金工具(旋具)产业基地。
2.推进提质增效。加强新产品、新功能、新材料研发,提升五金工具上游产业发展水平,向专业化、成套化、个性化方向提升转变,提高品牌知名度,占领国内外细分市场。到2020年,全市五金工具产业规上产值超过15亿元,亩均产值达到4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达到12万元以上。
3.提升竞争能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行业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和自主研发高端装备,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动生产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
4.强化龙头带动。行业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品牌质量建设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逐步完善。到2020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5家以上,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以上。
五金工具产业改造提升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7年 | 2020年 |
1 | 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 9.46 | 15 |
2 | 规上企业亩均工业销售产值(万元) | 329 | 400 |
3 | 规上企业亩均税收(万元) | 9.6 | 12 |
4 |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10 | 6 |
5 | 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0.2 | 1.0 |
6 |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29 | 40 |
7 | 培育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家) | 4 | 8 |
8 | 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家) | 15 | 25 |
9 | 新增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家) | 0 | 3 |
10 |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 9 | 6 |
二、发展路径
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先进工艺和关键技术,积极拓展应用领域,推动全市五金工具产业向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改性材料等中高端金属制品领域提升发展。
1.新产品。重点推进五金工具产品由家用级向工业级提升,积极发展航空航天、高铁、赛车及医疗器械等专用、成套工具。
2.新技术。推进智能化控制全自动上下料;探伤检测技术,新型电镀、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等新技术应用。
3.新装备。加快配置程控气压自动车床、精密数控车床;自动铣床;自动锻造设备;自动注塑机;高性能中频、高频、超音频淬火等新装备;
4.补短板。按产业规律和产业生态要求,通过政策支持和多方引进,加强模具、拉丝、电镀、热处理等配套产业建设,建立完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共性服务平台,探索实行第三方运行机制。加强品牌建设,探索融入JMRH产业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五金工具产业改造提升路线图
重点领域 | 新产品 | 新技术 | 新装备 | 对标企业 |
工具五金(旋具) | 工业级工具五金产品;航空航天、高铁、赛车、医疗器械专用产品 | 自能化控制全自动上下料; 探伤检测;新型电镀、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 | 程控气压自动车床、精密数控车床;自动铣床;自动锻造设备;自动注塑机;高性能中频、高频、超音频淬火设备 | 德国威哈 |
三、工作举措
(一)突出企业主体,推进装备技术提升。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行动,鼓励企业围绕产业内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依托企业自有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大力实施设备改造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积极拓宽应用领域,加强时尚设计、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向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提高在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的地位。引导企业着眼长远,全面推广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工艺和装备,实施工厂物联网,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实施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数字化改造项目8个以上,“机器换人”项目2个以上,到2020年,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责任单位:经信局,配合单位:科技局)
(二)搭建公共平台,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现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专业平台和综合性平台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创新、研发、设计、检测、营销和工程中心等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鼓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骨干企业、中介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独立创建、共建共享、政府支撑等多种创建模式。逐步完善平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探索专业化、公司化、实体化等第三方运作模式,切实解决支撑平台运行的资质、资金和人才问题,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到2020年新增行业公共服务平台1个。通过搭建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促进企业练好内功,加大创新研发等投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避免走低价、数量竞争之路。(责任单位:科技局,配合单位:经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三)对标浙江制造,推进品牌质量提升。引导企业深入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一是实施“标准化+”行动。加强对接,推动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引导企业参与其他标准化相关工作。二是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结合“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进行“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加强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推动企业自有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化运营水平,转变目前以OEM为主的生产销售模式。三是打响区域品牌。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延伸产业链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到2020年,力争创建“浙江制造”标准1个,通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家。(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科技局、经信局、钱江海关驻建德办事处)
(四)打造示范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配套。以中国五金工具(旋具)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转型示范。打造“一区一业、一园一品”,按照“定位明、高标准、配套全、严准入”要求,加快建设乾潭五金工具小微企业园。坚持产城融合,研究落实切实可行建设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优生活配套、做大生产配套、做强产业链配套。结合公共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检测、营销等平台入园,为园内小微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教育培训、营销策划、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功能型配套服务。严把入园关口,加强企业筛选,推进同产业企业集中入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实现同类企业集聚和上下游配套发展,建立并完善退出机制。(责任单位:经信局,配合单位:发改局、科技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五)加强内功锻炼,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积极“补短板、练内功”,开展“管理提效”活动,不断夯实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提升企业发展内在能力。一是加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组织创新,重组企业架构、财务制度、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管理链条,提高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精益管理、清洁生产等管理活动。在行业中大力推行精益管理、清洁生产等管理理念,塑造和培育精益管理文化,打造企业发展软实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大力推广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智慧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对标标杆企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力争“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责任单位:经信局,配合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六)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腾笼换鸟”。进一步深化“腾笼换鸟”,加快“腾换并举”行动。一是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落实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对企业进行排序、评估、分类管理,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形成“腾笼换鸟”长效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加快“低散乱”整治,特别是实施以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四无”企业为重点的“低散乱”企业(作坊)、“僵尸” 企业、出租型企业整治行动。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入园集聚一批”的方式,切实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责任单位:经信局,配合单位:公安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建德分局、税务局、供电公司、消防大队)